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吧 关注:98贴子:623
  • 10回复贴,共1

不周山位置,及现在陕北高原和塔里森沙漠形成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周山就是在现在嘉裕关和哈密联线上,天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不周山围成一周,形成了当时塔里木海。而就这个不周山由于南北陆地升高交界处,形成一个缺口,塔里木海水下泄往东出海。塔里木海应该是个淡水海,向东经洛阳一线出海。西北海应该是在现在陕北高原位置。当时人们主要生活现在山西、河北太行山东、河南中部为主,象现在安阳、郑州都属于三角洲地带,再向东都是海为主。


IP属地:浙江1楼2021-10-03 08:50回复
    随着青藏高原抬升,塔里木海平面相对于海平面落差越来大,超过3000米。在特定气候下,海平面超过不周山,导致不周山垮塌,2000米高落差,向东冲刷,大量森林树木填满西北海,形成现在黄土高原,大水还向北进入蒙古。


    IP属地:浙江2楼2021-10-03 08:56
    回复
      塔里木沙漠形成原因。由于不周山垮塌,海平面迅速下降2000米,地面压力减轻,平衡破坏,塔里木盆地底部出现断裂带,海水下漏,导致盆地迅速缺水,形成沙漠。


      IP属地:浙江3楼2021-10-03 09:00
      回复
        如果不周山不倒,塔里木海上升3000米,青藏高原很多水系都是进入塔里木海的,天山水系也一样。当年的不周山就是3000米高的堰塞海,冲垮了不周山。
        当时可能大洪水也向中亚方向下泄,形成很多地貌。


        IP属地:浙江4楼2021-10-03 09:11
        回复
          如果现在要治塔里木沙漠,就是要找到断层带,堵漏洞。


          IP属地:浙江5楼2021-10-03 09:12
          回复
            我还是认为天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形成断裂,塔里木的水漏到里海里去了。用水泥浆灌注,能有效果。下面都是沙子,水通过沙层渗走,用水泥会有效果。


            IP属地:浙江6楼2021-10-03 09:22
            回复
              南天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断裂带,在喀什以西,东西走向,这是地理研究确定的。塔里木盆地地下漏水,绝对是在这里,完全可以堵上一些,使地下水平面上升,改善塔里木盆地气候。


              IP属地:浙江7楼2021-10-03 09:48
              回复
                要堵这个断裂带,照现在测算,地下水深度400米,离地1000米。如果就堵1000深、10米宽、10公里长,用水泥3500万吨,对我们国家问题不大。如果堵2000米深度,也只用7000万吨水泥,花几十年,慢慢灌注,抬升塔里木地下水位,治理西北沙漠。


                IP属地:浙江8楼2021-10-03 10:18
                回复
                  不周山倒塌,塔里木盆地大湖水向东冲刷现在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善,冲断了贺兰山,泥沙整个淤积成了现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地貌,当时水面高度应该是2000米左右,贺兰山最高峰仍存。向南中卫、六盘山地势1700米左右,漫出。湖水向东受阻后,向北冲向现在蒙古,形成蒙古高原,一路到大兴安岭。到此接近200万平方公里泛滥大洪水,北方成为泽国,文明基本不存。能生存下来的,只有太行以东,秦岭以南,青海,西藏及华南人口。山海经说,不周山在西北海以西,就是现在河北河南存留的人类文明口口相传,西北海应该是现在陕北位置。六盘山、中卫、贺兰山、阴山、吕凉山形成一圈,当时就是象现在渤海一样,不周山有四条大河流出,向东应该是注入西北海。


                  IP属地:浙江9楼2021-10-06 08:10
                  回复
                    由于塔里木海水面抬高,水平面达到2500米以上,水汽丰富,当时西北鸟语花香,气候宜人。传说中的伊甸园我认为在现在巴丹吉林一带,当时这里森林草原,东有西北海,西有塔里木源,不周山有四条河流出。当不周山倒塌时,就是人类大洪水的记忆。有部分向北通过天山逃往中亚,有部分人逃向青海、祁连山上存活下来。(祁连山海拔高没有淹掉,青海湖仍存)。犹太人圣经上说很清楚了,犹太人很象我们东方人种。


                    IP属地:浙江10楼2021-10-06 08:17
                    回复
                      不周山在帕米尔高原,属于中国和阿富汗交界处,一年365天,至少有350天是雨雪天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2-06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