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树刚
法国的红酒、新西兰的奶粉、厄瓜多尔的白虾等,这些一度只在高级餐厅现身的进口美食,如今已走上中国寻常百姓的餐桌,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进口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11月7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上海外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中国进口食品行业峰会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举办。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在会上表示,中国将不断完善扩大食品进口的各项政策、持续推进食品市场准入、不断推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食品市场多元化和进口品种多样化,让更多国家、更多地区充满异域风味的美食飘香中国的城市和乡村。
各方携手维护全球食品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峰会上发布的《2021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食品进口额突破千亿美元,达10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今年进口食品市场利好因素进一步释放,我国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从15.2%下降到13.8%。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食品进口10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8%,报告预计全年中国进口总额的增速将达到25%。
业内人士分析,从国内看,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消费形态不断升级。居民对于食品的要求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休闲型、国际型的高层次转变。在此背景下,进口食品逐渐成为中国寻常百姓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物流、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更多消费方式的普及,也支持和促进了我国进口消费规模稳步增长。从国际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口关税持续下调,2019年,我国与新西兰、秘鲁、韩国、澳大利亚等8国以及亚太贸易协定国家的协定税率进一步降低,涉及税品几乎包括所有进口食品。税费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能够消费得起进口食品。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经过了2020年的疫情,中国食品进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目前在食品进口中超过百亿美元的,就包括百姓日常关注的肉类、乳制品、水海产品、水果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行业发展,不仅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农业生产,确保食品供应,而且积极主动开放市场,持续扩大进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任鸿斌称,中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做大中国食品市场的“大蛋糕”。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有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人群,而且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这个超大规模的市场,不仅会变成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还会成为吸引外国要素资源的引力场,欢迎更多来自境外的优质食品进入中国,让中国人民享受消费升级的幸福感,也让各国人民品味“分享蛋糕”的获得感。
任鸿斌指出,当前,全球食品贸易虽然总体稳定,但仍面临着价格上涨、运力紧张、供应链不稳等挑战,中国愿同各方一起,和衷共济、携手同心,共同维护全球食品贸易稳定、健康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不断拓展全球食品贸易“朋友圈”。
中粮集团总裁栾日成在视频致辞中也表示,任何一个环节、一家企业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抵御现有风险,需要行业内各相关参与者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畅通、高效。栾日成说,中粮集团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开展粮油食品对外贸易、保障国内粮油供给的使命任务,历经70多年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国家粮食进出口主渠道的地位,让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优质粮食和食品,走上百姓餐桌。“希望与各方携手共建稳定、畅通、高效、富有韧性的进口食品供应链体系,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氛围,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近三成,RCEP为进口食品行业带来了政策红利。SGS集团中国区农产食品部总监王剑对此分析认为,RCEP红利为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如多数成员国以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为主,通过关税/统一原产地原则带来成本的降低,推动贸易增长。“但也有随之而来的挑战,例如贸易的增长会带来同质化竞争的加剧,进口旺盛的同时会冲击本国同类产业,除配额制外,技术性壁垒仍然是贸易保护的工具。”王剑提出,要真正享RCEP红利,企业需要关注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升级、技术贸易壁垒、对标成员国标准等方面。
中国市场巨大魅力吸引各国前来寻觅商机
多家来进博会寻找中国商机的境外参展商表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十分吸引人。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初级产业部副部长高天谈到,中国市场对世界上所有的食品生产商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这是我第四次参加进博会。我们几乎40%的乳制品进入中国,所以中国市场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佳沛国际集团全球CEO丹尼尔·马西森说:“中国市场是我们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我们供应大约10万吨猕猴桃,这相当于为新西兰带来了8亿美元的收入。进博会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好机会。”
