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大力支持,但由于其传统生产模式简单粗放,碳排放量极高,不符合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住建部提出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今取得较大进展,因此住建部汇总各地可复制经验,形成文件,供建筑业学习借鉴。
一、《指导意见》解读
在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下,及时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推动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住建部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
《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通过打造生产加工、施工装配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顺应国际潮流,全面渗透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型技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赢得未来建筑领域发展先机。
通过解决建筑业源头,即建筑工程部件生产和施工作业,加大建筑机器人的投入,有效替代人工,特别是安装隔墙板、高空焊接、钢筋加工等环节。《指导意见》大力提倡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速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装配式建筑体系,借助BIM,实现工厂生产建筑配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的高效、安全、精确的施工作业,同时利于推进建筑绿色升级,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二、《可复制经验做法》解读
各省市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方面展开研究,如今在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住建部汇总各地经验,形成第一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1、发展数字设计
明确BIM技术在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施工阶段或工程咨询与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建设单位需单独列项计取BIM技术应用费。
强化工程建设各阶段BIM应用,即在规划审批阶段:施工图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运维阶段。
研发并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施工图系统,对接设计管理系统,针对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的国家设计规范,实现批量自动审查。
给予财政资金奖补等鼓励政策。鼓励BIM应用于工程建设,促进数字化设计应用。
2、推广智能生产
在编制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品部件图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BIM标准化部品部件库,建立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体系。
打造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工厂,建立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钢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研发应用预制构件专用运输车,同时利用RFID、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智能监控。
3、推动智能施工
制定统一的智慧工地标准,推进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划系统,提供辅助决策或智能决策的数据。夯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对智慧工地建设责任。
4、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政府制定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指南,加大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湖南省建立全省统一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培育垂直细分领域行业级平台,比如建筑劳务用工产业互联网平台。
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实现项目建造信息高效传递、交互和使用。
5、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
普及土方量测量无人机、三位测绘机器人等智能测量工具和机器人,实现数据智能分析;推广应用部品部件生产机器人,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加大研发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6、加强统筹协作和政策支持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如陕西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住建部、发改委、教育、科技、工信部、财政等部门,统筹协作。
加大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为智能建造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据中国资质网观察,汇总第一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经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智能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双向并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助力绿色建筑发展,向未来建筑科技进军,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一、《指导意见》解读
在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下,及时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推动建筑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住建部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
《指导意见》指出,要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通过打造生产加工、施工装配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顺应国际潮流,全面渗透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型技术,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赢得未来建筑领域发展先机。
通过解决建筑业源头,即建筑工程部件生产和施工作业,加大建筑机器人的投入,有效替代人工,特别是安装隔墙板、高空焊接、钢筋加工等环节。《指导意见》大力提倡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加速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装配式建筑体系,借助BIM,实现工厂生产建筑配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的高效、安全、精确的施工作业,同时利于推进建筑绿色升级,减少建筑垃圾产生
二、《可复制经验做法》解读
各省市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方面展开研究,如今在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已取得较大进展,住建部汇总各地经验,形成第一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1、发展数字设计
明确BIM技术在政府投资项目:设计、施工阶段或工程咨询与施工、监理等招标文件中的具体要求,建设单位需单独列项计取BIM技术应用费。
强化工程建设各阶段BIM应用,即在规划审批阶段:施工图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运维阶段。
研发并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施工图系统,对接设计管理系统,针对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的国家设计规范,实现批量自动审查。
给予财政资金奖补等鼓励政策。鼓励BIM应用于工程建设,促进数字化设计应用。
2、推广智能生产
在编制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品部件图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BIM标准化部品部件库,建立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体系。
打造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工厂,建立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钢构件、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研发应用预制构件专用运输车,同时利用RFID、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全程智能监控。
3、推动智能施工
制定统一的智慧工地标准,推进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策划系统,提供辅助决策或智能决策的数据。夯实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对智慧工地建设责任。
4、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政府制定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指南,加大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例如湖南省建立全省统一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培育垂直细分领域行业级平台,比如建筑劳务用工产业互联网平台。
鼓励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实现项目建造信息高效传递、交互和使用。
5、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设备
普及土方量测量无人机、三位测绘机器人等智能测量工具和机器人,实现数据智能分析;推广应用部品部件生产机器人,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加大研发施工机器人和智能工程机械设备,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6、加强统筹协作和政策支持
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如陕西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住建部、发改委、教育、科技、工信部、财政等部门,统筹协作。
加大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为智能建造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据中国资质网观察,汇总第一批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经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智能建造的建筑工业化双向并进,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助力绿色建筑发展,向未来建筑科技进军,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