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虎穴吧 关注:27贴子:66,574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9-23 16:16回复
    第一楼,等我而来吗?
    写一篇序,作为开始吧。
    《了解》
    对你,我不了解。
    对你,我想了解。
    了解作品,了解唱腔,了解版本,
    了解舞美,了解排练,了解坚持。
    这一切的了解,因为锡剧,也因为你。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9-23 17:00
    收起回复
      上面一个了解,下面一个知道,也是蛮对应的嘛
      两层楼结束,后面开始图片和视频了,我要开个挖掘机出发喽~~~
      到底是不虚此行?还是宝山空回?拭目以待哦~~~


      IP属地:上海3楼2021-09-25 07:37
      收起回复
        由于我们对于锡剧和公主,都未有真正的懂得和了解,所以在开始前,我们有必要对于基础知识进行科普一下,有助于后续的深入进行。(当然若有专业的人士进入,此处可以跳过)
        速度进行,偏于缓慢,因为我个人认为,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下一步,不然太快,无法懂得其中精髓呀,有反对的可以提出自我观点哈(进程中,更是欢迎探讨,这样更有助于进程)
        备注:科普知识的内容都是来自于百度百科
        1.什么是锡剧?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锡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3。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锡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锡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IP属地:上海4楼2021-09-25 09:45
        回复
          2.锡剧的历史渊源?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乡民常用当地的山歌,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说唱故事以自娱,这种叙事山歌被称为“东乡调”。
          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演唱生活中的小故事。由于语音唱腔略异,又分“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滩簧随后吸收了江南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身段动作,并采用采茶灯、花鼓戏的方式演出,逐渐发展成滩簧小戏,被称作“花鼓滩簧”。滩簧戏多在农村中活动,所演节目只有小旦、小生、小丑,俗称“三小戏”。(小丑中的两个角色,被称为“对子戏”或"二小戏")。
          清代道光年间,出现半职业、职业滩簧艺人,以及女职业艺人。少数艺人进入常州、无锡城内演出,由于演出繁忙,艺人们开始收徒传艺,组织班社。至光绪年间,逐步形成常帮、锡帮、江阴帮和宜兴帮。
          清代末年,一些农村知识分子加入滩簧队伍,戏剧情节愈加复杂,角色行当由对子戏的“三小”发展为小生、老生、滑稽(丑)、老旦、花旦五行。
          辛亥革命前后,滩簧发展为同场戏。
          1914年,滩簧艺人进入上海,滩簧戏发展成为多至几十人同场演出的“大同场戏”,正式搬上舞台。同时,行当进一步细分。
          1921年,常帮与锡帮合流,改称为“常锡文戏”,开始演出连台本戏和公案戏。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班社撤离上海和沪宁铁路沿线城市,转向农村或解散。
          20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普遍开展起来,锡剧流行区域也相继建立了戏改组织。苏南行政公署将“常锡文戏”改称为“常锡剧”,成立了苏南文联、常州、无锡三个实验常锡剧团。
          1953年,江苏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根据“五·五”指示精神,对戏改工作做了全面检查,加强戏改力度。锡剧在之后的十年逐渐进入全盛时期。
          1955年5月,江苏省文化局发布进一步通知,将“常锡剧”简称为“锡剧”。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967年2月,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发布《关于文艺团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短时间内,锡剧的大多数集体所有制剧团被砍、改、并,相继停止正常演出,大批锡剧工作者被下放或改行。文革中后期,部分锡剧团开始慢慢恢复。


          IP属地:上海5楼2021-09-25 09:58
          回复
            3.锡剧唱腔
            锡剧唱腔属于曲牌板腔综合体,三大基本调均属于上下句的板式变化体结构,并常在上下句之间插入一段或长或短的清板。锡剧音乐旋律柔和、流畅、轻快,有男女分腔的显著特点。
            A. 真声演唱
            由于无锡、常州地区的山歌、小调均用本嗓演唱,所以锡剧演员也都习惯使用本嗓演唱。
            B. 唱腔格式
            锡剧的唱腔格式是“起平落”。即起板一句,下接清板数句,再接落板一句。
            C. 五声性七声音阶
            锡剧的音阶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在羽宫之间加入变宫或清羽,在角徽之间加入变徽和清角,构成七声调式的三种音阶。这五声性的三种七声音阶,可构成十五种调式,比纯粹的五声调式表现力更强,色彩更为丰富,情感更为细腻。
            D. 男女声同宫异腔
            早期锡剧使用“同宫异腔”的方法,即男女唱腔的调高相同,但唱腔旋律不同。这样既可以发挥男女演员演唱时的最佳音区,又能使演唱的旋律保持一致的旋法和调式特点。
            E. 唱词结构
            锡剧的唱词以七字句为主,上下句对偶。虽有一定的押韵规律,但平仄却不十分讲究。另外还有一种较特殊的形式,即“三脚句”,意味上下句字数不对等,有两句对一句的,也有一句对两句的。


