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吧 关注:5,284贴子:75,428
  • 13回复贴,共1
我发现了楚王后裔,现住广西北海市。这一支楚王后裔是秦灭楚后迁到合浦的。这一支楚王后裔的语言还保留很多古代楚言的发音,比如猪,人家用的是豚,音如逐,而豚在楚言就是猪,是月夜逐之谓之豚。而广东话是赵国话猪和珠一样发音,和豚这个字差很多。
还有合浦汉墓群这群人就是楚国人,合浦话就是楚国话,它和广东话赵国话有相似处,那是楚国话和赵国话本同出一源。还有这支楚王后裔的话和合浦话是一样的,但合浦话受广东话影响多,楚王后裔的话更贴近楚国话。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26 17:48回复
    楚王没有后裔,最后一代楚王芈心死后,无后。
    至于楚语的猜测太多了,从地缘继承来讲,楚语可能后世的江淮方言、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有关联。
    广东话可能与古代的秦晋方言有关联,它与源自陕西、山西两地的切韵-广韵-唐音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楚语不属于切韵-广韵-唐音这个体系,现代江淮方言、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也不属于切韵-广韵-唐音这个体系。
    现代中原官话的划分是不科学的,陕西话与河南话明显不同,关中东部的话勉强有河南话的影响,关中西部的西府方言差别就大了,说快了是听不懂的,然后甘肃的秦陇方言就更难懂了。关中和秦陇是周秦汉唐四朝的中心,它能不叫中原官话吗?但是话说回来,关中、秦陇、山西这些地方的土著方言就是与东部大平原有很大差别的。
    然后整个东部大平原的话基本是差不多的,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可以叫中原官话,为什么河北、山东要分个冀鲁方言,胶东方言?它的确有差别,但是并不大,关中话都能叫中原官话,按这个标准,冀鲁方言,胶东方言也可以叫中原官话的。所以这标准是让人看不懂的。
    还有湖北北部的襄阳、十堰一代方言,从听感上讲,和河南南阳方言是比较难区分的,却被界定为西南官话,和听感上差异巨大的关中方言一对比,这个标准就更让人迷惑。
    那么现代官话体系的江淮方言、西南官话、中原官话源头在哪里,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首先就排除了属于切韵-广韵-唐音这个体系的西北的陕西山西两地。
    那么现代官话是否属于东部大平原起源呢?
    这个平原太大了,包括了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还有三块小平原,东北平原、南襄盆地、江汉平原。所以到底是哪里呢?
    首先排除山东方言,因为山东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在东部大平原中显得格格不入。
    其次排除东北方言,因为从语音演变的规律看,东北话出现的时间要比其他现代官话晚得多。
    剩下的这些方言,除了江汉平原的西南官话,其他方言听感上都差不多,中原官话、冀鲁官话都是那个味,想个办法,我们就只有找那个味中最标准的,与现代普通话共性最多的,其实你还真没发现,竟然就找到河南去了。
    河南方言中分豫北、豫东、豫西方言,比较好懂的是豫东、豫西方言,豫北方言不好懂,排除了。
    豫东方言代表是开封话,豫西方言代表是南阳话(不是洛阳话啊,洛阳话其实不好懂,特别是说快了),根据文献记载,豫西方言的产生要早于豫东方言,豫西方言大概是元末明初成型的,豫东方言时间要晚得多,所以排除豫东方言,于是这个源头追溯到了南阳方言所在的南襄盆地了。
    有人不服说北宋不是定都河南开封吗?说不定现在的开封话就是从北宋发展而来。很不幸的是,语言学家否定了这种可能,语言学家认为宋代官话可能更接近于现代客家话,而不是现代北方官话。
    宋代官话中,“南”与“难”发音不是一个音,“荆”(kiaŋ)与“斤”(kiən)的发音差异也很大,南宋有人采风嘲笑楚地方言:“荆楚以南为难,荆为斤”,其实现代官话中,“南”与“难”就是一个发音,“荆”与“斤”的发音也非常相近,有些官话也是不分的。可以见当时属于地域方言的楚语更接近现代官话体系。
    而南襄盆地存在两种听感上十分接近、没有明显分界线的汉语方言: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正好可以解释现代官话的原始分化。而南襄盆地属楚地,也表明了楚语对现代官话体系的影响。
    江淮方言、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的源头都来自楚语是有一定根据的。
    而广东话源头来自古代秦晋方言


