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1913年我第一次访问拉文纳的时候,加拉•普拉希达的陵墓在我看来就很有意义,非常引人入胜。20年后,第二次参观时,我的感受依然如故。在加拉•普拉希达陵墓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情绪,内心又一次受到震动。我是和一位熟人去的,我仍然从陵墓直接进入了正教洗礼室。
在这里,首先给我以深刻印象的是室内弥漫的柔和的蓝光;不过,我对此不觉得奇异。我不想说明光源何在,这种没有明显光源的奇幻光线没有令我感到诧异。我之所以感觉惊奇,是因为我记得我第一次参观时所见到的窗户现在换成了四幅很大的彩色玻璃镶嵌画,极为优美,但是,看来我已完全忘记了这些画。我发觉自己记忆力很不可靠,感到气馁。南面窗上的镶嵌画表现了约旦河的洗礼式;北面窗上的第二幅,是以色列的孩子们渡过红海。东面窗上的第三幅,在记忆中很快模糊了。很可能是纳曼在约旦正被洗去麻风病;我的藏书中有一本梅里安古版《圣经》,书中有一幅同一题材插画,很像这幅镶嵌画。洗礼室西窗上的第四幅镶嵌画给人印象最深。我们是最后观赏这一幅的,内容是基督向沉没于波浪之中的彼得伸出一只手。我们在画前伫立至少20分钟,讨论洗礼的原有仪式,特别是它奇异的古老观念:其起源与死亡的真正危险有关。这种习俗常与灭顶之灾有联系,因而用以表示有关死与再生的原型意象观念。洗礼原本是名副其实的水中没顶,至少暗示出淹死的危险。



在这里,首先给我以深刻印象的是室内弥漫的柔和的蓝光;不过,我对此不觉得奇异。我不想说明光源何在,这种没有明显光源的奇幻光线没有令我感到诧异。我之所以感觉惊奇,是因为我记得我第一次参观时所见到的窗户现在换成了四幅很大的彩色玻璃镶嵌画,极为优美,但是,看来我已完全忘记了这些画。我发觉自己记忆力很不可靠,感到气馁。南面窗上的镶嵌画表现了约旦河的洗礼式;北面窗上的第二幅,是以色列的孩子们渡过红海。东面窗上的第三幅,在记忆中很快模糊了。很可能是纳曼在约旦正被洗去麻风病;我的藏书中有一本梅里安古版《圣经》,书中有一幅同一题材插画,很像这幅镶嵌画。洗礼室西窗上的第四幅镶嵌画给人印象最深。我们是最后观赏这一幅的,内容是基督向沉没于波浪之中的彼得伸出一只手。我们在画前伫立至少20分钟,讨论洗礼的原有仪式,特别是它奇异的古老观念:其起源与死亡的真正危险有关。这种习俗常与灭顶之灾有联系,因而用以表示有关死与再生的原型意象观念。洗礼原本是名副其实的水中没顶,至少暗示出淹死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