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吧 关注:651,179贴子:17,717,089

【幻想战闻录夏祭·夜之章】文评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南1楼2021-09-03 20:08回复
    1 游行 @芙蕾家书
    真红:颇为有趣的作品,讲述了萃香在外界的贵族社会和老爹开办的小店受到新酒厂的冲击,反对酒厂的老爹在游行中死去,而萃香决定毒死长老的故事和萃香在乡里发动异变的故事,显然故事的主体部分都是在第一个故事中。作者使用回忆和自白将人物的动机、行为都说的比较明白,是一个好懂的故事。而这篇故事让我感到有趣的是,第一,酒厂和机器绑定在一起,而原始的小店家不知道什么是机器,然而,就算是最原始的捣碎小麦、酿酒的罐子,这些也应该属于机器、属于工具;第二,店家的反抗与破灭不是因为受到商业冲击,而是因为在游行中有亲属被杀死。这些细节都是可以思虑一二的。
    书:这是一篇架构非常优秀的文章,时序推进的主线、配角支线、主人公的回忆线交替展开并收束于一场决战,“酒厂”这一元素也算有新意。但是本文的问题就是虽然很工整,但故事矛盾的设置比较模糊,似乎包括了宏大的人类妖怪战争命题和关于酒的争论,但难以落到伊吹萃香这个人物身上,她的复仇与开释这一情感转换显得没什么说服力,也很难令人共情,和她对抗的几个配角也因此显得暗淡了。对这么多角色来说,本文的篇幅似乎也有点少,显得浮光掠影。
    匿名评委:轻松的外表包裹着残酷的变革。
    故事延伸的方式很狂放。
    鼎镬佣兽:其实我是很喜欢这类同人:在原作人设的基础上添砖加瓦,又不失自己的东西。“酒厂”这一个新加入的二设,既符合萃香的爱好、有给予了一个展开故事的舞台。另外,每小节开头的短诗有奠定氛围作用,给读者以后文的“期待感”,吸引阅读的兴趣。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如果将车万原典的故事当做真实历史,那该作无疑是一篇很好的“秘史”类型作品,抓住了正史中未被详细提及的野史大书特书,并且在创作中表达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篇作品另外一个抓我的点就是那些间杂在文段间的短诗,无论在铺垫气氛还是表达观点上都很有用。
    王环环:对各种情节应得到的篇幅和对细节的描写还不够熟练,对情感的抒发不应操之过急。


    IP属地:湖南2楼2021-09-03 20:24
    回复


      IP属地:湖南3楼2021-09-03 20:25
      回复
        2 在那遥远的地方 @夏三烂
        真红:讲述少女恋爱烦恼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由几个问答构成,作者似乎有探索爱的意图,故事多少采取了某种怪谈的背景。不过此点并不能和恋爱烦恼这个部分融洽。而文章的主题情节则显得十分简略,更像是箴言或是寓言。
        书:个人很喜欢这篇文章。虽然有着说理有些生硬、部分台词突兀等缺点,但本文实实在在体现了作者对于所探讨问题的思考,也很好地和角色本身结合了起来。这篇文章其实没有什么故事性,更接近一篇自言自语式的寓言,一篇鼓励读者的布道。如果能用更多的故事转折作为文章的基础,那么所讲的道理会更深入人心。
        匿名评委:醉的感觉写得比较有趣。
        鼎镬佣兽:这篇的描写真不错啊,环境与动作的细节描写,无疑是对单相思的少女最好的描述了。有些遗憾的是,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好像一个美女隔着衣服摸我。美女好不好看?好看,但是正要搔到我的痛点的时候突然就停止了,着实不能过瘾。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该作语言水平不错,但作为小说来说情节过于单薄。总结下来就是一件小事:一个人在犹豫要不要跟另一个人表白,也没有以小见大,管中窥豹。建议作者下次创作时在剧情起承转合上多下功夫,写出一个完整的小说。
        西比先生:很安定的秘封糖,有种清丽的通透感。


        IP属地:湖南4楼2021-09-03 20:26
        回复
          3 蜃景 @Petal
          书:这是一篇很神奇的同人,看完就像看了一部冗长的文艺电影,随处可见的细节描写和对终极问题的讨论能够刻画出一种玄妙沉静的氛围。然而,作者的发挥不算稳定,时不时有出戏的语句和描写。整体来说,文章的构架也过于故弄玄虚,人与妖两段故事难以相互弥合。不过这篇文中对一设内容的大量化用是我比较喜欢的。