            IP属地:上海6楼2021-09-25 10:07
            收起回复
              4.锡剧念白
              锡剧的常用念白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A. 绕口令
              一种上韵的念白,多用同韵字编成,可表现角色的利口。戏曲中小旦、小丑偶尔使用。
              B. 顺口溜
              一种上韵的念白,有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等。剧中人按需要随口念,不受板眼限制。
              C. 干板
              一种上板的念白,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之分。
              D. 诗
              锡剧吟诗一般是前两句念,后两句吟,亦或反之。
              E. 韵文
              剧本中常出现的书信、对联、祭文等,都比较工整、对偶,演员在念词时需要掌握它们的节奏规律,念出层次,念出重点。
              F. 定场诗和定场白
              在传统戏曲中,人物上场先要念定场诗,然后自报家门即说定场白。一是为引起观众注意,二是交代人物的行为宗旨。定场诗有出场时的“上场诗”,也有下场时的“下场诗”。定场诗有四句的,也有两句的。
              G. 扑灯蛾
              词格有五字句、七字句,句数一般是四句,也有六句、八句的。可以一个人物独念,也可几个人物分念。扑灯蛾一般在剧中人情绪激动时使用。
              H. 叫头
              传统戏曲中一种程式性的念白。一般用在剧中人说话至激动时。


              IP属地:上海7楼2021-09-25 10:23
              收起回复
                5.锡剧曲调
                锡剧的主要曲调为“簧调”,后又创造了一些新腔,增加了板式变化,尤其是“大陆调”从单一曲调成为变化丰富的腔类。此外,锡剧还吸收了江南大量传统民间音乐,改编了“南方调”、“陈调”、“新金陵塔调”、“柴调”等。
                簧调是江南山歌融合苏州弹词曲调发展而成的,旋律优美流畅,长于抒情。有老簧调、簧调慢板、老旦反弓调等十多种板式。
                大陆调是锡剧第二主要唱腔,源于武林班的“大锣板”(也称“大陆板”),开始仅上下两句,后仿簧调曲式结构,创造了“清板”。
                南方调原为“南方歌剧”的主要唱腔。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上海一度出现多种类型的“南方歌剧”,主要在游乐场演出。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与演员密切合作,对锡剧音乐风格进行统一加工,并分清主次,先后改编和创作了多种板式唱腔,如“簧调”腔类新创了新簧调、芥菜花调、簧调流水板、反宫簧调等;“大陆调”新创了紧拉慢唱、大陆流水板、二八板、垛板、慢三眼板、新大陆调、弦上调(大陆反宫调)等板式,使它从单一的曲调发展为仅次于“簧调”的另一腔类;“玲玲调”除新创男腔外,也发展了流水板、自由板等板式。


                IP属地:上海8楼2021-09-25 10:28
                收起回复
                  6.锡剧乐器
                  锡剧的伴奏乐器吸收了江南民间器乐曲的伴奏特点,强调长旋律的抒情,因此伴奏乐器以拉弦乐器为主,如正、副二胡,弹拨乐器为辅,如琵琶、三弦等。后来为丰富唱腔的可塑性,又加入了吹管打击乐器,如碰铃、竹笛等。一些现代剧目中还加入了低音提琴、小提琴等西方伴奏乐器。
                  7.锡剧舞台表演
                  锡剧在发展到古装戏为主后,主要参照京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部分剧团还聘请京剧和昆剧演员进行辅导,学习京、昆的舞蹈身段、形体动作,向载歌载舞、唱做念打方向发展,但一般仍以“唱”为重点。
                  8.锡剧舞台美术
                  常锡文戏时期均仿效京剧,采用“守旧”和一桌两椅。建国后,除部分传统剧目外,多参照话剧的舞美设计,古装戏化装兼用越剧小头面和京剧大头面。


