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全国的旅游攻略编辑们为你带来靠谱的、实时更新的「旅行必备手册」
关注它并回复你想去的
「省份」或「城市」
即可获取新鲜出炉的旅游攻略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泉州的包容实在令人佩服。
千年大厝与百年骑楼相互作伴;数十派宗教信仰和平共存;残破的外墙,诉说着老街
的沧海桑田;转角换巷,是热闹文艺园区;功夫茶馆隔壁,是精品咖啡。
风格总是混搭的泉州,总能体会纵穿古今的交融与气度。
世界遗产,闽南之光
这座可以称为闽南之光的小城,历史十分悠久,也有很多好听的别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展现的是历朝历代中国人的门面。
几经波折多番调整,终于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为了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 在小镇里穿越时空
漫步西街,就像翻开泉州的历史画卷。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区,自唐朝时就“列屋成街”,顽强抵抗岁月后,如今是泉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
百余米长的街道两旁,古厝骑楼、寺庙教堂与道观紧密罗列,如同盛大的古建图鉴,震撼至极。泉州最著名的机位和最出片的位置也是这里了。
残旧的古建筑群下是浓郁的烟火气,润饼店、花生糖店、香烛铺等等,古往今来的市井与繁华,都在西街上一一讲述。
出镜率最高的还是写有白岩松那句:“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的墙面。
沿西街走到与中山路的交汇处时,自然会被那巍然矗立的钟楼所吸引。这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
中山街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群。在这里既可以体验到遮荫又避雨的廊柱式南洋建筑精髓。从一间间老字号中,感受属于老泉州的鲜活生命力。
// 一个“信仰拌饭”的城市
“在我生活的小镇,所有人都笃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也相信神灵。”
泉州几乎拥有所有的宗教信仰。神佛香火与人间烟火相互交织,信仰可以拌饭吃。烧高香,做礼拜,求关爷,拜妈祖,相隔不过百余米,但完全互不打扰。
无论是否为佛教徒,都推荐到开元寺参观一番。
作为泉州的寺庙代表、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主体大雄宝殿的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古建筑中都极为罕见。
寺内的东西塔是老城区的制高点,堪称全国无双,始建于唐朝,历经风霜雪雨,明朝8级地震撼摇,屹立不倒。
承天寺是片清幽胜境的好选择。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如今寺院内香烟袅袅,凸砖凹石的墙裙,极具闽南建筑特色。
府文庙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每逢中、高考前,许多老师、父母们会到府文庙拜拜,替莘莘学子祈求一份好运。
泉州关帝庙是福建现存最大、终年香火旺盛的武庙“关帝庙”。
泉州的商业贸易发达,商人尤其注重“信誉”二字,而关公正直的形象则是美德的代表。庙内存有的宋明时期的诸多名家真迹也是值得一看。
位于涂门街中段,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清净寺。西墙正中处拱形的壁垒,上面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可以窥见中国古时候的“国际化”。
闽南一带靠海,普遍信奉妈祖,几乎处处都有天后宫。而泉州天后宫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妈祖庙宇。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妈祖生日是祭拜高峰,元宵节时的“乞龟”活动更是隆重至极。
基督教泉南堂曾是泉州第一教堂,由1863年英国牧师杜嘉德在泉州传教时而设置的布道所。如今的教堂已是经过多次重修,结合闽南建筑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在离开元寺不久的地方,有座粉色的哥特式建筑——花巷天主教堂。始建于1926年的教堂,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如今也逐渐成为新晋的打卡拍照地。
街头巷尾,是古早味的泉州
半城烟火半城仙,信仰可以拌饭吃。信仰说完了,我们就来看看泉州的饭。
茶歇时分,骑楼下的一张矮脚桌,一盘小点,一壶茶水,能坐着消磨大半日;凌晨午夜,摆在街角的大排档,一桌海鲜,几瓶啤酒,便能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 接地气的市井小吃
泉州美食里,最突出的莫过于真切的市井味道。让泉州美食名扬四海的,真的是一众接地气的、甜咸兼备的小吃。
泉州海味中最常吃的“霸主”就是海蛎煎了,在闽南语里也被称作“蚵仔煎”(é-ā-jiān)。
泉州海蛎在做法上更偏向于“炒”。饱满鲜嫩的海蛎,裹着Q弹软糯的红薯粉,搭配着鲜香的韭菜,起锅后用一勺本地特质的甜辣酱拌开,再撒上爽口的萝卜丝,让人回味无穷!
无论是不起眼的小摊,还是高档的五星级酒店,都少不了炸物界的“扛把子”醋肉。色泽金黄,肉瘦却不柴,吃起来口感酥脆,还透着老醋的酸香。堪称泉州“国民小吃”。
过去每逢清明,泉州的家家户户都会吃润饼菜,也因此成为了泉州人漂泊在外的一口念想。
润饼皮Q弹有嚼头,馅料丰富可口,有花生末、胡萝卜丝、高丽菜丝、香菜、绿豆芽、香菇、酥海苔、猪腿肉、虾仁等。咬开弹牙的小饼皮,各种甜咸不一的味道,就源源不断地缠绕你的齿颊和舌头!
甜品,首先要说的就是满煎糕,闽南人的“松饼”,亦是泉州人对古早味深沉的眷念。
小小的一片满煎糕,表面看起来像铜锣烧,尝起来却酥脆扎实,花生和芝麻夹心甜度适中,不会感到腻。
绿豆饼也是老泉州的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