          匿名评委:选择使用的元素有些混乱,强化了虚无感中心。
          许多细节刻画很精巧。
          但这种叙述方式与篇幅,融合情节的设计让人对故事的兴趣削减了。
          鼎镬佣兽:作者的硬实力是有的,原作设定了解扎实,对于场景的描绘十分到位,留下伏笔,布下长线,但是文章的易读性略有欠缺,较多的长句使得阅读体验没有那么好。相信作者克服这一点后,将会有很大进步。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可以看出作者的行文能力过硬,把这么长一个故事讲完讲圆值得称赞,中间古地名觉和慧音的对话无缝从乐园切换到了现实,是我在全文中最欣赏的一处。缺点就是铺垫过长了,需要多多简练语言和精简情节。作为车万二创,希望拉出尽可能多的人物铺场(笑)这样的心态我可以理解,但以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说,只让关键人物出场互动更好。
          西比先生:内容很丰富完整。如果用语习惯能够再斟酌一下就好了。
          王环环:对自己的作品,写完后应该通读一遍,看看有没有读不顺的地方。


          IP属地:湖南5楼2021-09-03 20:26
          回复
            5 乐园墓碑 @宋国
            真红:作者想要写个宏大的故事,“一场两个文明、三大派系间的博弈。守墓人,是联合政府、觉醒组织、月都之间用来博弈的最关键棋子;幻想乡的其他妖怪和人类,是小棋。而幻想乡本身,就是承载这些棋子的,一方小小的棋盘。”虽然是高科技世界、以“主要人物所不能理解的科技”作为开端,实际上探讨的是国家之间、种族之间的共存。依靠人们不可理解的科技强制压服一切,带来和平,然而随着这个科技被祛魅,和平又无法维持。而由于技术手段的不同与先天差异,尽管利益不同的种族之间也会互相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说故事有些高达的味道。大部分的势力似乎都只是用领头人物+领头人物自白的手法展现,篇幅的压力使得文章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在背景上。也许在这个字数限制之下文章的野心有些太大。
            书:可能是我读过最合理、设定最具科幻感的炸乡文,作者笔下科幻与妖异力量混合的独特世界观很出彩,一件一件基于基础设定引发的事件纷至沓来,原创主人公的一生令人唏嘘。作者文笔冷峻,十分符合硬科幻的风格,一些过激的描写也不至于让人感觉不适。问题主要在于整体剧情的走向设计有点过于“散”(只是为了带出大量设定而缺乏一个核心立意),幻想乡的配角们也略显缺乏独立人格,沦为了衬托主人公的背景板。
            匿名评委:对话设计稍显繁琐。设定与其讲解很巧妙,情节的进展有科幻史诗的风格。
            或许受限于篇幅,情节推进的方式让故事有点难懂,另外风格过于多样的材料与话题选用,显得有些混乱。为了展现其新颖的设计感,需要更合理的排布。
            鼎镬佣兽:我一直认为,若不重起炉灶,基于原本世界观的科幻类创作难度十分高,毕竟不是端着把激光枪就能叫科幻的,它需要承载起作者对科技发展的思考。所幸这篇文章,给我们展示了这类型文学在幻想乡的可能性。但是相比较硬朗的原创主角形象,部分幻想乡众人有点黯然失色,就像是牵线的傀儡。这一点实际上可以理解,压在五万字限制线上,大量输出设定,同时一个个点子又在争相轰炸,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空间留给我们熟悉的那些人物了。即使是这是,这仍然是一个勇敢的尝试,更何况还是一篇优秀的小说。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不出意外的话,我肯定会为这篇作品投一票入选票的(笑)。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该作都是一篇上乘之作。背景设定过硬,人物塑造饱满,化用了不少名作,还不动声色地玩了梗。因为大概率要给这篇作品写长评了,短评就先说这么多吧。
            西比先生:很有硬科幻的味道,构思设计也很用心。可惜作为小说的素质还有些不足,作者或许可以再强化一下文字基本功。


