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日立暗吧 关注:6贴子:115
  • 1回复贴,共1

谈谈《巴金小说艺术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另外,附上《巴金小说艺术论》相关信息——
作者:袁振声  
出版社:南开大学大学出版社


1楼2010-04-22 21:45回复
        这本书比较系统地为读者分析了巴金作品的艺术特色,也谈到了巴金本人的一些见解。本书作者谈到关于“入境”方面的问题。他十分认同“入境”一说,但我个人则认为,“入境”虽然能使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对象的达到高度的统一,但须适度才好。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作者创作一部作品其主要目的不是要让自己被感动,而是要打动读者。如果作者太过”入境“了,其创作地位会在不知不觉中由主动转为被动,无法完全展现其原始的创作动机,不利于读者通过读本了解作者的心意。
         另外,当作者谈及《激流三部曲》中觉新这个人物的结局时,说巴金之所以没有人让人物自杀,是出于友谊。
        “诚然显示了巴金对生活的善良愿望,对光明的热切追求,但从觉新性格发展的自沈逻辑看,‘自杀’显然更符合这一人物的命运归宿。”
         从以上这些话,我觉得作者认为觉新之所以没死是因为巴金从“光明性”出发,不希望留给读者一片黑暗。但作者在后面谈浪漫主义色彩时,又说巴金对光明和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但“绝不是外加上‘光明的尾巴’。”我认为似乎前后有点矛盾。如果我们从《家》、《春》、《秋》三部曲来看,觉新确实具有双重性格。在整个家族中,除了他,有性格鲜明的两类人——顽固不化的封建卫道士和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一代。这两类人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前者受封建思想毒害太久,接受新思想的可能性小;后者年龄小,接受新思想相对较容易。而觉新,虽然自身比较软弱,很多方面容易妥协,但量变可以到质变的,毕竟他和觉民、觉慧同辈,更容易受他们影响的。当一个人受到很多打击后,他有所觉醒,这并不唐突,他的转变符合人物个性。此外,在作品中写出他的转变更能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更具有现实意义。由此,我个人认为,这并不算是作者刻意添加的“光明的尾巴”。
    


    2楼2010-04-22 21: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