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走,大概率是受了委屈。
不禁想问,这片土地亏待了老潘吗?
风起云涌的时代,1990年,潘石屹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
万通发家的故事广为流传。
他们借了500万元,用这些钱向银行贷款1300万元,然后通过炒连体别墅赚了几倍。
潘石屹在那时候挣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他说:
“一开始都不敢相信,不敢签。在1楼签了房产买卖合同,到6楼加价就卖了。现在想想都害怕。”
那个人口只有六百余万的小岛,当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当然了,这其中大多数根本不是正经开发商,而是有政府关系的私企,因为只有他们能弄到「政府批文」这一稀缺资源:
有批文,拿地价格就低,倒到市场上,就可以狠赚一笔。
很显然,批文单靠“勤奋努力”是拿不来的,普通人也根本没机会赚这个钱。
万通冯仑下海前,曾是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办公室成员。
1992年,揣着从海南赚到的钱,潘石屹和冯仑先后来到北京。
老潘第一个项目,是从北京市西城区那位老朋友手上买来的阜成门外土地,建设成了万通新世界广场。
2015年老潘做客《张维迎课堂》演讲时,说这个项目当时赚了很多钱,赚的都没有概念了:
“当时土地增值税还没出台,成本很低,我记得每平方米的土地的价格是两千七百块钱,建安费几千块钱,最终成本是五千到六千块钱。最后销售的价格是三四万块钱。”
1994年,潘石屹认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海归”张欣。
据媒体报道,认识张欣4天后,潘石屹便向其求婚,4个月后,两人同居结婚。
借着这个契机,潘石屹离开了万通,与张欣一起重新创业,做起了自己的京圈地产。
靠着张欣华尔街精英的设计审美、老潘的拿地眼光和营销技术,SOHO在接下来几年中狂飙突进。
全盛时,SOHO曾一度占据北京CBD地区近一半销售额,造型之独特、售价之高昂,名冠北京城。
为了卖楼,那几年潘石屹马不停蹄地拍电影、出书,把自己打造成地产娱乐明星,然后带着成功企业家光环跑到山西和内蒙古,向煤老板们兜售SOHO旺铺。
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房均价一平米6725元时,潘石屹就以2万一平的单价,从山西人手里拿走了7个亿。
足足3倍于市场的超高定价,把风险和经营压力都留给了自己客户。
2007年,SOHO中国在港股上市创下了当年亚洲最大商业地产IPO纪录,三年后营收突破184亿元,体量一度超越恒大,几乎是融创的3倍。
据媒体统计, 2006年至今年初,SOHO中国累计实施分红12次,累计现金分红达到207.78亿元,分红率为46.95%。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潘石屹夫妇身家超过200亿元。
当然了,能赚这么多钱,我们肯定不能否定老潘和张欣的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提供的舞台,可能不仅是老潘,“先富起来”的这波资本家,80%应该都还在过着平淡的生活吧。
潘石屹曾说,他把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读了7遍,拍成电视剧上映时,每天看完都会趴在床上哭:
“小时候没有饭吃,自己曾过得比书中主角还要苦。”
潘石屹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是孙少安。因为和老潘一样,少安创业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建了砖厂。
但老潘终究不是少安。孙少安后来通过努力过上了好日子,开始回馈脚下这片土地,帮助村里其他农民。
并且最关键的是:
不管遭遇多大挫折,他从未想过一走了之。
尾声
6月4号那天,一向喜欢站在时代浪尖上跳舞的老潘,正式成为了一名B站UP主。
但与早些年在微博上一呼百应不同,现在发了两个视频的他只有104个粉丝。
我点开他最新一条视频进去看了看,零星几条弹幕飘过,说的都是“别跑啊,老潘”。
老潘再次认证了互联网热力学第一定律:潘子看见W,永远是劝不住的。
如预想中一样,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确实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这波人吃尽了时代红利,成为超级富豪,拥有了移山填海的能力,现在到了他们该履行带动后富责任的时候。
与老潘个人而言,这波操作不过是他精致利己主义者再次迈出的一小步,但于先富带动后富的历史责任来看,这是他为“人民富豪们”做出坏榜样的一大步。
不禁想问,这片土地亏待了老潘吗?
