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脉与证的至简之法
1、太阳病
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应: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法对应:尺寸俱浮者
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表现多见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2、阳明病
提纲: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提示阳明病的主证是胃家实。
阳明病分为三个类型:太阳阳明见脾约证、正阳阳明见胃家实证、少阳阳明见胃中燥烦实、大便难。
阳明病主脉象迟。
主证对应:大便难
脉法对应:尺寸俱长者
临证所见:阳明病独脉主要表现在寸部,尤以右寸、右尺明显。
3、少阳病
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主证对应:口苦,咽干,目眩,兼证见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脉法对应: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阳病独脉表现为脉弦细,尤以双关部脉弦明显。
4、太阴病
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主证对应:脘腹胀,呕吐,腹泻,不渴,偶腹痛,腰困痛,身发黄。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细者
临证所见:太阴病独脉表现主要为关脉弱,或寸关浮而缓。
5、少阴病
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主证对应:精神差,昏昏欲睡,欲吐不吐,恶寒蜷卧,下肢肿胀,咽干痛,烦躁,发热、便血。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阴病的独脉表现为寸关尺三部皆沉细弱,但寸、尺沉细弦紧、关沉细稍弱,均属少阴。
6、厥阴病
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主证对应:凡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三焦气机不利所致的寒热夹杂,虚实互见,上热下寒、里寒外热,上实下虚等等病情错综复杂的证候群,主证必俱手足逆冷,兼证表现多样化,但多伴有下利即大便稀症状。
脉法对应: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厥阴病的独脉表现在寸关尺三部均沉微弱细,但以寸关沉细弱为主。
厥阴病病位在里,证候群表现在上、中、下焦病均可见证,相对三阳病的单纯的主证表现而言,主证呈多样性,错综夹杂是其特点,症状之实与脉象之虚对比性较强,平脉辨证,当舍证从脉,只要符合脉象微弱者,即可认定。
以上系三阴三阳六经病单一的脉证应用要略,但临证中合病者较为多见,合病从脉证其实也非常简便,如太阳、少阳合病的诊断,只需有太阳病的脉证、少阳病的脉证同时并见,即可断定。
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此中“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为太阳病证,
而“微呕,心下支结”为少阳病证,
再从证测脉,当寸部脉浮、关部脉弦,尺脉稍弱,脉证合参,诊断明了,方治即出,将太阳病主方桂枝汤,与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两方合而为一,即柴胡桂枝汤。
六经合病的诊断、经方合用方法皆可以此类推。
脉与证的至简之法
1、太阳病
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应: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法对应:尺寸俱浮者
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表现多见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2、阳明病
提纲: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提示阳明病的主证是胃家实。
阳明病分为三个类型:太阳阳明见脾约证、正阳阳明见胃家实证、少阳阳明见胃中燥烦实、大便难。
阳明病主脉象迟。
主证对应:大便难
脉法对应:尺寸俱长者
临证所见:阳明病独脉主要表现在寸部,尤以右寸、右尺明显。
3、少阳病
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主证对应:口苦,咽干,目眩,兼证见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
脉法对应: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阳病独脉表现为脉弦细,尤以双关部脉弦明显。
4、太阴病
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主证对应:脘腹胀,呕吐,腹泻,不渴,偶腹痛,腰困痛,身发黄。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细者
临证所见:太阴病独脉表现主要为关脉弱,或寸关浮而缓。
5、少阴病
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主证对应:精神差,昏昏欲睡,欲吐不吐,恶寒蜷卧,下肢肿胀,咽干痛,烦躁,发热、便血。
脉法对应: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少阴病的独脉表现为寸关尺三部皆沉细弱,但寸、尺沉细弦紧、关沉细稍弱,均属少阴。
6、厥阴病
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主证对应:凡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三焦气机不利所致的寒热夹杂,虚实互见,上热下寒、里寒外热,上实下虚等等病情错综复杂的证候群,主证必俱手足逆冷,兼证表现多样化,但多伴有下利即大便稀症状。
脉法对应: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
临证所见:厥阴病的独脉表现在寸关尺三部均沉微弱细,但以寸关沉细弱为主。
厥阴病病位在里,证候群表现在上、中、下焦病均可见证,相对三阳病的单纯的主证表现而言,主证呈多样性,错综夹杂是其特点,症状之实与脉象之虚对比性较强,平脉辨证,当舍证从脉,只要符合脉象微弱者,即可认定。
以上系三阴三阳六经病单一的脉证应用要略,但临证中合病者较为多见,合病从脉证其实也非常简便,如太阳、少阳合病的诊断,只需有太阳病的脉证、少阳病的脉证同时并见,即可断定。
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此中“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为太阳病证,
而“微呕,心下支结”为少阳病证,
再从证测脉,当寸部脉浮、关部脉弦,尺脉稍弱,脉证合参,诊断明了,方治即出,将太阳病主方桂枝汤,与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两方合而为一,即柴胡桂枝汤。
六经合病的诊断、经方合用方法皆可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