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前往清艺博,恰逢梁先生120周年纪念特展,整个博物馆内当属此展览门庭若市,引得无数建院学子前去观摩、瞻仰、学习。两个大展厅,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里,怎么着也逃不开谈论林先生。其中笔者更是看到了几幅从前不曾见过的照片影像,均见得标明出处。
我已过当时初涉设计领域时的狂热和沉迷,也过十余年前疯狂翻阅一切和林先生有关史料的年纪,可是再去,再看,再听。还是震恸,每一次。譬如谈及梁陈方案,谈及国徽设计,眼见他们工工整整条理清晰的手稿。
下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庄惟敏老师为本次展览写的前言。
栋梁。
栋梁是要有高度的。需要曾经越过重洋,并俯瞰重洋。于是今天的展览始于求学。家学的沉淀西学的思路和国学的方向编织一起,得以成就。
栋梁是要有强度的。需要研读艰深的文字,承受奔波的劳苦,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幻化成为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故事,在历史的波涛中几经沉浮,理应赢得所有人的尊敬。
栋梁是要有跨度的。需以社会为己任,以教育为目标,而跨越历史研究、规划设计时间、遗产保护以及一切面向健康子孙的关切。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北京古城的保护,还有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这是从学术研究到用学术回馈社会的过程。
栋梁不会把自我牺牲看作牺牲,栋梁的心胸使得压力变成了快乐;栋梁的快乐可以感染整座建筑。
做一个严谨而快乐的拙匠,让我们这个明星时代的人以此共勉。![](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cf5cc9e06a98226b8c12b2fba83b97a/d0d6372ac65c103834728029f7119313b17e8957.jpg?tbpicau=2025-02-28-05_c26a4aa513acc1a3db72f4ff5f21bd16)
我已过当时初涉设计领域时的狂热和沉迷,也过十余年前疯狂翻阅一切和林先生有关史料的年纪,可是再去,再看,再听。还是震恸,每一次。譬如谈及梁陈方案,谈及国徽设计,眼见他们工工整整条理清晰的手稿。
下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庄惟敏老师为本次展览写的前言。
栋梁。
栋梁是要有高度的。需要曾经越过重洋,并俯瞰重洋。于是今天的展览始于求学。家学的沉淀西学的思路和国学的方向编织一起,得以成就。
栋梁是要有强度的。需要研读艰深的文字,承受奔波的劳苦,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幻化成为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故事,在历史的波涛中几经沉浮,理应赢得所有人的尊敬。
栋梁是要有跨度的。需以社会为己任,以教育为目标,而跨越历史研究、规划设计时间、遗产保护以及一切面向健康子孙的关切。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北京古城的保护,还有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办,这是从学术研究到用学术回馈社会的过程。
栋梁不会把自我牺牲看作牺牲,栋梁的心胸使得压力变成了快乐;栋梁的快乐可以感染整座建筑。
做一个严谨而快乐的拙匠,让我们这个明星时代的人以此共勉。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cf5cc9e06a98226b8c12b2fba83b97a/d0d6372ac65c103834728029f7119313b17e8957.jpg?tbpicau=2025-02-28-05_c26a4aa513acc1a3db72f4ff5f21bd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