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只能说是我国前人不作为,胡写乱写,才给后人留下这么多问题。
《旧五代史》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
《宋史》高丽 ,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夫余之别种,以平壤为国邑。
《金史》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海,姓大氏,有文物礼乐。
《元史》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
《新元史》高丽自后唐明宗长兴元年,王建始代高氏,明宗封建为高丽国王,世次俱见前史。
《明史》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
从五代到明的正史,竟然清一色把高丽和高句丽混为一谈,宋史明史竟然直接说高丽原名高句丽,金史更是把唐灭的高句丽直接写成了高丽,一共才多少本正史,竟然就有六本把高丽和高句丽的法统编到一块了,怪不得人家用咱们自己的正史打咱们的脸
《旧五代史》高丽,本扶余人之别种也。其国地、君世见于唐,比他夷狄有姓氏,而其官号略可晓其义。当唐之末,其王姓高氏。
《宋史》高丽 ,本曰高句丽。禹别九州,属冀州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之玄菟郡也。在辽东,盖夫余之别种,以平壤为国邑。
《金史》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海,姓大氏,有文物礼乐。
《元史》水有出靺鞨之白山者,号鸭渌江,而平壤在其东南,因恃以为险。后辟地益广,并古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而为一。
《新元史》高丽自后唐明宗长兴元年,王建始代高氏,明宗封建为高丽国王,世次俱见前史。
《明史》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
从五代到明的正史,竟然清一色把高丽和高句丽混为一谈,宋史明史竟然直接说高丽原名高句丽,金史更是把唐灭的高句丽直接写成了高丽,一共才多少本正史,竟然就有六本把高丽和高句丽的法统编到一块了,怪不得人家用咱们自己的正史打咱们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