            IP属地:湖南6楼2021-09-03 20:27
            回复
              《乐园墓碑》文评:
              在本届战闻录所有投稿中,我个人最偏爱的便是这篇《乐园墓碑》了。我对该作的喜爱,已经到了“即使它没能入围,我也要给它整个长评”的程度。由于我本人是重度科幻迷,同时也是科幻创作者,因此,在战闻录的征文中看到这么一篇堪称“战闻录三体”的小说,实在是倍感亲切。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阅读该作时,首先是被其世界观设定所折服。这个世界观足够宏大,地域横跨幻想乡、地球、月都三界,时间跨度则是主角016的生前身后,历史也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人类和妖异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科技与神秘轮番主宰世界的真理。
              说实话,在刘慈欣的模仿者中,能够得其“宏大”的人并不少见,但许多作者都会掉入一个陷阱中——空虚的宏大叙事。读者们只能在这种作品中看到一个个概念、一个个设定,可读者却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时代会这么变?而该作就没有掉入这个陷阱,微观上严丝合缝、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使每一次宏观上的变迁都显得这么自然。即使完全没看过科幻的读者,也能无压力地理解。
              令该作进一步染上“刘味”的,则是其“点子轰炸”式的写法。在这篇小说中,尤其是以阿求之手写出的《幻想乡缘起:最终章》中,“概念体波”、“屠戮机制”、“幻想乡之伞”等点子像不要钱一样地往读者脸上撒。后来在和作者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作者此举是为了“抢点子”。这种心态我觉得大可不必,点子从来就不是科幻的灵魂,写科幻的人中有句话流传甚广:“点子值几个钱?把你的作品拿出来。”《三体》中撒出来的那么多点子,其实没几个是大刘原创的,包括知名度最高的“黑暗森林理论”,前人都写过。点子不新颖从来就不是问题,老活新整也不会出不了佳作。科幻小说终究是小说,点子旧了不是原罪,故事拉了才是。
              夸赞的部分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批评与建议了。《乐园墓碑》最显眼的问题,莫过于其故事性的缺乏。作者为了甩点子,为了符合可选条件中的“三线叙事”,严重扩大了故事的舞台,使这个故事膨胀到五万字完全压不住的规模了。而为了将这故事重新压回五万字,代价就是大范围的灌设定以及故事推进缺失。
              由于本文与《三体》有一定相似性,且作者对《三体》也有所了解,容我用《三体》来打个比方。这篇文章就像是长时间处于冬眠状态、偶尔从冬眠舱中醒来看一眼世界的叙述者写出来的《三体》。他每次醒过来,可以看到当前世界的状态,也能从别人口中(灌设定)理解世界为什么变成这个吊样,但就是没有亲身经历这一切。


              IP属地:湖南7楼2021-09-03 20:28
              回复
                回到《乐园墓碑》本身,几乎每一次剧情的推进,都离不开新设定的抛出。在一些本该出现戏剧冲突的地方,却因为篇幅压缩问题被一笔带过。之前我自己读该作的时候,一直搞不懂阅读时的那种疲倦感究竟从何而来,经过群内讨论之后我才回过神来,这种疲倦感正是来自于无意识中对戏剧冲突渴望的一次次落空。支撑着我读完这五万字的,其实全都是作者用一个个大设定和小设定搭成的骨架。
                如果让我来写这篇小说,我可能会直接从极寒异变那里开始入手,重点写幻想乡的人、妖、神在这个过程中的冲突、合作与最后的妥协。至于016的过去,就用回忆、对话之类的方式触发相关剧情,而概念体波的设定,可以用这场异变过程中的一次人与妖合作共生揭示。
                除了缺乏故事性之外,《乐园墓碑》的另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初始设定中的不合理之处。推动整个故事前进的原初矛盾“人对妖异的驱逐”,仔细推敲下来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人可以用科学解读这些超自然之物,那它们就已经失去了神秘性,被纳入科学的范畴内。在评委群的讨论中,主祭书老师将这篇小说称为“动物保护文”,文中的妖与神不像是超自然存在,甚至连外星人都不算,只是一群濒危动物,而将其赶尽杀绝的“真理守护者”则像是一群疯狂的偷猎者,而非为了守护真理屠戮异端的卫道士。