                  IP属地:上海9楼2021-09-25 10:33
                  收起回复
                    9.锡剧角色行
                    锡剧的角色行当虽有分工,但较粗略,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对子戏阶段,男角称“上手”(或称“左口”),女角称“下手”(或称“右口”)。
                    小同场时期,角色增多,角色行当已由对子戏的“三小”发展为小生、老生、滑稽(丑)、老旦、花旦五行。
                    大同场时期,各行根据不同角色,又分成各种小行:
                    小生:分风雅小生、文武小生、反派小生(亦称“滑稽”小生)。
                    老生:分家庭老生、文武老生、奸雄老生。
                    滑稽:分潮流滑稽、呆派滑稽(亦称“冷面滑稽”)。
                    老旦:分家庭老旦、彩旦。
                    花旦:分青衣悲旦、文武花旦、闺阁花旦、风骚花旦、小旦(又称“丫头旦”)。


                    IP属地:上海11楼2021-09-25 10:39
                    收起回复
                      锡剧的了解,到此结束!
                      9部分的消化,一天应该够了吧。
                      明天晚上科普女主角
                      我们循序渐进得灌输营养,保证营养均衡,不会肥胖,O(∩_∩)O哈哈~
                      因为这营养不是油腻,而是知识。
                      是让我们对于锡剧的认知
                      是让我们对于演员的认识
                      更是表达我们爱上他们的理由


                      IP属地:上海12楼2021-09-25 10:51
                      收起回复
                        本人收集的资料有限,若有错误或遗漏之处,还望海涵!
                        董云华的个人简介(戏迷也称之为公主)
                        董云华,江苏江阴人,江苏地方戏曲剧院锡剧团二级演员,江苏省锡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89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工花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代表性传承人,师承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倪同芳,曾任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副团长。现今已退休。
                        曾在《双推磨》、《玉蜻蜓》、《珍珠塔》、《风流状元》、《玲珑女》、《双珠凤》、《寻儿记》、《沙家浜》、《吃面条》、《白蛇传》、《救风尘》、《双玉蝉》、《中秋月》等剧目中担任主演和主要配角。


                        IP属地:上海13楼2021-09-26 18:42
                        回复
                          获奖记录
                          中国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上获中国曹禺戏剧奖“表演奖”;
                          第六届江苏省锡剧节“优秀表演奖”;
                          第七届省锡剧节上获“表演奖”;
                          第三届江苏省小品、小戏大赛“优秀表演奖”;
                          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第五届江苏省戏剧节“表演奖”
                          江苏省优秀新剧目评比展演“优秀表演奖”
                          上海东方之星
                          江苏省第十二届妇女代表
                          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
                          第四届全省优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称号
                          2018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省突贡津贴。
                          2020年9月被评为第五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代表性传承人


                          IP属地:上海15楼2021-09-26 18:50
                          回复
                            收徒
                            2017年10月7日,沐浴着秋日的暖阳,呼吸着馥郁的花香,在风光旖旎的东郊国宾馆,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老少几代艺术家们欢聚一堂,见证了一场文化艺术的传承盛宴——锡剧名家董云华收徒、优秀青年演员王丽英、唐克、杨梦瑜拜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董云华是锡剧团中年演员的杰出代表,她精湛的演技、亲和的个人魅力、崇高的敬业精神,备受观众欢迎喜爱。三十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她以风格多变的唱腔、炉火纯青的演技,成功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她还充分发扬戏比天大的敬业精神,经常忍着病痛坚持在演出一线,以一颗热爱锡剧艺术的初心,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前行,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王丽英、唐克、杨梦瑜三位优秀青年演员拜董云华为师,更好的传承发扬锡剧艺术。艺术需要薪火相传,方能生生不息。希望三位年轻演员认真学习老师董云华的敬业精神和艺术精髓,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将锡剧事业发扬光大。(周东亮的致辞)


                            IP属地:上海16楼2021-09-26 18:59
                            回复
                              拜师流程
                              ▲王丽英、唐克、杨梦瑜三位弟子向先生呈上拜师帖,董老师收下并回赠收徒帖。
                              ▲三位弟子向先生敬献鲜花
                              ▲三位弟子向先生敬茶

                              ▲三位弟子行拜师礼

                              ▲师徒互赠礼物

                              ▲3位弟子轮流上台发言

                              董云华最后发言称到:“锡剧是我一生挚爱的事业,传承发展锡剧艺术是我们当代锡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王丽英、唐克、杨梦瑜都是我们省锡剧团优秀的年轻演员,不仅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底,而且非常的勤奋刻苦虚心好学,有一颗奋发向上追求艺术理想的赤诚之心。正是这份赤诚之心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决定收她们为徒,把毕生的舞台经验倾囊相授。希望她们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沉心静气好好磨练自己的意志和技能,做德艺双馨的锡剧接班人。”

                              各剧种名家也都到场祝贺,大多数我不认识,但我依然从中找到了我认识的一位,嘻嘻


                              IP属地:上海17楼2021-09-26 1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