    IP属地:湖北2楼2021-10-26 20:4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海豚为什么用这个豚字?海豚是珠民先发现的,而这个海豚叫海猪啊!叫声如猪才叫海猪,还有儒艮叫海牛一样,叫声如牛。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0-26 21:10
      回复
        现代官话体系起源于楚语有大量证据:
        1、唐宋官话属于切韵-广韵体系,而现代官话不属于这个体系。
        2、有论文指出,现代官话体系中的鱼虞合韵,最早产生于晋代的长江流域地区的方言,而直到唐代,广韵所代表的的古代官话体系还没有鱼虞合韵,显示了与长江流域方言不同的特点。
        3、南宋出现的平水韵,显示了鱼虞合韵的趋势,应该是对南方方言的妥协,有人认为北宋就有这种趋势,经统计唐代,北方籍贯(秦岭淮河以北)的宰相为85.1%,到了北宋,籍贯为北方的宰相大概只有50%,到了南宋籍贯为北方的宰相只有20%,整个宋朝137位宰相,南方籍贯宰相有75位,高达67%,北方仅为33%。宋朝有这么多的南方官员通过科考进入朝廷,如果还是坚持以北方的切韵-广韵体系考诗赋押韵,显然是不公平的,所以宋代出现的平水韵应该包容了一部分的南方方言,平水韵对广韵的简化,实际上科举考试对南方方言的妥协,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官话体系有别于古代官话体系的苗头在宋代开始萌芽。
        4、宋代虽然在科举考试上对南方方言的妥协,但是在语言交流上并没有向南方方言妥协。宋朝有人采风嘲笑楚地方言:“荆楚以南为难,荆为斤”,因为宋代官话中,“南”与“难”发音不是一个音,“荆”(kiaŋ)与“斤”(kiən)的发音差异也很大,但在现代官话中,“南”与“难”就是一个发音,“荆”与“斤”的发音也非常相近,有些官话也是不分的。可以证明当时属于地域方言的楚语更接近现代官话体系。
        5、现代官话体系产生的时间,根据大量文献,认为应该是元末明初,明朝是一个南方王朝,长江流域的各种方言必然随着明朝的建立,通过军事力量向北方扩张,深刻影响全中国。
        6、根据分析,中原官话可能产生的地点在南襄盆地,这个盆地分布这两者不同的官话: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从听感上讲,两者方言彼此没有明显的界限,外地人根本无法区分,正好可以解释原始官话的分化现象。
        7、现代江淮方言、西南官话、中原官话这三种官话都可能源自古代楚语,东北话源自明代官话在东北的变体,而广东话、晋语源自古代秦晋方言,这最符合历史及推理,如果坚持现代官话源自古代秦晋方言,是无法解释晋语的存在的,也无法解释关中方言、秦陇方言与中原官话的巨大差异,更无法解释广东话比长江流域方言和现代官话更接近古代中原官话。


        IP属地:湖北4楼2021-10-26 21:20
        回复
          8、秦人赵佗率五十万秦军南下岭南,建立南越国,促成了粤语-广东话的产生;楚人庄蹻率领十万楚军南下云南滇池,建立古滇国,导致了滇语云南话的产生。粤语属六南方言之一,接近古代中原官话,源头是古秦晋方言,云南话属于西南官话,是现代官话的一种,源头是楚语。越是远离中原地区的边疆地区,其语言越能体现历史的痕迹。


          IP属地:湖北5楼2021-10-27 15:54
          回复
            赵佗是赵人,他带自己人去了广东,所以广东话是晋言应该是正确的。但合浦话不同广东话,合浦话更应该是楚言。云南那边变化大,不应该还保存得更纯粹。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0-27 16:19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2-20 14: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