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选择吧 关注:8贴子:124
  • 1回复贴,共1

【资料】【心理咨询】合理情绪疗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
RET的理论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之中。不合理信念的几个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从整体上看,理性—情绪治疗有以下一些特点:
人本主义倾向。RET信赖、重视个人自己的意志,理性选择的作用,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而不必仰赖魔法、上帝或超人的力量。
教育的倾向。RET有很浓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强调理性、认知的作用。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纳情绪和行动方面的方法。但它更突出地重视理性、认知的作用。这是RET、也是所有认知疗法的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在RET的治疗中,总是把认知矫正摆在最突出的位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 [1]
=======================================================
此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 心理诊断(psychodiagnosis)
这是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治疗者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病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将这些问题根据所属性质和病人对它们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分类,从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
2. 领悟(insight)
这一阶段主要帮助病人认识到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或症状是什么,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自己造成的,要寻找产生这些症状的思想或哲学根源,即找出它们的非理性信念。
3. 修通(working through)
这一阶段,治疗者主要采用辩论的方法动摇病人非理性信念。用夸张或挑战式的发问要病人回答他有什么证据或理论对A事件持与众不同的看法等等。通过反复不断的辩论,病人理屈词穷,不能为其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使他真正认识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也是没有根据的。开始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2]
这一阶段是本疗法最重要的阶段,治疗时还可采用其它认知和行为疗法。如布置病人作认知性的家庭作业(阅读有关本疗法的文章,或写一与自己某一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报告等),或进行放松疗法以加强治疗效果。
4. 再教育(reeducation)
也是治疗的最后阶段,为了进一步帮助病人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探索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病人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的习惯,这样就达到建立新的情绪:如解决问题的训练、社会技能的训练,以巩固这一新的目标。 [1]
在理性情绪疗法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disputing)是帮助病人的主要方法,并获得所设想的疗效(effect),所以由ABC理论所建立的本疗法可以“ABCDE”五个字头作为其整体模型。即: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Believe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理性情绪疗法中最常用的,也是区别于其他心理治疗的最具特色的几种治疗技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及认知的家庭作业。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为艾利斯所创立。这一辩论方法的施治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不断地向求治者发问,对其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提问的方式,可分为质疑式和夸张式两种。
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Rational-Emotive Imagery, REI)。是理性—情绪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与心理治疗中通常所用的想象技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也是需要由治疗者进行指导,帮助来访者进行想象的技术。
认知的家庭作业。认知的作业主要有:理性情绪疗法自助量表(RET Self-Help Form)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和合理的自我分析(Rational Self-Analysis, RSA)。 [1]


IP属地:辽宁1楼2021-11-16 18:27回复
    不合理信念的几个特征是:
    1. 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
    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而对于某个个体来说,他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变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认识其绝对化要求的不合理、不现实之处,帮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法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以减少他们陷入情绪障碍的可能性。
    2. 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一方面,表现为对自身的不合理评价。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其结果往往是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别人稍有一点对不住就认为他坏透了,完全否定他人,一味责备他人,从而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按照艾利斯的观点,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的价值,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他强调“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艾利斯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3. 糟糕至极(awfulizing)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
    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RET认为非常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可以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1]


    IP属地:辽宁2楼2021-11-16 1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