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香檀吧 关注:30贴子:2,898
  • 5回复贴,共1

三人行第七期(水云天—沧浪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等学联不可自傲,不可自矜,不可固步自封。择诤友以为交染,取诤言以为烛照,无求旦夕之成功,但循逾远之正道。呜呼,其果能如圣人之言乎?


IP属地:广东1楼2021-08-26 22:43回复
    青蝇 寒天
    莫嗟烦耳几何,应惯营营夸羽翼;
    孰敢诛心一问,本来箇箇逐腥膻。
    叶孤城:典型的春秋笔法,明褒实贬,表面上替青蝇翻案,打抱不平,实际讽刺无底线,无下线的钻营逐铜臭世相,角度非常冷静犀利。
    涧水浮来落花:此联抓住苍蝇嗡嗡声令人厌烦这个表面现象和其爱逐腥膻这个内在特性向人类提出反问,以指出人性中向恶的部分与苍蝇毫无二致或于之更甚,借物讽人之意显而易见。语言是本子一贯不求深婉但求平易的风格,惟其平易,也少了点令人惊喜的阅读乐趣。
    青蝇 涧水浮来落花
    善嗡营而拂帚相加,善奔劳而烈毒更荐,奔劳嗡营何名用罪戕,故悲艰拙为生,上耶上弗恤;
    以溷厕养腐余足饱,以道德养欲心难填,道德溷厕其产孰贵贱,恒处不淫之度,我谓我自然。
    寒天:娓娓之论不可速读也,细嚼则味出。此联绵长而不驳杂,排比复辞见舞文手段。青蝇人人皆厌之,然作者在上帝视角,下视皆芸芸,发为大悲悯,此上比之义。下比揭露讽刺,颇入木,后能翻出自然而然生存之理。
    叶孤城:立意就不凡,深得终极关怀精神,既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青蝇亦不例外,如同草民在逆境中艰难求生,咏物难在遗貌取神,不粘不脱,联中长句式特别是散句不好铺排,此联气脉顺畅,言理显明,作者功力管窥一豹。
    青蝇 叶孤城
    骥尾附行非复圣;
    牛头乘势俨阿旁。
    寒天评:坚定一个贬字,上下两比真成合作,且贵能用典,响若诗钟。
    涧水浮来落花:和本子一样觉得这是诗钟的写法,上联出自颜子典,下联将苍蝇比作依附牛头阿旁而作恶的小人。诗钟与联固然有所交集,最大差别在于因为字数的限制,作诗钟不得已而必须采取高度集中的“表意”化手法。意到“读者”知便好。如此一来作文字那些必要的感情抒发,必要的修辞润色,在高度集中的过程中势必会被极大地剔除。用诗钟格作联,我觉得大部分时候是得不偿失的。


    IP属地:广东2楼2021-08-26 22:44
    回复
      泛黄的光阴 琴.箫
      发黄照片,留白诗笺,相与说明月秋风,落花微雨;
      一纸新愁,半灯烟火,独谁叹梦如春水,人各天涯。
      梦见温馨:一看到这联,就让我想到石巷中,一个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姑娘。此联最让人喜欢的就是,说愁未见愁所在,哀哀怨怨,欲说还休。两尾自对结句留白,给人无限想象。数字对和颜色对也很出彩。照片二字与后面感觉一新一古。
      李红:琴美联择的物象极有代表性,轻灵的笔触中透出浓浓的情味,泛黄的光阴如梦如诗,一经翻展,惆怅心温柔意欲说还休。个见独谁叹三个字稍稍露了那种含蓄的情味。
      泛黄的光阴 梦见温馨
      入世七千日,失萱十五春,只童岁是金,忍看终归幻梦;
      光阴如过驹,生路多劳雁,忽鬓丝夹白,恍知已别立年。
      琴箫:上联述其经历,念童年之美好,然一切的美好终究如幻梦一场,不尽唏嘘;下联幽发感叹,时光如水,转瞬即逝,艰难生活间不知不觉已过而立之年。整联叙事为主,感叹之余多显无奈。个别词句似可斟酌,六字结也急促了些。
      李红:梦美联忍忍中见无尽心酸,童年之欢愉极短,而流岁劬劳而匆忙,忽然间已经鬓丝夹白。上下联结构清晰,“过驹”“劳雁”“金”“白”对仗上很见心思。个见尾句换成七字会不会更自在一些?
      泛黄的光阴 李红
      往事幻云烟,向春婆梦里溯洄,零星有琼荂露、竹林箫、桐花月;
      流年欣静好,于陶令篱边寄寓,交游喜眼前人,屏中友,架上书。
      梦见温馨:整联诗意盈怀,都说见文如见其人,想来作联者本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子。上联感旧,下联期许,是比较常见的手法,琼荂露,竹林箫,桐花月,更见其文之典雅。只是读来感觉少了点情感。
      琴箫:上联以春婆典为引,道出美好生活亦不过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下联寄予希望,拉陶令作衬,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联用词典雅,三字排比句作结显生动。总体来看,翩翩然而少情致,相比下结也弱了些。


