【原文】
下品中生者: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僧祇物:僧祇意为大众,僧祇物即常住物,有二种。(1)常住常住,即寺宇米谷等。(2)十方常住,即供僧食饮等。②现前僧物:
有二种。(1)现前现前,谓据数即分的财物。(2)十方现前,谓作相普施的财物。
③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又称五分法身。戒、定、慧为修因,解脱、解脱知见为证果。这五种法是佛的身体,所以称为法身。
【释文】 下品中生者: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斋及比丘比丘尼具足戒,如此愚人还曾偷盗十方僧物,并盗窃现前众僧的财物,或为名闻利养而说法,无有惭愧心,以种种恶业来庄严自身。这样的罪人,以其罪因,应当堕入地狱。此罪人在临命终时,地狱众火一时齐来。在这关键时刻,遇到念佛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他赞叹宣说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广赞阿弥陀佛悲愿光明神力,又赞叹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法身的功德。那罪人既闻信已,当即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当即化为清凉风。此清凉风吹诸天华纷纷飘坠。华上皆有化佛化菩萨,来迎接此人。如一念顷,此人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的莲华之内,经过六劫,莲华才能开敷。莲华开后,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以清净梵音,安慰那往生者,为其宣说大乘甚深经典。那往生者听闻佛法后,信悟领解,当即发无上菩提心。 这就叫做下品中生者。


下品中生者: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注释:
①僧祇物:僧祇意为大众,僧祇物即常住物,有二种。(1)常住常住,即寺宇米谷等。(2)十方常住,即供僧食饮等。②现前僧物:
有二种。(1)现前现前,谓据数即分的财物。(2)十方现前,谓作相普施的财物。
③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又称五分法身。戒、定、慧为修因,解脱、解脱知见为证果。这五种法是佛的身体,所以称为法身。
【释文】 下品中生者: 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斋及比丘比丘尼具足戒,如此愚人还曾偷盗十方僧物,并盗窃现前众僧的财物,或为名闻利养而说法,无有惭愧心,以种种恶业来庄严自身。这样的罪人,以其罪因,应当堕入地狱。此罪人在临命终时,地狱众火一时齐来。在这关键时刻,遇到念佛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他赞叹宣说阿弥陀佛的十力威德,广赞阿弥陀佛悲愿光明神力,又赞叹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法身的功德。那罪人既闻信已,当即除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当即化为清凉风。此清凉风吹诸天华纷纷飘坠。华上皆有化佛化菩萨,来迎接此人。如一念顷,此人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的莲华之内,经过六劫,莲华才能开敷。莲华开后,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以清净梵音,安慰那往生者,为其宣说大乘甚深经典。那往生者听闻佛法后,信悟领解,当即发无上菩提心。 这就叫做下品中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