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日立暗吧 关注:6贴子:115
  • 1回复贴,共1

李欧梵《现代性追求》(三联出版)之我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摆渡


1楼2010-04-22 23:08回复
        本书比较系统详尽地阐述了中国文人在本国社会变革和西方文学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对文学现代性问题的深入探究和摸索。这样的探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五四”启蒙时起,创作者们便受到了“人的自觉”的启发,开始了对文学功能、文学样式、风格和语言等多方面的尝试。反观过去的尝试,有些不太成熟,但却是向现代性跨出了难得的一步,这是探索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奇异,关于孤独的旅行者的思索。拿古代游记和现代游记进行比较,二者有不同。差异不在于游览地点、方式,而是时代和心境各异。古代的旅行者很多纵情山水,游览的目的相对单纯。而现代的旅行者,处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心中羁绊很多,旅行表面上游览,而实际上脱离不了对社会和自我的深层思考。他们达不到古代旅行者逍遥洒脱、无拘无束的境界,但却对思考人生价值有较大帮助,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其二,关于鲁迅。无可否认,鲁迅先生是文学、人生积极的探索者。他是不甘于沉寂的。因此,他总是高昂地立于战斗的最前线,时代的风口浪尖。无论是“五四”那个呼唤人觉醒的时代,还是在革命时期,他好像永远是不知疲倦的,是敏锐的。也许正是由于他的“不宽恕”,他和许多人展开了论战,梁实秋先生便是其中一名。有一篇关于“硬译”的文章十分出名,其实质就是文学本质是否具有“阶级性”。二者各执一词,似乎难以相容。从大方向上看,文学是具有包容性的,但是当把它放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文学更多的还是充当了武器。其实,如果不同类型的文章在不同时期能各司其职更好。作为刀笔吏的鲁迅,他的文章如同斗争时期强有力的催化剂,而梁实秋的则如同是镇定剂。二者一张一弛,其作品可以满足不同时代不同的人。
    


    2楼2010-04-22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