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跟一本书有关。这本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书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日记。它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作者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是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死时年仅15岁。
安妮是荷兰犹太人。 13岁生日那天,她得到了一本漂亮的日记本做生日礼物。梦想当个作家的小安妮就开始以日记的形式写作。之后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抓捕,安妮一家4口和其他4人躲进了她父亲奥托·弗兰克(Otto Frank)在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的一个密室。
在父亲所信任的一群同事的协助下,他们成功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直至1944年8月被人告发,之后全被赶进了集中营。安妮在1945年死于贝尔根-贝尔森(Bergen-Belsen)集中营。8人中最后只有她父亲奥托幸存了下来。
这两年的密室生活在安妮的日记中被完整的记录了下来。日记后来由父亲奥托整理成书后,于1947年出版,不久便风靡全球,成为了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灭绝犹太人的著名见证。
◎ 我就是安妮
时间到了1960年代。在瑞典的某个小学课堂上,老师给孩子们讲起了安妮的故事。有一位7、8岁的小姑娘满是困惑地抬起了头:“老师是怎么知道我的事情的?”这位小姑娘就是巴布罗·卡伦(Barbro Karlen)。
1954年,巴布罗在瑞典一个基督徒家庭出生。不到3岁的时候,她就开始跟父母说,她是“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那时候还没有瑞典文版,所以那时巴布罗的父母还不知道安妮.弗兰克是谁。想着这或许是女儿自己想象中的朋友吧。
然而从此以后,小巴布罗就开始经常做噩梦,梦见男人们爬上了楼梯,踢向她家阁楼藏身处的大门。她出门看见穿制服的男人就会吓得躲在妈妈身后,眼里充满了恐惧。偶尔吃一次豆子就在那儿嘟囔:“以前成天都吃这个,实在是不想再吃了”。孩子说的以前,是在密室中的时光,然而这一点巴布罗的妈妈自然无法理解。
小姑娘还不肯洗淋浴,也不愿意剪头发。因为当年在集中营中,新来的人都会被剥光衣服,剃光头发,然后洗淋浴进行消毒。有的人被叫去洗淋浴后就再也回不来了,因为淋浴喷头里喷出来的不是水,而是致命的毒气。而这些,巴布罗的父母也是全然联想不到一块去的。
他们开始担心了。这孩子会不会精神上有什么问题?于是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这时,小巴布罗已经意识到了,安妮的世界是不为大人们所接受的。所以她在医生面前闭口不谈安妮。最后,医生的诊断结果认为,孩子精神完全正常。
◎ 重访密室
巴布罗10岁那年,全家人周游欧洲,阿姆斯特丹也是其中一站。那时随着《安妮日记》瑞典文版的发行,巴布罗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安妮.弗兰克原来真有其人。刚好当年有密室的那个办公室已经改建成了一个博物馆,名为“安妮之家”,成了阿姆斯特丹的著名景点。所以父母就想着不如就带孩子一起去看看吧。也好给自己解解疑惑。
阿姆斯特丹的街道非常复杂,外地人就算手拿地图,也很少有不迷路的。于是巴布罗的父亲拿起了酒店的电话,打算叫辆出租车拉他们过去。 然而女儿突然说:“我们不需要出租车,离这里步行不远。”看到孩子胸有成竹的样子,父母就依了她。
带着父母在曲折的街道七拐八弯走了差不多10分钟后, 巴布罗说:“我们很快就会到那儿,就在下一个拐角处。”果然,“安妮之家”就在下一个路口。
站在门前, 巴布罗开始自言自语:“这很奇怪耶,以前看起来不是这样的啊。”原来门前台阶在建博物馆后进行了修改,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他们进入屋子,沿着狭窄的楼梯往上走,巴布罗一直熟门熟路的走在前面。突然小姑娘脸色变白,回头抓住了母亲的手,小手一片冰凉,原来他们进入了从前安妮一家的藏身之处。不过巴布罗还是坚持往前走着,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当他们走进一间较小的房间时,巴布罗眼里闪现出了亮光,大叫道:“看,电影明星的照片还在那里呢!”,高兴得好像是又回家了。原来这间是安妮从前的睡房,她喜欢裁剪拼接报纸杂志上的电影明星照片,然后贴在墙上。那是她在那两年的幽居生活中难得的娱乐了。