                如果作者还有继续修改此文(我也建议作者不要轻易放弃这篇小说),在这一点上我给出的建议是:想办法利用设定将妖与神彻底地摆到科学与理性的对立面。由于我个人是型月厨,因此我在这里给出一个型月的解释:人类的科学与妖异的神秘,实际上是两种无法相容的规则,一边在的繁荣必定会导致另一边的衰退,双方是为了争夺话语权而相互厮杀。妖异赖以生存的概念体波只能由蒙昧无知的人类发出,因此,妖异接近人类,将其圈养起来,限制其科技发展,其实就像是人类圈养家畜一样。
                最后,容我再对作者唠叨两句,尽管《乐园墓碑》有这么多的缺点,就连评委中给你打分最高的我,在文评中批评的部分也长于夸赞的部分。可我依然把你写出来的这五万字津津有味地看下来了,这篇小说也成功地从55篇初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七篇之一。你的小说绝对是有价值的,并非像你自己所说的那般“连啃鸭子的资格都没有”,请不要妄自菲薄。
                之所以比起夸赞,更多的是批评,首先是因为,《乐园墓碑》是一篇优缺点都很显眼的作品。优点当然是你的世界构架能力和设定上的严丝合缝程度,如果读者能够接受“人类接受要把妖异一个不留地驱逐出去”这个设定(我相信许多读者都会像初次阅读的我一样,被你的解释能力骗过去,无法注意到这个矛盾),后面的推演过程精彩而合理。在显眼的优点之下,缺点会更加显眼,一旦注意到这个缺点,也会更觉遗憾。
                其次,你去问一个读者为什么不喜欢一篇小说,大多数读者都能给你扯出很多理由。可如果你去问他为什么喜欢一篇小说,许多人反而会哑口无言或者只能泛泛说两句。我喜欢《乐园墓碑》的主要理由是世界构架,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对最后阿忆与八云紫的那段对话产生那么多思绪与感慨。也许是因为我热爱这种沧海桑田的感觉,也许只是因为我喜欢八云紫。讨厌是需要理由的,喜欢不需要,因此,即使收到的批评多于赞美,也不要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写文不看出身,也不看资历,你的小说能够打动多数评委为你投下宝贵的入围票,这就是你实力最好的证明。


                IP属地:湖南8楼2021-09-03 20:28
                回复
                  6 新家 @拍照牛-罗米
                  真红:热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恶作剧也是这种热爱的一个体现;人群之间又保持着社区情谊,互相帮助,友谊被看的十分重要,这两点都是亚里士多德所相当认可的美德。也是托尔金对霍比特人着墨比较多的两个特质(也或许是为什么他们能够抵御力量之戒所带来的堕落生活方式的原因)。文章对于什么是生命的美的界定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文化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母题的。文章前段琐碎的部分有些难读和无趣。
                  书:文笔扎实、语调平和,以三位天真烂漫妖精的视角侧面描绘了时移世易的大变革,其对比令人唏嘘,而开头与结尾的呼应有很好地揭示了变与不变的本质。情感上把控得当,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东方同人作品。
                  匿名评委:对角色口吻的拿捏很妥当,主角们的性格与严酷环境剧变的对比很有设计感。
                  另外,对线索的把握很合适。
                  鼎镬佣兽:纯度实在是太高了,这里的“纯”是“纯真”,孩童般妖精的“春游”之旅,看似不谙世事,而她们对“变革”又有自己的看法。想想月都和幻想乡的变迁,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这大概就是,用最纯真的笔法,写最残酷的故事了吧?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该作的视角比较独特,以三个与世无争的小妖精的视角来写历史变迁。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各方强者如何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个小妖精却始终只想做好他们的蛋糕、还有肆无忌惮地施展恶作剧。不过个人感觉故事背后大的历史变迁还是写得太不清楚了一些,只能从只言片语中猜。
