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这是一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未来五年发展指导性纲要文件,莱尚科技健康e族(官网:http://www.jkez.net)基于智慧健康养老行业十多年从业经验,为大家摘录解读该份政策文件的核心内容。
一、发展愿景
到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以下四点将得以实现,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在健康及养老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1、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更加深入,芯片、传感器及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进一步夯实,行为监测、生理检测、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健康数据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及融合应用能力大幅增强,全面满足智慧健康养老需求。老人的实时健康体征数据、外出安全、居家安全、生活照料等都能通过高科技手段远程监控,实时分析,及时反馈。
2、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养老监护等智能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质量与性能持续提升,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跨界融合的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发展数字+生活+服务,线上电商为线下生活服务企业提供营销、流量、数字化工具扥服务,鼓励养老服务站“一店多能”,养老家政、健康管理、安全监护、老年超市、零售餐饮、理疗保健等便民养老服务。
3、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建设,拓展试点示范类型。在现有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面向不少于10个应用场景,再培育100个以上示范企业,50个以上示范园区,150个以上示范街道(乡镇)及50个以上示范基地,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4、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
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建设5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研究制定20项以上行业急需标准,检验检测、展览展示、资本孵化等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树立行业标准,挖掘行业标杆,带动产业发展。
二、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1、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具备血压、血糖、血氧、体重、体脂、心电、骨密度等检测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家庭医生随访工具包以及社区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
健康检测:老人在家定时地测量,去养老中心测量,或者养老工作人员上门采集健康数据,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上传云监护平台,子女、医生、护工、养老机构多方共享数据关注老人健康;
健康预警:通过健康体检上传到中心服务器的健康数据,如超出正常健康范围,后台监控可将异常数据进行筛选,并以红色进行标识提醒后台服务人员;同时可通过设置的电话号码,将异常数据自动发送给亲人、医生或工作人员;
健康干预:养老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可根据用户的身体各项体检数据,对用户进行健康干预,包括电子病历、医嘱、用药、运动与饮食建议等,并可制定用户下一次体检计划,及时掌握用户身体指标的变化;
健康知识:用户可通过APP获取各种健康相关知识,包括养生、慢病、运动等相关内容,用户获取专业知识辅助自身健康管理;

2、康复辅助器具类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评估、肢体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类设备以及智能轮椅、仿生假肢、助听器、助行器等功能代偿类设备。康复器可以满足患者日常上下肢被动活动,定时电动翻身护理床可以满足日常翻身,电动轮椅可以满足行走、站立等。治疗师借助于一些器械对患者肢体功能作被动运动或手法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自主训练或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等。
3、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防跌倒、防走失、紧急呼叫、室内外定位等智能设备。鼓励发展能为养老护理员减负赋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搬运机器人、智能护理床、智能床垫、离床报警器、睡眠监测仪等智能看护产品。

4、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具有中医诊疗数据采集、健康状态辨识、健康干预等功能的智能中医设备。通过健康数据采集、中医体质咨询、心理咨询等检测系统给出具有医学价值的检测报告,将中医这一“老古董”与数字化这一“新鲜玩意”进行完美融合,为中医治未病与全民健康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在医疗领域的实质性作用。
5、家庭服务机器人
重点发展具有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家居作业等功能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根据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配合相关的科学技术,养老环境下的机器人需要满足如下需求:核心活动(卫生保持、医疗保证、医药护理)、认知能力、交流与社交、个人行走、安全交通出行、获得医疗保险等功能。
三、推进平台提质升级,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1、做强智慧健康养老软件系统平台
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健康数据的有效归集与管理。推进建设区域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平台,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养老补贴、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信息化,实现老年人信息的动态管理。鼓励企业面向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开发养老服务管理系统、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能力,联动云管边端,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服务的流程化标准化。

2、完善数据要素体系
鼓励各地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老龄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库。搭建健康养老数据中台,统一提供治理分析、共享交换、安全开放等全链条数据服务,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强化数据要素赋能作用。鼓励开展健康养老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促进数据创新应用,实现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趋势分析、健康筛查等功能,提升老年人行为画像、行为监测、安全监控等技术能力。加强数据加密、数据脱敏、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数据安全技术应用,保障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四、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1.远程医疗:鼓励医疗机构应用5G、超高清视频、医疗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康复指导等医疗服务,助力医养结合发展。
2.个性化健康管理:鼓励医疗机构或企业应用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开展信息采集、体征监测、趋势分析、风险筛查、健康计划、预防保健、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康复指导等服务。
3.互联网+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选派符合资质和能力条件的护士,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4.互联网+健康咨询:发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紧急救助、诊后跟踪、康复指导等服务。
5.互联网+健康科普:推动健康知识的在线普及,强化数据检索、科普宣传、健康教育等信息服务。
五、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1.家庭养老床位:依托可燃气体传感器、门磁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智能床垫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提供紧急呼叫、环境监测、行为感知等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享受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

2.智慧助老餐厅:面向社区养老助餐场景,集成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线上订餐、刷脸支付、精准补贴、膳食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等服务,通过在线订餐/电话订餐、制餐、配餐送餐整套流程,为居家生活老人提供便利,解决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的居家生活用餐问题。

3.智慧养老院:集成应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入住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照护等运营智慧化服务,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效率。
4.互联网+养老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手机APP等,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5.“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互助养老,创新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伙伴式陪伴等互助养老模式。
6.老年人能力评估:运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等智能产品赋能老年人能力评估,提供智慧化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