全球采购一直以来是麦德龙的优势。麦德龙通过在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中国
法国的红酒、新西兰的奶粉、厄瓜多尔的白虾等,这些一度只在高级餐厅现身的进口美食,如今已走上中国寻常百姓的餐桌,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进口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11月7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上海外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中国进口食品行业峰会在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举办。商务部副部长任鸿斌在会上表示,中国将不断完善扩大食品进口的各项政策、持续推进食品市场准入、不断推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推进食品市场多元化和进口品种多样化,让更多国家、更多地区充满异域风味的美食飘香中国的城市和乡村。
各方携手维护全球食品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峰会上发布的《2021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食品进口额突破千亿美元,达10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6%。今年进口食品市场利好因素进一步释放,我国农产品进口平均关税从15.2%下降到13.8%。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食品进口1014.1亿美元,同比增长29.8%,报告预计全年中国进口总额的增速将达到25%。
业内人士分析,从国内看,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消费形态不断升级。居民对于食品的要求已从温饱型向营养型、健康型、休闲型、国际型的高层次转变。在此背景下,进口食品逐渐成为中国寻常百姓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物流、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更多消费方式的普及,也支持和促进了我国进口消费规模稳步增长。从国际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口关税持续下调,2019年,我国与新西兰、秘鲁、韩国、澳大利亚等8国以及亚太贸易协定国家的协定税率进一步降低,涉及税品几乎包括所有进口食品。税费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居民能够消费得起进口食品。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经过了2020年的疫情,中国食品进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目前在食品进口中超过百亿美元的,就包括百姓日常关注的肉类、乳制品、水海产品、水果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行业发展,不仅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农业生产,确保食品供应,而且积极主动开放市场,持续扩大进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任鸿斌称,中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做大中国食品市场的“大蛋糕”。中国拥有14亿人口,其中有超过4亿的中等收入人群,而且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这个超大规模的市场,不仅会变成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还会成为吸引外国要素资源的引力场,欢迎更多来自境外的优质食品进入中国,让中国人民享受消费升级的幸福感,也让各国人民品味“分享蛋糕”的获得感。
任鸿斌指出,当前,全球食品贸易虽然总体稳定,但仍面临着价格上涨、运力紧张、供应链不稳等挑战,中国愿同各方一起,和衷共济、携手同心,共同维护全球食品贸易稳定、健康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不断拓展全球食品贸易“朋友圈”。
中粮集团总裁栾日成在视频致辞中也表示,任何一个环节、一家企业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抵御现有风险,需要行业内各相关参与者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畅通、高效。栾日成说,中粮集团自成立之初,就肩负着开展粮油食品对外贸易、保障国内粮油供给的使命任务,历经70多年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国家粮食进出口主渠道的地位,让来自世界五大洲的优质粮食和食品,走上百姓餐桌。“希望与各方携手共建稳定、畅通、高效、富有韧性的进口食品供应链体系,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氛围,满足国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近三成,RCEP为进口食品行业带来了政策红利。SGS集团中国区农产食品部总监王剑对此分析认为,RCEP红利为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如多数成员国以农产品和初级加工为主,通过关税/统一原产地原则带来成本的降低,推动贸易增长。“但也有随之而来的挑战,例如贸易的增长会带来同质化竞争的加剧,进口旺盛的同时会冲击本国同类产业,除配额制外,技术性壁垒仍然是贸易保护的工具。”王剑提出,要真正享RCEP红利,企业需要关注产品质量提高和产品升级、技术贸易壁垒、对标成员国标准等方面。
中国市场巨大魅力吸引各国前来寻觅商机
多家来进博会寻找中国商机的境外参展商表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十分吸引人。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初级产业部副部长高天谈到,中国市场对世界上所有的食品生产商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这是我第四次参加进博会。我们几乎40%的乳制品进入中国,所以中国市场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佳沛国际集团全球CEO丹尼尔·马西森说:“中国市场是我们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我们供应大约10万吨猕猴桃,这相当于为新西兰带来了8亿美元的收入。进博会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好机会。”
全球采购一直以来是麦德龙的优势。麦德龙通过在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