                  西比先生:叙事温和而克制,在这个篇幅内营造了很好的效果。


                  IP属地:湖南9楼2021-09-03 20:29
                  回复
                    《新家》文评:
                    《新家》的长评由我负责的原因是我认为,从我的视角看和从妖精的视角看,它是本次入围中阅读体验不错的文章。
                    我说阅读体验不错,是因为读者可以很轻松地读完《新家》,并完全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理解它。
                    接下来我将用“笨蛋也能懂”的视角谈谈《新家》。
                    让我们摆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我将从这些方面展开。
                    首先是情节。在我看来,《新家》是两条线齐头并进的,若要分出明暗,那么妖精的活动便是明线,幻想乡的毁灭与新生便是暗线。在明线中,又以斯塔为叙述的主视角,展现三月精无忧无虑的生活,对烤糕点的执着。在暗线中,则显示出月都对地表的侵略,八云紫的计谋,给人一种“换家计划”的感觉。
                    那么这两条线是什么关系呢?
                    我要问,是谁占主导。似乎有一个很明显的答案,是三月精的明线为主导。是这样吗?
                    我们可以在文中轻易地发现,三月精上月球的背后有秘神的帮助,在文章结尾处出现了八云紫,这表明三月精从上月球到在月球上绽放生命,背后都有贤者的推动,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幻想乡的新生,从文章构成上是明线推动故事发展,但从故事本身出发则是暗线为主导。
                    于是我不禁发问,这样安排是为什么呢?
                    假如以一些经典的篇目中的明暗线安排为参考,如《药》《水浒》,我们不难发现最后明暗线中的人物和理念将发生冲突,可《新家》中两条线甚至可以说是有控制关系的存在,难有冲突,无法提供足够的线索,这给了我一个提示,那就是作者只将情节作为舞台,或者说以妖精为明线是难有强烈的情节冲突的,我们必须同时将其它两个要素纳入考虑。
                    所以我们接下来对环境进行一个看。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囊括着说就是幻想乡风貌和月球之景,具体到环境的描写不难发现作者实在没怎么考虑,一切依附情节发展,有解释的作用,却难有展开的可能。社会环境在《新家》中的展现则更为破碎,虚无缥缈。
                    看来作者把一切笔墨耗在了人物上。
                    从这里开始我们终于走近对人物的观察,接下来将重点挑细节分析。
                    我先前说过,作者将情节作为舞台,而环境异常破碎,这既说明作者的孤注一掷,同时也贴合妖精本身。为什么环境破碎,为什么情节无法形成冲突?因为明线的主角是妖精!妖精是生于自然活在自然且在自然中重生的,本身存在的社会环境便是单薄的,又由于妖精的特性,对外界的感知是单纯的,假如作者如我所想,那么他将会站在限定妖精的视角进行描写,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无法单从情节和环境中寻找线索。
                    三月精有三个:斯塔桑尼露娜。斯塔专注烤糕点,露娜一心登月,桑尼则是恶作剧开心开心开心。所以假如我们从妖精的行为上分析当然难有成果。
                    我们应该以文章后半段那长度为1330字的对话作为切入点。
