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特别流行“无效XX”梗,“无效P图”、“无效化妆”、“无效学习”、“无效社交”......放在考研上,大概最终没有考上研的人,便是“无效考研”了。
大家不禁疑惑,为什么在图书馆、自习室里能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努力的、拼命的复习,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研究生呢?
在说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备考日常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我的室友在备战考研时,在将近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们都鲜少看到他的人影。早上我们醒来的时候,她早已起床学习了;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她才背着大大的双肩包回来。洗漱完,还要上床看看视频,学一学长难句......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摸清楚她的作息时间。早上6点起床去图书馆,中午吃完饭就在桌上趴半小时,晚上等图书馆闭馆再回来,基本上是凌晨1点再睡觉的。每天休息5个小时,她就这样坚持了半年,不曾懈怠。
考完之后,她抱回来的复习资料比人还高,重要的资料都被翻烂了,明显是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的。但最后她却没考上研究生,结果属实令人意外。但转念一想,在考研这件事上,本来就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的。究其缘由,我认为有很多,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甚至一个被忽略的小细节,都可能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归纳起来,以下几点可能是较为主要和常见的原因:
一、考研本就“僧多粥少”
每年考研人数激增。2018年的报考人数是238万,2019年报考人数为290万,2020年是342.2万,2021年更是达到了377万人!考研人数每年以几十万的趋势增长,而招生名额却是极为有限的,因而考研竞争越来越大。
再者,考研本就是一群学习能力较强的人之间的较量。大家都盯准了目标院校较少的名额,想尽办法要在考研大军中快人一步。在这场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竞争中,努力是最不值得拿出来说的一项必备技能。
因为但凡决心考研的人,每一个都在拼尽全力复习备考。不想成为陪跑的炮灰,就必须在认清这个现实的情况下,认清自己。在考研的竞赛场上,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成功则更像是万事具备时降临的幸运。
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进行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时,大家都更倾向于选择高于自己本科层次的院校;不少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期望通过考研来提升学校层次。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将目标院校定为985、211高校,或者一些较好学校的王牌专业;这样无疑让竞争加剧。
虽然很多人在努力备考,但有一个事实是:太好的目标院校,不乏比你优秀、比你有天赋、比你更努力的竞争对手。而这些目标院校肯定也更愿意录取那些优秀的人才;在这些人面前,你很有可能毫无优势。
所以在考研这件事上,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合适的目标,努力是锦上添花,能助你实现目标;但选择的目标太过高远,努力也只会加重你撞南墙的力度;因为一开始可能你走向的就是一条死胡同。
三、学习计划和方法,同样影响成败
我喜欢把考研比喻成行军打仗,而且是一场持久战;而考研人作为这场战役中负责调度和行军的主帅,更是要有勇有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勇”,而学习计划和方法则是更为重要的“谋”。
一开始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复习时有高效的方法,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再加上努力的加持,复习效果不言自明。但如果在考研复习的漫长征途中,自己都是盲目的,那么再努力都只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根本找不到目标和方向,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很多小伙伴在复习时是没有计划和安排的,甚至不清楚每个学科应该复习到什么程度,哪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情,只是埋头复习。到后期发现复习不成体系,时间不够,知识点背不完,不会答题......这样的努力,其实是“无效努力”。
所以在考研时,不仅需要努力,更要看准目标再努力。应该知道自己朝着什么方向努力,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也要清楚自己付出的努力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找准方向,用对方法,再努力向前!
四、你努没努力,要效果说了算!
很多考研失败的人在谈及考研经历时都委屈不已。因为他们耗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光,早起晚睡,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复习这件事情上;恨不得吃睡都在图书馆、自习室。但结果差得一塌糊涂,实在让人心有不甘。
但扪心自问,那些堆砌得高高的资料书,你认真翻过几遍?每天在图书馆的时间,你心无旁骛地学习了几个小时?每天看的知识点,真的都理解进脑子了吗?
努力从来都不是那堆资料书、复习时长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效果决定的!每天复习十几个小时,起早贪黑却效果不佳,也只能证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能力差;仅此而已。
我们不能执拗于复习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就忘了最终目的。所以与其每天耗着时间,浑浑噩噩地学习,不如花点时间测试总结一下学习效果,及时调整状态和方法。
结语
每个努力但却考研失败的人,都有他的原因和故事。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努力是一个持续且煎熬的过程。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学习带来的收获,思考努力更具体化的行动,直面研途中努力后收效甚微的原因。
因为在考研中,努力从来都不能自欺欺人地作秀;一场考试,终会扒开所有表象,把真相赤裸裸地摆在那里。那时再去直面现实,不仅残忍,更是悔之晚矣!