      IP属地:广东3楼2021-08-26 22:44
      回复
        桃花源 试剑
        既已传名,必能循迹,春来碧水桃花,炊烟自袅白云起;
        世间千载,洞里何年?人道仙源灵境,桑竹可随沧海平?
        兰台:联语清雅脱俗,立意深远,造境优美,足见才气。上联说能从炊烟白云循其迹,犹说隐藏不易,亦见作者智慧,惟春水桃花与结句炊烟白云略觉缺少关联。下联说从时间角度来说,洞里亦不能免沧桑,而沧桑变迁又会引发什么事情,尽在不言中,足以引人深思。
        桃华十三:整体来看,下联好于上联。上联似乎逻辑不能自洽,气脉不是很顺畅;下联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韵,颇见文思。
        桃花源 兰台
        武陵人不晓事,普天下莫非王土,何必教太守去、太守来,使此地鸡犬噤声,桃花失色;
        刘子骥枉多情,想其时早绝秦砧,未妨学陶公归、陶公隐,寄余生东篱菊酒,南浦兰舟。
        试剑:以桃花源为题的诗词联,数不胜数,能想到的构思前人基本都写过了,此联之意在于突破创新。读到此联,首先联想到清人李秀峰的岳阳楼对联:“吕道人真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来,飞过去,一个神仙谁在眼?”一联,同为以谐语说庄事也。为求突破,作者在构思中处处考虑了 “作对”,上联说桃花源不值得那么神秘,神秘就是自寻死路;下联说刘子骥不需要去“寻”,要学学靖节先生。但自绝于外尘,桃花是更美丽还是失色了呢,作者持作者的观点,观者也不妨有自己的观点,诚然“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但太守之“寻”,乃是对美的一种向往,“遂无问津者”才是一种大悲哀。立意,各自依靠自己内心的世界,合理不合理观者无从置喙,也毋须置喙,以上赘言。
        桃华十三:长而不滞。然逻辑上亦似不能自洽,如上联“普天下莫非王土”一句,与其后内容似有自相矛盾之嫌;下联从逻辑上说也不是很通达,也不好说刘子骥“问津”就非效法陶公,不然,陶已有“东篱南山”,还要桃花源做甚……
        桃花源 桃华十三
        莫笑问津者,每闻桑竹美池,我亦南阳刘子骥;
        纵无避世心,忽见落英芳草,谁非东晋武陵人。
        兰台:全联以《桃花源记》为背景,并将自身加入其中,立意清晰,文辞优雅,足见手段。上联的唯一的遗憾是腰句跑偏了,刘子骥并不是因为桑竹美池再想去桃花源的,桑竹美池多见而逃秦之地罕有。下联欲效仿武陵渔夫,以求能入桃源一游,这个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武陵渔人其实并没什么之心仰慕桃源之心,入桃源时懵懂,出桃源后出尔反尔去报官,这个行为可以说是桃源终结者了。
        试剑:问津者,是对美好生活有所向往之人,桃源既然美名远播,冀图一为南阳刘子骥者,不谓多事;此上联为“闻名”在先。下联为闻名不如见面,因所见生羡,而愿为东晋时候的武陵人,上下联以武陵之美为立足点,紧凑而得体,构思也注重了从不同地步下手。


