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卓戟:
【不过短短半月,起义军便一路南下。此次与叶赫总兵率军至大安溪谷,打的便是与敌军一会,杀其个出其不意。】
【由熟悉地形的士兵在前引路,众人停在一处山间,报大安溪谷就在前头不远处。我对此处地势不甚熟悉,因此在示意赶路的士兵暂做休整后,与叶赫总兵低声相询。】
按照前方线报,敌方应也到溪谷对岸了。不知将军对这一战有何计划?
2卓戟:
【这叶赫总兵想来已是早有计划,我话不过将将出口,他已迫不及待地将计策全盘托出,只差一个尘埃落定。我并没有立刻赞同或否定,只是沉思半晌,方才缓缓摇了摇头。】
叶赫总兵提出这一围剿计谋应也是深思熟虑过的,然依本王之见,这并非上上策。
【于山林中兵分两路合围抄敌,并不是什么罕见的兵法,但却也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味套用。】
3卓戟:
【这叶赫总兵也是个急性子,我一言未毕,他已是急急追上下句,好似生怕我不与他细细论来一般。我亦不恼,只是指了指此处陡峭的山崖与起伏的山坡,又踢了踢被晨雾浸湿的地面。】
若是放在寻常山林确实如总兵所言。然大安溪谷地势崎杂,又天险多灾,兵分两路极易遇险,只怕还没等到敌人落入包围,自己就遇上了什么变故。
【顿了顿,继续道。】不妨我们先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以逸待劳,待敌方无防备深入之时,再行围剿。
4卓戟:
【他显然并没把我的解释听进去,只是一味重复着围剿之计省时省力的优点,全然不顾我方才提出的几点异议,对如何解决更是闭口不言。】
【知道再与他说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我只是无奈地摇摇头,另提出一策。】虽说如此,但行兵绝不可贸然行事。既然总兵心意已决,本王也不好强人所难。
【目光看向他。】不如这样,叶赫总兵先带一队精兵入山林,本王率另一部兵士在山口等候接应,如何?
5卓戟:
【这叶赫总兵颇为冥顽不化,先前苦口婆心一句也不肯听,这会儿我一松口,他就像是卸下心口大石一般,急匆匆率人去了,我甚至都来不及反应,只能望着他的背影叹一声。】
但愿如此。
【送走了打头阵的这一队,我收回心绪,另行派兵在各山口蹲守埋伏。又增派人手在前方打探,生怕那叶赫总兵逞孤兵之勇,遇上什么不测或是闹出什么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