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游戏中几个铁炮(火枪)技能的情况:
1.早合:这个历史上是立花道雪针对铁炮射击前的繁杂动作进行研究,将一次发射剂量的火药和弹丸混和好再放入特制的竹筒中,使用时可以一次性同时倒入火药和弹丸,称为“早込”之法。
这个看字面意思就明白,日语中“込”的意思就是“进入”,也就是“放进去的更早or更快”,如果按照“早合”理解,也可以理解为“提前合好的子弹”。其实在火绳枪和燧发枪的变革中,最早火药是用一个牛角一样的容器放好,每次倒一点进去的,后来也是用纸或者丝绸包好固定剂量的火药,这样一则可以加快速度,二则可以固定的量来保证固定的射程让命中率更高(早期放多少都是随机的,完全没有准头)
在游戏中就认为是你装的快了,所以一轮可以打两发。
2.三段击:这个知道的比较多,最初是织田信长发明,于长筱之战使用,说到底就是分几批(早期填装速度较慢时候为三批,后来快了以后也有两批的)来打,这样保持不间断的火力压制。
有人说了:这有什么用啊,假设我本来300人,一轮就是300发,现在我分3批每批100人,一轮虽然打了三次,但总数不还是300发嘛?
这个就要回答前面说的,火枪当时攻击速度超慢,有说30秒一轮的,有说一分钟一轮的,反正除了某个1分钟7轮的不但是个人水平高而且用的也是偏后期的“定装火药”了,初期还做不到,那如果一轮都打了,下面的半分钟到一分钟可能就都在填装了,然后一分钟内对方骑兵就可以狂奔过来,马跑起来速度一般有50公里每小时,一秒钟大概可以跑到13米甚至15米,你一分钟不动,对方可以跑八九百米了——而当时火枪射程也就800米甚至500米,对方大可和你相隔800米,等你打完以后才开始跑,不说跑到你面前你还没装好,就算快的在对方离开你还有50米的时候估计装的动作都变形了甚至撒腿就跑了。
所以分开几轮才有意义。然后呢,前面我也说了,铁炮说到底在当时命中率极差,主要作用是杀伤士气,所以虽然是300和100的区别,但100齐发也有足够的声响,造成足够的士气杀伤了,而且对方听到你打起来间隔很短,也不知道你其实只有1/3的人在,更不敢过来了,这个才是“三段击”的主要意义。
当然也有人会想,这么简单的策略,比啥“钓野伏”还简单(钓野伏本质上就是《三国演义》第一章刘备都能想到的那种:把敌人引诱到有伏兵的地方罢了,日本人还当个宝),为啥织田信长之前就没人想到呢。这个也有原因:因为当时铁炮非常贵,一般的豪族或者小军势能有100甚至50把,就是已经傲视群雄了——要知道当时日本出兵不是以“国家”(当然日本没这个概念,就说“国”或者“大名”吧)为单位的,而是说比如织田信长要打斋藤义龙了,于是他下令出兵,然后前田利家有荒子城,石高2000贯,于是出150个兵。柴田胜家比如有xx城,石高一万贯,那就出700个兵这样的,最多织田信长自己再有个一两千的旗本武士,这样每个势力就几百人,能有几十个铁炮射手已经是非常富的那种了。而织田信长一方面采用了“兵农分离”的政策,脱产武士比例提高;一方面他自己重视铁炮花大价钱购置了不少;最后一方面他也是将所有手下军中的铁炮射手集合起来使用,这才打出了长筱之战上千铁炮的数量(注*)。而前面也说了,铁炮命中率超差,你如果就手下30门,你再来个“三段击”,一批就10个人,那可能一轮打下来都打不中一个人,明显不管是实际杀伤力还是响声都不够了,还不如集合起来打个一两轮还能打死几个吓跑一批呢。
另外在游戏中,这个设计就是打三轮了,而且并没有每轮只有1/3的杀伤力(笑)
注*:长筱之战信长的铁炮数量,有说三千或者两千的,刚刚翻到《信长公记》的记录中有注释“一般には織田・徳川連合軍の鉄砲三千挺とされるが、原文でははじめ千挺と記載されたものが後になって三千挺に修正されている。”,一般说法是3000,但觉得原文中原来是“千”改成了“三千”,在贴吧还能找到原文的图,我看了下“三”字是有点怪,感觉是从“二”改的,但不可能是凭空插入的,原来是“千”的话可能性不大。
3.钓瓶击:这个有说法是“钓野伏”的一个变种,就是引诱敌人到埋伏圈,然后用铁炮一顿打的说法。而且因为提出这个策略的是铃木重秀(杂贺孙市),又有人把这和刺杀信长的那次结合起来,说信长那次就是被这招袭击的。
在游戏中“杉谷善住坊”的简介就提到了这次袭击:
(游戏中“狙击”的这个技能也是可以说和这个事件有关)
不过杉谷善住坊是甲贺的啊,就算是按主家算,和杂贺的杂贺孙市也没有关系吧(汗)。
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望文生义”了,写成了““吊瓶击”,然后看到“吊瓶”,就觉得是在枪上吊了个瓶子,甚至有结合这张图:
觉得就是这样挂的。
可能觉得大概是觉得打枪的时候枪口会跳起,所以装个重物会让枪口不容易跳起来?(新手用枪第一发以后打不到人大多数是因为这个),但说实话这样的话吊瓶子感觉应该没用。如果说“头重脚轻”的问题,你看FF7里面的“枪刃”手枪枪口装大刀都ok嘛(笑)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说杂贺孙市改良了装弹节奏。
比如之前提到的织田信长的“三段击”,其实还是自己装自己的武器,然后呢装好就原地站起,接着前面打完的人就往后退,这样有一个缓慢的后退过程,来保证节奏的一致。
还有一种我忘了是谁发明的加速方法,是两个人为一组,一个人专心装火药,一个人专心打,打完另外一个人装好了就交换一下;这样一方面打的人可以选命中率更高一点的,另外一方面两个人都专心做自己事情效率更高。
而杂贺孙市的版本也是和这种类似,就是四个人分别做一部分的事情,比如一个人倒药,一个人装砂等,而当时杂贺多密林,杂贺的手下藏在密林中,敌人不容易靠近,也可以从容这样装(感觉在平原上,面临骑兵即将攻来的情况下大概没有这么有闲暇和这么稳定的心态吧。
在游戏中则变成四轮攻击,而且只能攻城或者守城使用,大概也是出于游戏性考虑,限制一下使用的范围。
4.骑铁(骑射突击):这个就比较简单了,一般认为是伊达政宗发明,把火枪枪管缩短,然后在马上也可以打的一种火枪。
另外这个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全部可以在马上操作,包括射击和装药;另外说法是马上实在太颠簸,所以其实是下马装药,然后上马追击后射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