一、发展愿景
到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以下四点将得以实现,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在健康及养老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1、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更加深入,芯片、传感器及操作系统等底层技术进一步夯实,行为监测、生理检测、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健康数据分析等一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及融合应用能力大幅增强,全面满足智慧健康养老需求。老人的实时健康体征数据、外出安全、居家安全、生活照料等都能通过高科技手段远程监控,实时分析,及时反馈。
2、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健康管理、康复辅助、养老监护等智能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质量与性能持续提升,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跨界融合的发展局面基本形成。发展数字+生活+服务,线上电商为线下生活服务企业提供营销、流量、数字化工具扥服务,鼓励养老服务站“一店多能”,养老家政、健康管理、安全监护、老年超市、零售餐饮、理疗保健等便民养老服务。
3、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建设,拓展试点示范类型。在现有试点示范的基础上,面向不少于10个应用场景,再培育100个以上示范企业,50个以上示范园区,150个以上示范街道(乡镇)及50个以上示范基地,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效应。
4、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
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推动建设5个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研究制定20项以上行业急需标准,检验检测、展览展示、资本孵化等产业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树立行业标准,挖掘行业标杆,带动产业发展。
二、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升产品供给能力
1、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具备血压、血糖、血氧、体重、体脂、心电、骨密度等检测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家庭医生随访工具包以及社区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
健康检测:老人在家定时地测量,去养老中心测量,或者养老工作人员上门采集健康数据,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上传云监护平台,子女、医生、护工、养老机构多方共享数据关注老人健康;
健康预警:通过健康体检上传到中心服务器的健康数据,如超出正常健康范围,后台监控可将异常数据进行筛选,并以红色进行标识提醒后台服务人员;同时可通过设置的电话号码,将异常数据自动发送给亲人、医生或工作人员;
健康干预:养老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可根据用户的身体各项体检数据,对用户进行健康干预,包括电子病历、医嘱、用药、运动与饮食建议等,并可制定用户下一次体检计划,及时掌握用户身体指标的变化;
健康知识:用户可通过APP获取各种健康相关知识,包括养生、慢病、运动等相关内容,用户获取专业知识辅助自身健康管理;

2、康复辅助器具类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评估、肢体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类设备以及智能轮椅、仿生假肢、助听器、助行器等功能代偿类设备。康复器可以满足患者日常上下肢被动活动,定时电动翻身护理床可以满足日常翻身,电动轮椅可以满足行走、站立等。治疗师借助于一些器械对患者肢体功能作被动运动或手法训练,患者也可以利用器械进行自主训练或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等。
3、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防跌倒、防走失、紧急呼叫、室内外定位等智能设备。鼓励发展能为养老护理员减负赋能、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搬运机器人、智能护理床、智能床垫、离床报警器、睡眠监测仪等智能看护产品。

4、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具有中医诊疗数据采集、健康状态辨识、健康干预等功能的智能中医设备。通过健康数据采集、中医体质咨询、心理咨询等检测系统给出具有医学价值的检测报告,将中医这一“老古董”与数字化这一“新鲜玩意”进行完美融合,为中医治未病与全民健康管理提供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在医疗领域的实质性作用。
5、家庭服务机器人
重点发展具有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家居作业等功能的智能服务型机器人。根据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配合相关的科学技术,养老环境下的机器人需要满足如下需求:核心活动(卫生保持、医疗保证、医药护理)、认知能力、交流与社交、个人行走、安全交通出行、获得医疗保险等功能。
三、推进平台提质升级,提升数据应用能力
1、做强智慧健康养老软件系统平台
加快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健康数据的有效归集与管理。推进建设区域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平台,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养老补贴、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信息化,实现老年人信息的动态管理。鼓励企业面向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开发养老服务管理系统、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强化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能力,联动云管边端,丰富服务种类,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服务的流程化标准化。

2、完善数据要素体系
鼓励各地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大数据中心,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老龄人口信息等基础数据库。搭建健康养老数据中台,统一提供治理分析、共享交换、安全开放等全链条数据服务,提升数据的使用效率,强化数据要素赋能作用。鼓励开展健康养老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促进数据创新应用,实现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趋势分析、健康筛查等功能,提升老年人行为画像、行为监测、安全监控等技术能力。加强数据加密、数据脱敏、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数据安全技术应用,保障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四、丰富智慧健康服务,提升健康管理能力
1.远程医疗:鼓励医疗机构应用5G、超高清视频、医疗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设备,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康复指导等医疗服务,助力医养结合发展。
2.个性化健康管理:鼓励医疗机构或企业应用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开展信息采集、体征监测、趋势分析、风险筛查、健康计划、预防保健、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康复指导等服务。
3.互联网+护理服务:鼓励医疗机构选派符合资质和能力条件的护士,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护理服务。
4.互联网+健康咨询:发展在线咨询、预约挂号、诊前指导、紧急救助、诊后跟踪、康复指导等服务。
5.互联网+健康科普:推动健康知识的在线普及,强化数据检索、科普宣传、健康教育等信息服务。
五、拓展智慧养老场景,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1.家庭养老床位:依托可燃气体传感器、门磁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智能床垫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提供紧急呼叫、环境监测、行为感知等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享受专业照护服务的需求。

2.智慧助老餐厅:面向社区养老助餐场景,集成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线上订餐、刷脸支付、精准补贴、膳食管理、食品安全监管等服务,通过在线订餐/电话订餐、制餐、配餐送餐整套流程,为居家生活老人提供便利,解决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的居家生活用餐问题。

3.智慧养老院:集成应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入住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生活照护等运营智慧化服务,提升养老机构运营效率。
4.互联网+养老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手机APP等,向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居家上门养老服务。
5.“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互助养老,创新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年人、伙伴式陪伴等互助养老模式。
6.老年人能力评估:运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红外传感器等智能产品赋能老年人能力评估,提供智慧化老年人能力评估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