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c俱乐部吧 关注:29贴子:420
  • 1回复贴,共1

不谈真实销量,且从经济方面来说说TB,吉利和BYD~~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行业版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 话题始终围绕着TB 吉利 BYD
尤其从销量啊 数据啊 现在企业的发展方向啊 不断的论战
我以前发帖也说过 我学经济的 车子技术啥的 太深奥的我不懂
那就从懂的方面 来聊聊这三家企业
首先说说数据 行业利润率已经出来了 这BYD的14%让我很在意
因为其它企业的利润率基本上都是5%
可能有的朋友认为这是BYD商业上的成功
但是我想说 销量是真是假 暂且不说
利润率这个东西与销量真假的关系不是太大 所以完全可以拿来参考
仔细研究一下这14% 我们可能会发现很多问题
事实上国际很多大的车企的利润率也都不高 甚至有时候都是赔钱的
但是他们都是阶段性的赔钱 谋求的是战略性的发展
(当然也有发展不起来直接倒掉的,我们不记)
但总体来说 这个14%就是放在全球也算是高的 全球一般是7%~9%左右
有的像是法拉利等等我们看起来好像利润大的不得了的小型厂商
一年下来才不过挣个2,300万欧元 挣个1000多万都算是捡着了
那我想说 BYD就这么先进?先进到比全球这么多车企都厉害?
很显然不是
所以这个利润率是怎么来的呢?BYD的人不会告诉我,所以我只能自己分析一下
前面说的那些个车企实际上也很赚钱 但是别忘了
你最后的收入还要刨去支出 才是最后的利润
那利润基本上在车企来看就是 收入-固定资产投入-成本费用-广告宣传-产品技术投入
大概是如此 至于折旧 红利等支出项啥的咱们先不算
利润的提高两个方法 就是开源 节流
一 增加利润 这不太可能 BYD的车已经很便宜了
二 节省成本 这就是说要打减去的那四项的主意
固定资产投入显然不会少 就按BYD的销量来看 没有一定的投入是达不到这个产量的
至于广告费用 这是固定的 而且我相信BYD不会比其它厂家在广告方面少投钱
既然这两项不可能节省 那就是另外两项
成本费用和产品技术投入
实际上所有车企之所以利润不高 全是因为在这两项和广告费用的投入所导致的
(福利我已经算入成本费用了)
那就是说 基本上BYD的钱就是因为
福利低 产品成本低 再加上很少的车型开发费用
这么省下来的 或者说赚出来的 而不是靠什么销量
而且从现在BYD网络的情况来看 还有一部分利润实际上是BYD从经销商那里透支来的
这让我颇有微词 从这来看 BYD就是在干一件只要自己挣钱 谁管他人怎样的事
(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经销商)
简直就像是以前掉渣饼 后来的一票所谓连锁经营干的事
所以说这百分之14 在很多人眼里是BYD很厉害的象征
但是在我眼里 是有问题的表现 而且是很有问题 后面我还会说到
再就是其它两家 在我看 他们的问题不大 基本上也是遵循一般车企的发展规律
尤其是研发方面 投入很大 这些大家都可以看到 就不再复述了
那么 接下来我要讨论的问题就是 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这方面我自己看来 三家的区别很明显 很有特点
TB是技术当头 产品随后 BYD是产品当头 技术和其它两家比基本没有
(电的不算,那个后面会分析)
吉利呢 现在来看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平衡性做的很好
而且 TB和吉利不约而同的开始在技术和品牌方面下苦工
TB因为是红顶商人 所以比较顺利 有各种支持 所以敞开了自己搞
吉利因为是民企 没那多靠山 所以在资本市场上圈了钱以后 通过购买消化的方式来搞
两种方式 殊途同归 我觉得都可以 说谁好谁差 现在看不出结果
但是BYD很明显 没有这么做 在我看来 它打了个小算盘 把宝压在了新能源上面