        IP属地:广东4楼2021-08-26 22:44
        回复
          徐州留侯祠 强卫
          运筹堪审势,密赞枢衡,曾有勋名承圯上;
          避世好寻仙,克终黄老,信知攻伐罪人间。
          道南:作者能围绕汉留侯谋篇立意,上联叙述其皇阁相齐之功,下联足彰其销兵恶战之意,亦可见作者仁怀。整联流畅工稳,用词典雅,足见作者底蕴深厚,不过有时太过平稳则易流于平庸,我亦大抵如此。
          百年孤独:祠庙联能言其大者,裁剪得体。上联写谋士张良,审察时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结句指示其学本于黄石老人。下联写隐士张良,携赤松子而游,归于黄老“无为”之学,结句敢于独出机杼,将归隐原因总结为攻伐之罪,然而一般认为其归隐主要在于功成身退,远离祸患,或可商榷。
          徐州留侯祠 百年孤独
          椎秦始皇胆,辅汉高祖谋,千古论帷幄策筹,若此英豪,地北天南同享祀;
          从赤松子游,就黄石公学,何须悲鸟尽弓藏,如斯进退,神仙相国两成全。
          道南:此联铺排有序,上联从张子房事入笔,层层推进,得出此等英豪,当受祠祀享,见褒赞景仰。下联转从子房功成归隐之事,三分句荡开,引出结句,称其能进足辅世,退可游仙,两全之法,尤当效仿,亦是得法。惟此联的三四分句之间似有气滞。
          强卫:祠庙联宜从两点入手,其一切其地,祠庙与周围环境契和,其二立其祠庙,宜敦教化。此联读来,述留侯以娓娓道来,三四分句略显冗复,爽利些或可更好。
          徐州留侯祠 道南
          一炷香敬在攻心,何能为散楚销兵,志士功名推庙算;
          千秋事纷来过眼,最难是解簪投佩,薜衣松雪卧茅茨。
          强卫:上联诩其谋略,下联发散寄托,遣词雅训,条理清晰,委实好联。
          百年孤独:行文潇洒自如,颇具风神,写祠庙有现场感,允为佳作。上联起句“一炷香敬在攻心”,有祭拜,有崇敬,有思考,起得非凡,腰句呈问句,择其“四面楚歌”计谋诠释,而结句稳稳兜住,突出张良善于攻心的谋臣形象,也让读者身临其境。下联起句虚写一笔,放开思绪,雄视古今,千秋人物,俱作镜鉴。腰句“最难是”引出归隐之事,结句继续铺陈,“薜衣松雪卧茅茨”写出张良祠庙堂而归江湖的隐士风神,令人敬佩而向往。


          IP属地:广东5楼2021-08-26 22:44
          回复
            忘川河 青山如是
            不可舍者情之深,不可承者生之重,须于此饮以孟婆汤,沉诸忘川水;
            人皆恶皮肉之苦,人皆恋皮囊之存,更哪堪多少望乡泪,无边彼岸花。
            牛牛:上联的一切生命中不可受之事,下联的人间美丑是非,到此尽戛然而止。行文有散文诗之感。
            杜子腾:乍起有先声夺人之势,却没有跌宕起伏之意,前后的逻辑并不稳固,而且叙述面偏窄,过多的陷于联的格式与题目,而没有宕开。
            忘川河 杜子腾
            涉浊流乃逝者穷途,须断、须舍、须离,此等煎熬,十八层间孰更苦;
            化孤鬼是谁之执念,不哀、不忘、不悔,他生解脱,三千界里几如初。
            牛牛:上联以忘川职能切入,带出地狱之苦,有怜悯之心。下联转而写人心,生发不离题。全联尤其第二分句颇有禅意。
            青山如是:两起上稳下重,中六字两字一节三拍有力。上结句较重,下结似稍轻。
            忘川河 牛牛
            下极黄泉,上穷碧落,隔千重血色愁云,剩有虫蛇分骨噬;
            前尘梦断,彼岸花开,饮一碗孟婆汤水,谁聒清浊忘川归。
            青山如是:上联意境惨切,辞稳气顺。下联前三分句能承上联渐次升华,惜乎结句略感松软,“聒”字用法值得商榷。
            杜子腾:上下联能很好的将题目说明,道理点清,也不会有力道不均的地方。但内容过浅,四四句偏轻,更像是为了搭建结构而造就的。后用特定词语来点题感觉有点斧斫过甚。


            IP属地:广东6楼2021-08-26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