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回访的人越来越多。”10月25日,王鑫淼的手机里不时传来“滴滴”声,她打开一个200多人的微信群,耐心地回复群友们关于长期照护保险的问题。这样规模的微信群,她还有13个。
长期照护保险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又被称之为社保“第六险”。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成都等15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经过了5年,成都试点试出了什么?
居家照护人员照护技能培训现场。中国人寿供图
成绩单
参保人数达1400多万人,为国家标准提供经验
“目前试点制度运行情况良好。”10月25日,成都市医疗保障局生育和长期照护保险处相关工作人员列出了一串数据。成都已经有超过1443.31万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参保,86.73万人次获得共9.45亿元的待遇;参保效果提升,不少家庭经济负担得以减轻。记者查阅研究机构抽样调查,至少降低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的44.31%。在失能人员的评估及认定这个环节探索出“成都标准”。
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青羊区受理点。中国人寿供图
之前,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失能等级的评估标准一直是业界难题。“成都的人口结构、经济基本面等特征与全国整体情况相似。”参与经办的中国人寿成都市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负责人赵岭介绍,为了确保成都标准的科学性,成都医保局邀请了知名大学专业团队评估团队进行评估,同时还有7家受委托经办的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实时反馈。“我们会在实践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促进标准优化升级。”
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资格评定委员会的评估专家介绍,“成都标准”实现了国际标准和本土实践的结合、躯体失能与失智失能的结合、评定标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为全国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今年8月,国家医保局会同民政部研究制定了全国的评估标准,并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经过比对,成都标准和国家标准匹配度很高,一些指标的相似度达到95%以上。”
规划图
主打亲情“照护”,逐步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
“我们称之为‘长照险’,而其他区域叫‘长护险’。”中国人寿成都市分公司工作人员游宇表示,“成都试点更多重在亲情‘照顾’,不单单是‘护理’”。
沿海地带多采用向机构采购照护服务,而成都既可以向机构采购“护理”服务,也可以向失能人员亲属采购“照护”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机构数量少的问题。采用家庭照护和专业照护相结合的方式,是成都的特点,也是未来持续运作的方式。
成都市某小区内,张贴着2022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宣传资料。
相比较于专业机构,亲情照顾不够专业、照护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管理。成都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引入机构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对采购服务对象进行照护技能培训。”游宇介绍,专业机构对居家失能人员会定期提供上门服务。还建立了一项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居家照护人员进行线上线下的免费培训。“线上培训内容都是一些照护方面的基本常识,线下培训以实操为主。”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居家照护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照护技能,能够为失能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护服务。
成都长照险试点将扩大覆盖面。成都市医保局生育和长期照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医保局将以课题形式研究中度失能人员照护服务需求及未成年人失能评定标准,探索将辅助器具租赁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力争在2022年7月启动实施,适时扩大制度保障范围。
“推动专业机构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陈滔建议,随着覆盖人群越来越多,对机构的需求也就增多。应当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优质的专业照护机构,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化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构建起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长期照护保险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又被称之为社保“第六险”。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成都等15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经过了5年,成都试点试出了什么?
居家照护人员照护技能培训现场。中国人寿供图
成绩单
参保人数达1400多万人,为国家标准提供经验
“目前试点制度运行情况良好。”10月25日,成都市医疗保障局生育和长期照护保险处相关工作人员列出了一串数据。成都已经有超过1443.31万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参保,86.73万人次获得共9.45亿元的待遇;参保效果提升,不少家庭经济负担得以减轻。记者查阅研究机构抽样调查,至少降低了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的44.31%。在失能人员的评估及认定这个环节探索出“成都标准”。
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青羊区受理点。中国人寿供图
之前,如何科学有效地制定失能等级的评估标准一直是业界难题。“成都的人口结构、经济基本面等特征与全国整体情况相似。”参与经办的中国人寿成都市分公司健康保险部负责人赵岭介绍,为了确保成都标准的科学性,成都医保局邀请了知名大学专业团队评估团队进行评估,同时还有7家受委托经办的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实时反馈。“我们会在实践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促进标准优化升级。”
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资格评定委员会的评估专家介绍,“成都标准”实现了国际标准和本土实践的结合、躯体失能与失智失能的结合、评定标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为全国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今年8月,国家医保局会同民政部研究制定了全国的评估标准,并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的通知,“经过比对,成都标准和国家标准匹配度很高,一些指标的相似度达到95%以上。”
规划图
主打亲情“照护”,逐步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
“我们称之为‘长照险’,而其他区域叫‘长护险’。”中国人寿成都市分公司工作人员游宇表示,“成都试点更多重在亲情‘照顾’,不单单是‘护理’”。
沿海地带多采用向机构采购照护服务,而成都既可以向机构采购“护理”服务,也可以向失能人员亲属采购“照护”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专业机构数量少的问题。采用家庭照护和专业照护相结合的方式,是成都的特点,也是未来持续运作的方式。
成都市某小区内,张贴着2022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宣传资料。
相比较于专业机构,亲情照顾不够专业、照护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管理。成都的解决办法是,“一方面引入机构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对采购服务对象进行照护技能培训。”游宇介绍,专业机构对居家失能人员会定期提供上门服务。还建立了一项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居家照护人员进行线上线下的免费培训。“线上培训内容都是一些照护方面的基本常识,线下培训以实操为主。”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居家照护人员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照护技能,能够为失能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照护服务。
成都长照险试点将扩大覆盖面。成都市医保局生育和长期照护保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医保局将以课题形式研究中度失能人员照护服务需求及未成年人失能评定标准,探索将辅助器具租赁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力争在2022年7月启动实施,适时扩大制度保障范围。
“推动专业机构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执行院长陈滔建议,随着覆盖人群越来越多,对机构的需求也就增多。应当进一步挖掘和培育优质的专业照护机构,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商业化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构建起多层次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