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五十的潘石屹在公众面前狂做“俯卧撑”来体现自己的身强力壮。可惜这些都掩盖不了企业利润率、周转速度下降的现状。连续几次转型后的SOHO中国逐渐式微,做多少个“俯卧撑”也撑不起来了。
他曾经在《我的价值观》一书中写道:一个公司正确的商业模式就如同选好了一棵树苗,在夏天,我们看到草长得总比树快,但最后成材的还是树,而不是草。
但后来的他并未遵循此道。虽然SOHO中国在北京、上海的项目都在核心地段,但短视的散售模式,摇摆不定的战略定位,让这些树苗看上去更像是草而非树。
散售模式让商用办会楼、店铺也实现了和住宅开发一样的高周转,能让开发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回流现金,做大规模。但这种物业资产,投资价值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开发企业做资产管理和物业运营。
SOHO尚都是SOHO继SOHO现代城、建外SOHO之后,在北京CBD推出的第三个散售项目。自2005年起,围绕SOHO尚都的租赁、运营争端就不断。物业很难统一管理、运营,各个业主之间的租金恶意竞争也时常发生。
散售、以售养租的模式不只削弱了SOHO中国在租户和买家心中的品牌形象,也致使SOHO中国上市以来一直不被资本市场看好,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
SOHO中国的销售和出租团队曾占全公司人员的三分之二。散售模式让潘石屹错失了培养自持物业运营团队的机会,也没积累做大型物业的整体操盘和运营管理经验,更谈不上精细化运营。
目前状态下SOHO中国很难再找到接盘人,大概率只能继续自持经营或散卖物业;SOHO中国上市地位也无继续维持必要,退市是大概率事件。
潘石屹曾在《潘石屹:王石还年轻》中感叹过:“我有些伤感,感到一个时代结束了。”
今年6月,SOHO中国在公告中表示,其收到黑石发出的全面收购要约,黑石将以现金交易方式收购SOHO中国54.93%股权,交易总对价高达236.5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95亿元。这一交易金额,相比一年前报价打了7折,足以看出潘石屹夫妇退出心切。
直至9月10日,SOHO中国宣告收购要约终止。据公告,此次收购失败原因是“目前满足先决条件的进展不足”,各方一致认为无法在最后截止日(2021年12月31日)当天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且不会推迟最后截止日。SOHO中国方面表示,为解除公司在收购守则项下的持续义务并维持有序的股票市场,各方决定不作出要约。
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并非只有潘石屹,但错误的时机选择,当初万通六君子之一的光环,在暗淡中收场。
他曾经在《我的价值观》一书中写道:一个公司正确的商业模式就如同选好了一棵树苗,在夏天,我们看到草长得总比树快,但最后成材的还是树,而不是草。
但后来的他并未遵循此道。虽然SOHO中国在北京、上海的项目都在核心地段,但短视的散售模式,摇摆不定的战略定位,让这些树苗看上去更像是草而非树。
散售模式让商用办会楼、店铺也实现了和住宅开发一样的高周转,能让开发企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回流现金,做大规模。但这种物业资产,投资价值会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开发企业做资产管理和物业运营。
SOHO尚都是SOHO继SOHO现代城、建外SOHO之后,在北京CBD推出的第三个散售项目。自2005年起,围绕SOHO尚都的租赁、运营争端就不断。物业很难统一管理、运营,各个业主之间的租金恶意竞争也时常发生。
散售、以售养租的模式不只削弱了SOHO中国在租户和买家心中的品牌形象,也致使SOHO中国上市以来一直不被资本市场看好,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
SOHO中国的销售和出租团队曾占全公司人员的三分之二。散售模式让潘石屹错失了培养自持物业运营团队的机会,也没积累做大型物业的整体操盘和运营管理经验,更谈不上精细化运营。
目前状态下SOHO中国很难再找到接盘人,大概率只能继续自持经营或散卖物业;SOHO中国上市地位也无继续维持必要,退市是大概率事件。
潘石屹曾在《潘石屹:王石还年轻》中感叹过:“我有些伤感,感到一个时代结束了。”
今年6月,SOHO中国在公告中表示,其收到黑石发出的全面收购要约,黑石将以现金交易方式收购SOHO中国54.93%股权,交易总对价高达236.5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95亿元。这一交易金额,相比一年前报价打了7折,足以看出潘石屹夫妇退出心切。
直至9月10日,SOHO中国宣告收购要约终止。据公告,此次收购失败原因是“目前满足先决条件的进展不足”,各方一致认为无法在最后截止日(2021年12月31日)当天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且不会推迟最后截止日。SOHO中国方面表示,为解除公司在收购守则项下的持续义务并维持有序的股票市场,各方决定不作出要约。
根植于人性深处的贪婪,并非只有潘石屹,但错误的时机选择,当初万通六君子之一的光环,在暗淡中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