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09日漏签0天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吧 关注:9,544贴子:20,66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医科大...吧
>0< 加载中...

盘点那些“鸿星尔克”式高校 北京大学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跟我一起打嗝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盘点那些“鸿星尔克”式高校
北京大学:与中国命运相连的精神圣地
北京大学已经走过120余载,它自身的历史几乎就是一块化石,映射和记录着中国从近代至今的精神脉络。在动荡之年,爱国之声在这里呐喊;爱国运动在这里开展;革命道路在这里探索。它饱受摧残,但仍然坚持着北大精神。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大南迁至长沙,与清华、南开合并,后又迁至昆明,三校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期间虽条件艰苦,缺少仪器,且资金不足。但西南联大办学九年间,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其中90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奖章者共23人),3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炮火中走来却不曾妥协的北大成就了北大精神的过往,而在新时代继往开来的北大却在成就北大和中国的未来。
再看新时期的北大,无数的北大人从这里离开深造,又回到这里来攻关“卡脖子”难题。1999年4月,在外留学工作10年的彭练矛重返北大,加入纳米电子“追梦人”行列。终于在2007年,带领团队取得了第一个重要突破——制备出国际首个性能超越硅基器件性能的CMOS器件——N型碳管晶体管。他表示:“心中有信念,才能坚持走到今天。而今后,更要薪火相传。”
西南交大:这是一所有故事的大学。
故事还要从1896年开始说起,当时的中国缺乏自己的铁路人才。于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应运而生。学堂的建立也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历经战火的洗礼,但是交大人沿着自己建设的铁路,如一粒粒火种,从山海关到唐山再到四川。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建设大三线的精神,学校从唐山内迁四川峨眉办学。初到峨眉,处境艰难;在一本新华字典都买不到的非常时期,学校在大山里坚持办学20余年。尽管条件艰苦,但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西南交大仍有15项成果获得大会奖励,在全路高校中居于首位。
回首125年来,千千万万的交大人奔向祖国需要的各个地方。而此刻,西南交大扎根西部,服务国家需求;交通强国,勇担时代使命。
安江农校:中国杂交水稻发源地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生物资源丰富,被称为“物种变异的天堂”。袁隆平院士在这里从事教学和杂交水稻研究历时37年,并在这里成功地研究出“三系”杂交水稻,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超高产水稻的国家。
杂交水稻在安江农校研究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应用举世瞩目,袁隆平院士当之无愧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从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世界!但江安农校却和水稻一样,不可或缺却又朴实无华。
人生来是要吃饭的。就在这安江盆地中的一方天地间,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水稻的产量也不断地提升,再提升。那些饥饿的苦难被驱散,国人甚至世界的吃饭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2007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及了袁隆平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些梦想,都在江安农校具化成一亩亩实验田。这些梦想,也终究会在这里成真。
安江农校对于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集杂交水稻科研和稻作文化展示于一体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却默默无声地见证着杂交水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中国医科大...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