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laorongzhi吧 关注:429贴子:56,418
  • 13回复贴,共1

微博推的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cp]#睡前故事# 武则天时期,司刑寺有个六品小官,脾气很直,脖子也很硬,武则天都让他三分。有一次,酷吏来俊臣办了一个谋反案,武则天批示同意,没想到,案子到了司刑寺,这个小官说:“绝对不行,我不同意!”
谁这么牛?司刑寺丞徐有功。司刑寺就是以前的大理寺(唐朝有一段时候改叫司刑寺),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相当于现在的最 高 法 院。大理寺的编制有“丞”六人,从六品,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
原来,武则天执政时期,酷吏横行,密告成风。有个叫冯敬同的人,密告县尉颜余庆,说他曾经与李冲勾结,密谋造反。后来,李贞、李冲父子被杀,颜余庆是漏网之鱼。
李唐子弟谋反,武则天从来都是杀无赦,立刻叫来酷吏来俊臣,让他审理此案。来俊臣为了邀功,强逼颜余庆承认是李冲同党。颜余庆知道,只要承认,必死无疑,所以,一直喊冤。无奈,实在扛不住来俊臣的严刑拷打,只得认罪,在供词上写上了“与李冲通同谋反”的字样。
来俊臣拿到供词,立刻上奏武则天。武则天看后,很满意,叫来俊臣将此案转交司刑寺判刑。以前,司刑寺对侍御史转来的案件,几乎一律照准,你们说是什么罪,我就判什么罪。
为啥?没人敢得罪这帮酷吏!
没想到,这次接颜余庆案的是徐有功,一个新上仟的司刑寺丞。这人不但胆子大,而且脖子硬。徐有功看了案卷,觉得颜余庆充其量跟李冲认识,说他“通同谋反”实在有些扯。如果自己判其死罪,实在是于心不忍。
怎么办呢?忽然,徐有功看到桌上摆着武则天不久前刚颁发的《永昌赦令》,脑筋一转,有了!赦令之中,有“魁首”和“支党”字样。“魁首”斩立决,“支党”则是流放。
于是,徐有功大笔一挥,援引《永昌赦令》条款,判颜余庆为李冲谋反案的“支党”,没收财产,颜及家人流放三千里,免去死罪。
果然,这一判决,惹恼了来俊臣,这小子立刻上奏武则天,说徐有功徇私枉法,袒护罪犯,请求将颜余庆按谋反魁首处斩,武则天准奏。
第二天,早朝,武则天听取汇报。没等来俊臣等人开口,徐有功出班奏道:“颜余庆一案,扣请陛下再斟酌一下。颜与李冲虽然有些关系,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参与谋反,按照《永昌赦令》,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漏网的支党而已。所以,应该判处流放。”
武则天一看,一个司刑寺丞,从六品的小官,竟然敢否定自己的敕令,而且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指责自己违背《永昌赦令》,胆够肥的呀。武则天怒气冲冲地问:“那你说,什么叫魁首?”
徐有功答:“魁者,头领也;首者,主谋也。”
武则天又问:“颜余庆难道不是魁首?”
徐有功答:“就他?一个小小县尉而已,哪有资格做魁首!他要是魁首,李冲被杀时就该伏法了。”
武则天越来越生气,又问:“他与李冲书信往来,难道不是同谋?”
徐有功道:“谁查获书信了?口供也只是承认他跟李冲认识,偶尔通通书信,但那不过是礼节上的寒暄罢了,怎么能说是谋反呢?”
武则天问一句,徐有功顶一句,而且义正辞严,毫无惧色,把在场的文武大臣都吓坏了,很多人给他使眼色,让他别说了,免得引火烧身。可是,徐有功神情自若,没有丝毫惧怕。
刚开始,武则天怒气冲天,后来,感觉徐有功挺有意思,做人有点胆识,于是,语气缓和下来,对徐有功说道:“咱俩别争啦,颜余庆是不是支党,爱卿再去调查调查,然后据实上奏吧。”
嘿,武则天很聪明,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散朝之后,徐有功再审颜余庆,然后,以“支党”之罪上奏武则天,建议流放三千里。很快,就获得了武则天的批准。
这个故事,记录在《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中国历代文人风趣小故事全集》。很明显,徐有功这是抗上行为,在职场,这个风险很大。好在,武则天还是爱惜人才的,如果他遇到糊涂的领导,一定是人诛族灭的下场。
从这一点说,武则天还是很有领导智慧的,它虽然重用小人,比如来俊臣和周兴一帮酷吏,但是并不妄杀好人,比如狄仁杰和徐有功。这就是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平衡之术,用小人打击敌人,用好人制约小人,如一来,自己的位置才会稳固。
(来源:管理那点事)[/cp]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18 07:35回复
    好文章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19 15:25
    回复


      IP属地:广东3楼2021-11-19 16:32
      回复
        等着坐牢吧 ,憨 批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8-19 14:1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