                    这是由桑尼开始的对话,他们可以回家了。回家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斯塔忽然说回家不重要,因为在她心中有比家更重要的东西,又提及强大与弱小,客观与主观上的事物的主次性。
                    前几段话主要表明了妖精的局限性,别人做的事情当然不是可怜活。可他们为什么认为那是可怜活,因为在他们心中这些活不重要,但那些人却为此付出许多精力。
                    斯塔接下来的话则说明了在他们心中更重要的是什么:快乐,乐趣。一种情绪的体验。一种心态的形式。无论外界施以怎样的压力,妖精都追寻快乐,这种追寻以各种方式把握,斯塔的蛋糕,露娜的月亮,桑尼的恶作剧。
                    然后桑尼接话,进一步肯定了斯塔传达的想法,并提出新的想法,即将世界变成拥有可被寻得的快乐的世界。
                    接下来露娜又从复杂与简单的角度回归期望的本质,即他们的期望最后抵达的都是快乐。
                    那么这就说明快乐作为期望的承担,是一种目的,也作为妖精的动力,让妖精进行行动,更是一种引导,让妖精干成他们所未想过的大事。
                    会有人在这时说,这是否是一种利己主义。在我这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妖精与社会人划等号,更不能将三月精和普遍意义上的妖精划等号,最后也不能将三月精和社会人划等号。三月精并非是为一己私利而得到快乐,这应该是种朴素的追求,最终达到的是和外界的和解,而他们也不放弃感官快乐,只是更追求精神上的快乐,也不能看作犬儒主义。


                    IP属地:湖南10楼2021-09-03 20:30
                    回复
                      于是一通乱看后我们需要把握一点主旨。
                      这段1330字的对话好像一直在告诉我们摆脱复杂的活动,回归简单朴素的追求,即传达一种生活态度。莫非仅仅是这样吗?
                      我们继续结合后文,结尾有一句话提到生命找到出路。
                      妖精是自然的象征,或许作者认为妖精与生命有很大的联系。
                      所以我们进行换元,当妖精和快乐同时出现时显然成立。接下来归纳猜想,生命寻得出路由大自然复兴体现,大自然复兴在东方世界观中即表明妖精的活动剧烈,妖精活动剧烈的表现是做蛋糕,做蛋糕的推动是一张计划表,计划表出现的原因是斯塔的期望,期望抵达快乐,快乐最终让生命寻得出路。
                      那么这里的快乐便只是代号,最后我们猜想为一种精神,和精神与生命的对应关系。
                      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乐观向上,积极行动,对自身的追求给予肯定,且是能帮助我们完成自身价值的实现的。
                      而它和生命的关系不言而喻。
                      所以最终我们发现语言描写占分析的大头。这是我认为作者可以改进的地方。语言描写很方便输出观点,但这样的暴力手段不应该成为让环境和情节虚无的借口。
                      小说的三要素可能由于各种先锋形式让大家倍感疑惑,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最初的起点,就像学习数学要练基本功一样,写作也是讲基本功的。
                      这篇我认为是有点取巧的,不仅是因为这种简单的方式,也是因为主基调的特别,而在细节方面还有很多可以精进的地方。
                      比如一段动作描写,有没有可能更加简短呢?有没有可能除了表现妖精的活泼,还能展现更多妖精的心理活动呢?有没有可能前后的动作描写形成对比,表达一种改变,暗示主题呢?有没有可能从一个最大限制视角,不加对动作的修辞,单纯展现人物的动作,而将重点放在这个动作的声音,颜色,利用通感,渲染气氛呢?
                      假如利用比喻,是否需要和人物的生活环境结合,就像水果摊老板看移动的肥仔如看移动的水果,但这种比喻同时还要揭示心理,甚至作出铺垫呢?
                      假如是语言描写,会不会有语气,这种语气既表示人物的心情,又与人和事的关系联系起来,揭示人物在故事中的阶层或地位呢?