大家不禁疑惑,为什么在图书馆、自习室里能看到那么多人都在努力的、拼命的复习,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研究生呢?
在说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备考日常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系列。
我的室友在备战考研时,在将近大半年的时间里,我们都鲜少看到他的人影。早上我们醒来的时候,她早已起床学习了;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她才背着大大的双肩包回来。洗漱完,还要上床看看视频,学一学长难句......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摸清楚她的作息时间。早上6点起床去图书馆,中午吃完饭就在桌上趴半小时,晚上等图书馆闭馆再回来,基本上是凌晨1点再睡觉的。每天休息5个小时,她就这样坚持了半年,不曾懈怠。
考完之后,她抱回来的复习资料比人还高,重要的资料都被翻烂了,明显是反反复复看了不下十遍的。但最后她却没考上研究生,结果属实令人意外。但转念一想,在考研这件事上,本来就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的。究其缘由,我认为有很多,内在的原因、外在的原因,甚至一个被忽略的小细节,都可能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归纳起来,以下几点可能是较为主要和常见的原因:
一、考研本就“僧多粥少”
每年考研人数激增。2018年的报考人数是238万,2019年报考人数为290万,2020年是342.2万,2021年更是达到了377万人!考研人数每年以几十万的趋势增长,而招生名额却是极为有限的,因而考研竞争越来越大。
再者,考研本就是一群学习能力较强的人之间的较量。大家都盯准了目标院校较少的名额,想尽办法要在考研大军中快人一步。在这场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竞争中,努力是最不值得拿出来说的一项必备技能。
因为但凡决心考研的人,每一个都在拼尽全力复习备考。不想成为陪跑的炮灰,就必须在认清这个现实的情况下,认清自己。在考研的竞赛场上,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成功则更像是万事具备时降临的幸运。
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进行考研院校专业选择时,大家都更倾向于选择高于自己本科层次的院校;不少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期望通过考研来提升学校层次。所以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将目标院校定为985、211高校,或者一些较好学校的王牌专业;这样无疑让竞争加剧。
虽然很多人在努力备考,但有一个事实是:太好的目标院校,不乏比你优秀、比你有天赋、比你更努力的竞争对手。而这些目标院校肯定也更愿意录取那些优秀的人才;在这些人面前,你很有可能毫无优势。
所以在考研这件事上,选择要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合适的目标,努力是锦上添花,能助你实现目标;但选择的目标太过高远,努力也只会加重你撞南墙的力度;因为一开始可能你走向的就是一条死胡同。
三、学习计划和方法,同样影响成败
我喜欢把考研比喻成行军打仗,而且是一场持久战;而考研人作为这场战役中负责调度和行军的主帅,更是要有勇有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勇”,而学习计划和方法则是更为重要的“谋”。
一开始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复习时有高效的方法,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再加上努力的加持,复习效果不言自明。但如果在考研复习的漫长征途中,自己都是盲目的,那么再努力都只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根本找不到目标和方向,其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很多小伙伴在复习时是没有计划和安排的,甚至不清楚每个学科应该复习到什么程度,哪个时间段应该做什么事情,只是埋头复习。到后期发现复习不成体系,时间不够,知识点背不完,不会答题......这样的努力,其实是“无效努力”。
所以在考研时,不仅需要努力,更要看准目标再努力。应该知道自己朝着什么方向努力,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也要清楚自己付出的努力是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找准方向,用对方法,再努力向前!
四、你努没努力,要效果说了算!
很多考研失败的人在谈及考研经历时都委屈不已。因为他们耗费半年甚至一年的时光,早起晚睡,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复习这件事情上;恨不得吃睡都在图书馆、自习室。但结果差得一塌糊涂,实在让人心有不甘。
但扪心自问,那些堆砌得高高的资料书,你认真翻过几遍?每天在图书馆的时间,你心无旁骛地学习了几个小时?每天看的知识点,真的都理解进脑子了吗?
努力从来都不是那堆资料书、复习时长这些流于表面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效果决定的!每天复习十几个小时,起早贪黑却效果不佳,也只能证明学习效率不高,学习能力差;仅此而已。
我们不能执拗于复习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就忘了最终目的。所以与其每天耗着时间,浑浑噩噩地学习,不如花点时间测试总结一下学习效果,及时调整状态和方法。
结语
每个努力但却考研失败的人,都有他的原因和故事。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努力是一个持续且煎熬的过程。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学习带来的收获,思考努力更具体化的行动,直面研途中努力后收效甚微的原因。
因为在考研中,努力从来都不能自欺欺人地作秀;一场考试,终会扒开所有表象,把真相赤裸裸地摆在那里。那时再去直面现实,不仅残忍,更是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