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照片获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金奖,作者袁学军。
袁学军介绍
袁学军现任解放军画报社记者部主任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成都市人,1950年10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历任解放军画报社记者、主任记者。从事军事摄影近30年,有大批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其中,由他拍摄的《英雄探妻》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金奖。
1973年开始从事摄影, 参加过中越前线战地采访、抗洪救灾以及军队、国家重大事件的专题报道。
作品先后在国际、国内摄影比赛和展览中获得各种奖项200多次。曾获“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称号,首届新闻摄影记者“金眼奖”、中国新闻奖等,是目前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摄影家之一。
袁学军获金奖的《英雄探妻》
袁学军在心脏停止跳动几个秒钟后又活过来了。这是去年五月,他在西部采访时突出心肌梗死。如果不是现代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我现在大概只能缅怀他了。
摄影圈里传说中的“拚命三郎”袁学军,实际是个看上去有几分文弱的中年男人。或许正因为这份“文弱”,才显出“拚命”吧。这个早年做过文工团舞蹈演员的摄影家,有着他人所不及的洞察力和忍耐力。他常年身背器材,行走在空气稀薄的边防部队,用镜头诠释着外部世界的美感和生命深处的活力。在视野开阔、氧气不足的地方,袁学军总是为哪些年轻的战友兄弟而感动。
在阿里,有一次他走到一个连队,看到正在搞吃馒头比赛。一问,原来是因为高原反应,战士们吃不下东西,连领导想到了这招,想让战士们多吃点东西。他参加过许多国际国内的赛事采访,还没见过这样的比赛,他流着泪按下了快门,记录了这一特殊的比赛。
还是在阿里,袁学军听说有一个连队驻在无人区,几乎就没有去哪里的路。他对军分区司令员说想进去看看,司令员说不能进去,哪地方进去就出不来。袁学军多次进入“生命禁区”拍摄,像墨脱、可可西里这样的地方,都留下过他镜头闪动的痕迹。他喜欢挑战极限,突破自我。司令员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去了。去那个连队,别的不说,单是一条弯曲得不可思议的河就得过九十九次才能上岸。他的到来,给连队战友带来了极大的喜悦,返回时,连长执意要送他到阿里,只这一路,他便和连长结下了深深的友谊。但等袁学军回到北京后不久,就接到阿里来的电话,那位连长去世了。也没有生什么病,他就倒下了。在阿里或者更远的地方,生命的消逝是不需要理由的。
同样是在阿里,袁学军拍下了这幅为他带来多种奖项的《英雄探妻》。这张照片的拍摄源起袁学军听到的一个故事:曾经二百八十趟上阿里高原,被兰州军区命名为“高原汽车兵”的英雄张良善,妻子何桂丽因难产病故时,自己却不在她的身旁。当张良善又一次战胜了阿里,从山上闯下来后,他在妻子的墓碑上亲自刻下了碑文。他背着墓碑把它立在妻子的坟前,也立在了他的心里。几年过去了,他不知道多少次戴上军功章,来到妻子的坟前“探望”。他觉得自己无论多么坚强,都需要来这里吸取一种只有妻子才能给予的力量。这个故事震憾了袁学军,他找到机会随张良善来到墓地,拍下了胸前挂满奖章的张良善为妻子扫墓的情景。他抓住了张良善站在墓前沉思的这一瞬间表情,刻画了人物难以名状的复杂心绪:内心的波澜和外表的平静,英难流血不流泪的隐忍和刚强以及难以传达的悲痛。袁学军用长焦镜头,使军人、军功章、和身后的墓碑形成强烈对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边防英雄的形象。这张照片一经发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摄影艺术金牌奖等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