                      如此这般,《新家》是一篇可以被很轻松地读完的文章,而它,应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IP属地:湖南11楼2021-09-03 20:30
                      回复
                        7 旱潮 @白槲女士
                        书:这是一篇非常“纯文学”的作品,针秒丸作为“东方角色”主人公只是一个意像的承载,全文实际上由作者自己的絮语与寓言式的梦境构筑起来,充斥了私人的意识流记忆与针对某些文学议题的理论探讨。个人来说很难评价这样的作品,但是作者似乎在后半段写着写着有点与前几节割裂太大,整篇文章走入了一个自我构筑的迷宫,到最后也没收回来。
                        鼎镬佣兽:真的,我真傻,我万万没想到有朝一日,屈原能和针妙丸拉cp。
                        全文的语言非常诗意,闲碎的对话,打闹的两人,让人非常享受这段旅程。只是后文与前文的内容差别有些大,原本之前充满的暗喻,到了城乡结合部,就把文章的精华平铺在读者眼前了。文末的诗,让文章更像是这首诗歌的注解。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该作很明显带有一些寓言性质,用屈原这个形象去经历、感受、再作诗很合理,浮上水面被苍蝇啃噬的鲸,这个意象我也很喜欢。不过我建议,寓言性质的作品最好不要出现明示的桥段,萃香的吐槽那段就过于露骨了,你把包袱里的东西直接抖出来了,观赏性也就下降了。
                        西比先生:像一个意识的梦境。


                        IP属地:湖南12楼2021-09-03 20:31
                        回复
                          《旱潮》文评:泥河——积聚,溃堤,与旱潮的泛滥
                          小不点从夜月出发时,航行在一片混沌里,航行在朦胧的原始的海洋中,谈不上安详,却也平和。淡然的月光旅路上,孑然独立,与人很远,与月很近,与自然贴合。
                          遇到诗人之后,到得名“小碗”,可算是第二个阶段。“对话”成立了,“交际”成立了,混沌逐渐消失,人的本身开始确立。两角色清晰交代了身份,公路片有了方向,有了诗意此目标,整体有了基调——诗人本质悲哀的基调。一点一点地从月弯弯到圆月,天上的、漫散的星星重新有了一个【中心】。
                          随后,太阳越过深夜升起来了,混沌、朦胧,那些原始的暗沉的美更多地被冲散了,晒干了(原始的部分转入诗人的记忆与作品了,只成为一种记载,也成为一种创造);太阳越过朝霞升起来了,潮湿迷蒙的部分愈发少,但仍在“海上”,干旱未完全来临。在海上,腥臭巨大的死体横亘在前路,无可避免——“丑”冲入了美的世界里。老旧、陈腐的神不得不死去,随之而来的是分食尸体,掌握了民主、阔谈社论的苍蝇群聚而来。
                          空间站。桃源之外的桃源可说是一种未来幻想,在这个所有愿景都应实现的地方,也只剩下了记载者。另外,秘封的缺位和老化也导致那种神秘、探索性,阳光的一面衰颓了,加深了本段的印象。继续推进到城市中,根基彻底消失了,干旱已迫近喉咙。过量的迷茫和冲击扑面而来,诱惑越发露骨,狂欢了无遮拦。变换的经济,过剩的信息,吵杂的文化工业,残酷的焦虑竞争,像是越来越阻滞的河流。清亮,纯净的水流不再有了,纯粹,原始的信仰,甚至只是最低限度的需求也不再有了。全部刻成同样的模子,一股脑冲向愈发狭窄的河道里……
                          以层层的推进,反复的交叠,终于爆发旱潮,完成的诗即是一种总结与深刻。
                          诗人总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叙写一遍诗人。这往往也是诗人群体对存在,价值,文学性等问题的正式讨论。“大鸟何鸣?”偏激一点的理论:并非人使用语言,而是语言使人存在,由此,也是直指生存价值的问题。若说优秀的鸣鸟可譬作诗人,也就指向文学和美的价值。
                          流程中,诗人的形象是相对模糊的,是混杂了自我,诗人群体,原始意志,神秘性,死亡象征等的合集。旱潮从掩饰到终于爆发,诗人再也无法沉默,崇古,呼唤神灵的方式更像是一种号泣,一种呼吁同情的独白:抛出旱潮的意象,随后绝对地沦丧,绝望、虚无,走向二元对立其一的极端,也许这是战闻录中同类文章稍显千篇一律,而无法更广泛地唤起读者思考与共情的难题。
