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华南吧 关注:59贴子:424
  • 2回复贴,共1

语文修辞方法汇总上-----朗卓教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语文修辞方法汇总上-----朗卓教育
01比 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 人
定义“拟人”之前,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 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04夸 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5)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05设 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06反 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三)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1楼2021-08-27 09:47回复
    请问对比到底属于修辞手法,还是写作手法?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9-02 12: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