IP属地:安徽1楼2010-05-01 10:43回复

    也就是它的老本行
    那么问题来了 而且这是以后我们肯定会面对的问题 产能过剩
    是的 我承认 这几年乘用车市场蓬勃发展 是井喷状态
    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 这种状态不可能永远保持
    它和我们的大经济环境和全民消费倾向息息相关
    不如说 在金融风暴过去 国内经济刚刚复苏的今天 这是很异常的事
    就如同房价一样 这可能是现在一时拉动的需要 但是不可能是永远
    甚至说 我们百姓对房子有依纯性 但是对车子呢?显然有没有都无所谓
    再者 现在很多车企都在高速发展 乘用车市场的产品供应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试想 如果刨去国家在背后推动造成的大环境 那我们现在的市场到底有多大?
    在不远的将来 资产泡沫一旦破灭 经济环境稍微一恶化
    哪怕就是和现在比 下滑了 那我们现在动辄1000多万的市场还能剩多大?
    巨大的产能和缩小的市场 这种加成效应是破坏性的 到时我们的车企怎么应对?
    这就是我对BYD这14%的疑虑 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如果真的碰到了市场萎缩的环境 BYD的生存就很要命
    BYD现在的产品 主要就是 F0 F3 F6即使是新G3 I6也没超出这个范围
    市场萎缩打击最大的就是这几种级别的车 相信我 即使市场再差
    AUDI 大众 广本们也不会少赚 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重
    最多少出两款小车 反正本来小车就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支柱
    但是BYD呢?怎么办?市场环境不好 那过多的产能又如何消化?
    反观 TB和吉利在这方面就不是很冒进 虽然现阶段 我们看了有些着急冒火
    觉得你们咋慢悠悠的 不温不火?但是 想想看 一旦市场不好了 谁的损失小?
    而且说到技术的好 那时候就能表现出来了
    BYD对外的技术依存度太高 所以导致成本必然无法再降的更低
    而且那时的市场肯定比现在的要求更高 先进的发动机 自动变速箱
    这些BYD并没有相应的技术底子 而即便是仿制 也没那么简单和容易
    (看看奇瑞就知道了)
    如果只能外购的话 对成本是个很重的压力 毕竟不是光靠4G打天下的时代了
    而TB和吉利虽然用的方法不同 但是都具有了这样的能力 从而不必受制于人
    而且 TB和吉利都在拼命的往上爬 都想在上级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
    而这些份额最起码可以保证它们多余的销量和多余的产能可以被消化掉
    尤其是TB在这点做的很好 不但在乘用车 而且在商务车等领域拓展份额
    这样 即使是市场环境不好 我相信它还是能够保证利润的
    而且自主的发动机 变速箱不但可以进一步拉低成本 还是新的增张点
    吉利似乎是有另一种考虑 就是用品牌来提升利润
    从而弥补可能会失去的市场份额 所以我想 收购VOLVO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TB在技术方面做的事它也在做 这最起码能保证低成本
    而他们两总体来看都是选了技术加品牌的路
    反观之BYD 现在好像也是想提升品牌和产品 试图挤上去
    但是 BYD就缺了挤上去最最重要的一块砝码---技术
    十万级别的车子现在都快是技术当头了 别说再上面二十万 几十万的级别了
    那可不是抄一抄就能卖出去的 高一级别的品牌无一不是技术为底
    所以这条路 BYD估计是走不通
    一旦遇到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 成本的限制又让它不可能以打价格战取胜
    而如果转头 开始学TB 吉利搞技术 是不是又太迟了点
    而且那只会对利润带来影响 毕竟搞技术得花钱
    那我想那时的BYD会混的比TB 吉利还惨
    所以 我在前面说过 BYD把新能源当作王牌
    按照现在的发展方向 BYD几乎是只有一条路可选 就是电池动力
    甚至我认为 如果需要 它会立刻抛弃传统汽车 而且掉头希望以新能源车杀出一片天
    想法是好的 算盘打得是精的 但是这样就像是在赌博
    传统动力的市场不可能一下子就完美的平顺地 切换成新能源
    这中间的间隔期 BYD如何去跨越?说不定就会撑不到新能源的明天
    综上所述 我觉得BYD的未来的问题是很多的 也是不可忽视的
    不是说现在拉出来的这些数据能解决的 可说是前途坎坷
    至于未来怎么样 那就不是你我能操心的了 只能它自求多福
    ——————————————————------
    这篇文章只是从经济和企业发展方向来阐述 并不是我喜欢谁不喜欢谁
    只是想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看待这3个企业 论题论据可能会有所偏颇 片面
    还请各位军友多多指证


    IP属地:安徽2楼2010-05-01 1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