                          东方人物在东方同人文中,代表一个个丰富而多义的原型。如何合理包装东方人物,借用其已成型角色的便利,规避其无关文章的印象,使其在文章中达到所需的功能,是创作方法方面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中东方人物的使用在设计上有所欠缺。秘封算是合格,工具人萃香不提,要说主角小碗。与小碗对比,诗人的“庞大”是有用意的,同样地为文章认定神秘、崇古、朦胧的价值,但小碗这一侧在整篇中相对较弱,几乎成为常见的摄像机角色(如果说在讨论作者,文本,读者的关系,那这篇基本沉默了读者,或者使读者随波逐流并接受),于是对立的效果因为一方疲弱,另一方也相对受削减。


                          IP属地:湖南13楼2021-09-03 20:31
                          回复
                            8 惊蛰 @寻幽莳花
                            真红:杞人忧天而天真的掉下来的有趣小故事,然而巨大的飞机能否阻止神社被拆毁的问题恐怕只能得到一个消极的回答吧。除非未知的存在摧毁了一切,而不只是暂时使人吃惊,未知的存在很快也会被人冷漠对待的。
                            书:本篇的风格明显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以一个意外、不可理解之物暗喻了主人公内心被压抑的感情,重点在于如何理解灵梦与飞机在精神内核上的关系。不过对于本来就是怪力乱神的幻想乡世界观来说,这种魔幻突入现实的冲击感似乎有点弱,也让人有点出戏。
                            匿名评委:预兆,疯狂,以及甜蜜的毁灭。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浓浓的魔幻现实主义味,然后翻到最后果然是致敬了马尔克斯23333。钢铁的飞机是科技的象征,也是对幻想乡这一概念的终极否定。灵梦一直都能看到这架飞机,但只有在她的容身之处彻底消失后才下定决心去迎接这架彻底打破现有秩序的“降神”。不过,为什么恶人又是八云紫来当呜呜呜呜呜(紫厨抹泪)。


                            IP属地:湖南14楼2021-09-03 20:32
                            回复
                              9 生死爱欲暴风雪 @怒海客
                              书:无论是文风还是情节都在致敬某经典话剧作品,并且在完成度上做得很不错。不过,个人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汉语文风”在使用上有其历史特殊性,如果文本自身的内容不涉及这一历史特殊性,或者难以体现出关联,在效果上是非常出戏的。作为东方同人来说本文的角色和情节有些分离,“扮演感”太强,令人难以沉浸。
                              匿名评委:台词很干练。细节设计很到位。
                              戏谑讽刺的元素与现实主题搭配得当。
                              鼎镬佣兽:别出心裁的剧本模式,其人物关系、剧情走向无不使人联想到高中课本的《雷雨》。要不是语文课,这可能会成为我第一个看的剧本体裁的文学作品。人物关系复杂,时间线紧凑,接二连三的故事都压缩在了一天发生。虽然普遍认为故事老套,但是在作者扎实的笔力下,老套的剧情也足以吸引人读下去。
                              车万力欠费的屑评委:仔细算下来,在本文之前,我完整读过的剧本文学好像只有课本上的《雷雨》,所以在评此文时时不时就会反问自己到底配不配()该作行文风格十分成熟,人物的语言风格非常符合其身份定位,表层的故事和底子里想表达的东西也很契合。美中不足之处时是缺乏新奇感,这类故事已经被写过太多次,支撑我阅读下去的动力几乎完全来自于作者老练的笔法,而非故事本身,这故事走向太容易猜了。
                              西比先生:“我是你......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IP属地:湖南15楼2021-09-03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