风起云涌的时代,1990年,潘石屹同冯仑、王功权、张民耕在海南省合伙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万通前身)。
万通发家的故事广为流传。
他们借了500万元,用这些钱向银行贷款1300万元,然后通过炒连体别墅赚了几倍。
潘石屹在那时候挣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他说:
“一开始都不敢相信,不敢签。在1楼签了房产买卖合同,到6楼加价就卖了。现在想想都害怕。”
那个人口只有六百余万的小岛,当时出现了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
当然了,这其中大多数根本不是正经开发商,而是有政府关系的私企,因为只有他们能弄到「政府批文」这一稀缺资源:
有批文,拿地价格就低,倒到市场上,就可以狠赚一笔。
很显然,批文单靠“勤奋努力”是拿不来的,普通人也根本没机会赚这个钱。
万通冯仑下海前,曾是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办公室成员。
1992年,揣着从海南赚到的钱,潘石屹和冯仑先后来到北京。
老潘第一个项目,是从北京市西城区那位老朋友手上买来的阜成门外土地,建设成了万通新世界广场。
2015年老潘做客《张维迎课堂》演讲时,说这个项目当时赚了很多钱,赚的都没有概念了:
“当时土地增值税还没出台,成本很低,我记得每平方米的土地的价格是两千七百块钱,建安费几千块钱,最终成本是五千到六千块钱。最后销售的价格是三四万块钱。”
1994年,潘石屹认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海归”张欣。
据媒体报道,认识张欣4天后,潘石屹便向其求婚,4个月后,两人同居结婚。
借着这个契机,潘石屹离开了万通,与张欣一起重新创业,做起了自己的京圈地产。
靠着张欣华尔街精英的设计审美、老潘的拿地眼光和营销技术,SOHO在接下来几年中狂飙突进。
全盛时,SOHO曾一度占据北京CBD地区近一半销售额,造型之独特、售价之高昂,名冠北京城。
为了卖楼,那几年潘石屹马不停蹄地拍电影、出书,把自己打造成地产娱乐明星,然后带着成功企业家光环跑到山西和内蒙古,向煤老板们兜售SOHO旺铺。
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房均价一平米6725元时,潘石屹就以2万一平的单价,从山西人手里拿走了7个亿。
足足3倍于市场的超高定价,把风险和经营压力都留给了自己客户。
2007年,SOHO中国在港股上市创下了当年亚洲最大商业地产IPO纪录,三年后营收突破184亿元,体量一度超越恒大,几乎是融创的3倍。
据媒体统计, 2006年至今年初,SOHO中国累计实施分红12次,累计现金分红达到207.78亿元,分红率为46.95%。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潘石屹夫妇身家超过200亿元。
当然了,能赚这么多钱,我们肯定不能否定老潘和张欣的个人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提供的舞台,可能不仅是老潘,“先富起来”的这波资本家,80%应该都还在过着平淡的生活吧。
潘石屹曾说,他把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读了7遍,拍成电视剧上映时,每天看完都会趴在床上哭:
“小时候没有饭吃,自己曾过得比书中主角还要苦。”
潘石屹最喜欢的书中人物是孙少安。因为和老潘一样,少安创业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建了砖厂。
但老潘终究不是少安。孙少安后来通过努力过上了好日子,开始回馈脚下这片土地,帮助村里其他农民。
并且最关键的是:
不管遭遇多大挫折,他从未想过一走了之。
尾声
6月4号那天,一向喜欢站在时代浪尖上跳舞的老潘,正式成为了一名B站UP主。
但与早些年在微博上一呼百应不同,现在发了两个视频的他只有104个粉丝。
我点开他最新一条视频进去看了看,零星几条弹幕飘过,说的都是“别跑啊,老潘”。
老潘再次认证了互联网热力学第一定律:潘子看见W,永远是劝不住的。
如预想中一样,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确实让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这波人吃尽了时代红利,成为超级富豪,拥有了移山填海的能力,现在到了他们该履行带动后富责任的时候。
与老潘个人而言,这波操作不过是他精致利己主义者再次迈出的一小步,但于先富带动后富的历史责任来看,这是他为“人民富豪们”做出坏榜样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