可母亲看到的却是光秃秃的一面墙,什么也没有。巴布罗定睛一看,咦,也确实什么都没有呢。疑惑中,母亲抓住旁边的导游问了一下。导游回答说,墙上的确有照片,不过两周前拿下去了,以便装进玻璃框中做长久保存。母亲听完心中十分震惊,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女儿对阿姆斯特丹的街道这么熟悉,为什么她会知道楼梯被改建,光秃秃的一面墙上曾经挂满了相片。母亲转身抱住女儿说:“我明白了,你不会再孤单了。”
这次旅程之后,巴布罗父母终于接受了她是安妮转生这一事实,开始理解并支持她。小姑娘渐渐变得快乐起来了。
而这时她写作的天分也充分地展现出来了。仿佛是为了圆前世安妮的作家梦,巴布罗很快推出了一系列作品,成为神童作家。12岁时,她出版了第一本书《地球上的人》,成为了瑞典历史上最畅销的散文诗集。在16岁的时候,她已经出版了11本诗集和散文集。这些书像《安妮日记》一样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为流传。不过巴布罗在书中从来也没提过自己曾经是安妮这回事。
◎ 新书《狼嚎》
有意思的是,15岁以后,巴布罗的前世记忆开始褪色,到了16,7岁的时候,几乎完全不记得了。她回归正常生活,做了一名警察。她以为关于安妮这段记忆会从此封存, 永远不会为外人所知。
然而,在40多岁的时候,身边两名警察试图加害于她,并且几乎快置她于死地了。这时安妮.弗兰克的记忆再次回归。在一次梦中,巴布罗清清楚楚又体验了安妮最后的那段日子,她忽然意识到了这两名警察正是当年迫害死安妮的两名纳粹转世。
巴布罗忽然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所在,上天让她保留安妮的记忆,是为了让她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告诉大家,天下没有偶然的事,今世发生的事情很可能是由前世的某些恩怨促成,这就是“业力”─Karma.
于是巴布罗再次提起了笔,勇敢挖开伤疤,写下了自传体小说《狼嚎》(And the Wolves Howled),记录了自己与安妮之间的渊源, 还有与那两个纳粹之间两世的纠葛。巴布罗说,虽然前世她被迫害死了,但今世,她不会再让他们得逞,因为这一世的她,内心更强大了。
书出版以后,好评如潮,然而,嘲弄和讽刺也纷至沓来,特别是,针对巴布罗是安妮转生这一事实,怀疑者大有人在。
好在巴布罗也有同盟。第一个就是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伊恩·史蒂文森博士(Dr.Ian Stevenson)领导的轮回转生研究小组。他们仔细研究对比了安妮和巴布罗的长相,脾气,性格特点的种种相似之处后,确定了这则轮回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说,安妮日记最打动人的就是小姑娘善良的内心,逆境中不放弃希望。安妮认为,人们做坏事只是被邪恶所操控,虽然现实残酷,但她“仍然相信,不管怎样,人性本善。”(1944年7月15日日记)
而巴布罗则说“有更多的人相信善良,并且相信自己内心的善良力量,控制邪恶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他们能相信善良,加上内心的力量,许多不幸的人就能从黑暗中突围。”
比照看看,对于邪恶的认知和对善良的坚信,两人是不是非常同步呢?
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同盟就是安妮的表哥、安妮.弗兰克基金会主席巴迪·埃利亚斯(Buddy Elias)。在巴布罗准备出《狼嚎》这本书时,巴迪通过出版商邀请她到家中吃饭,不过他要求不透露他的身份,就说是个小粉丝。
然而刚一见面,巴布罗就认出了他,流着泪扑进了他怀里。巴迪看到眼前这张酷似安妮的脸,也不禁老泪纵横。在这之后,他们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巴布罗新书的德国发布会上,巴迪当仁不让,出来为前世表妹站台。
在这本自传发布之后,或许是使命完成了吧, 巴布罗移居美国,安心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
好,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有人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有使命的。如果说巴布罗的使命是为安妮续写人生,论证因果。那您的使命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