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位眼科权威专家、教授参与了本场大会。11月20日眼视光专场成功在线上举办,30余位知名医院的教授和行业专家,在此次专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题讲座。
在本次专场的“爱德华医生护眼灯专题”时段,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李仕明副教授与爱德华医生卢思伯总经理,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光节律协同化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近视防控新概念:近红外红光与日常照明运用》主题,从光照及红光对近视防控的作用,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光节律协同化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李仕明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眼耳医院访问学者。擅长常见眼病如屈光不正、青光眼、白内障和高度近视的临床诊治。长期从事儿童近视的防治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和发生机制,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个儿童近视队列研究“安阳儿童眼病研究”,对临床常见近视干预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评估,被纳入美国2018年最新版的眼科临床指南。

(李仕明副教授)
在专题会中,李仕明副教授从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人对光的协调适应性出发,讲述了光的发热和化学作用,以及光节律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中间还提到牛顿的趣闻轶事:牛顿当年为了研究眼睛与光的关系,曾长时间直视太阳,差点致盲,在暗室里三天才恢复视力。
之后牛顿又在笔记里写道:“我用一把钻顶住眼眶骨头和眼睛之间,尽可能地接近眼球处。将钻子的尖端挤压眼球的后面,使我的眼球突出,就会看到好一些白的、黑的和有颜色的光环……”
李仕明副教授对这种研究精神表达了诚挚的敬意。
近视致病原因和防控手段
李仕明副教授讲到,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其中又以环境因素为甚。在环境因素中,近距离工作时间过长、户外活动时间少、光照环境差都会导致近视发生,所以防控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发生
这些年,通过对大量近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是抑制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保护因素,根据他在安阳的近视流调和其他相关调研,显示户外活动少的儿童比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儿童更易发生近视。
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尤其是对于前者,具有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户外活动能接触太阳光,合成维生素D,眼睛远眺放松,可以起到调节周边焦离和瞳孔焦深等作用。
光照环境
光照环境主要是指室内照明环境。李仕明副教授讲述了目前读写台灯的相关要求,包括照度要达到国A、国AA级,夜晚色温不宜高于4000K,噪声不大于25dB,所有发光部件的表面亮度不大于2000cd/m2 ,频率不低于1250 HZ,且显色指数不小于80等,同时也要警惕眩光对眼睛的危害。
随后他就光节律对屈光的影响,进一步分层讲述了相关的专业研究实验,提出光节律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以及重大意义。

近视防控新概念:近红外红光与日常照明运用
爱德华医生总经理卢思伯先生表示,病理性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但从假性近视到病理性近视中间有很长时间能够利用,父母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建立“视力需要被护理”和“预防胜于治疗”的正确观念,做好孩童的近视防控工作。

(卢思伯先生)
科学研究发现,4-12岁的孩子屈光发育快,自我独立意识也开始觉醒,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时期。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展开预防性光能疗法,要从“打造”、“改变”、“补充”三个维度打造,以达到对孩子进行有效近视防控的效果。
打造健康照明学习环境
根据《2020年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近视率达到65%,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青少年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照明环境中。
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大量学生开展线上教学,在人群、家庭、生活条件、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想要打造健康的照明环境,普通台灯可能无法胜任,因为不同年龄段孩童的眼睛对光的感知度均不同,选择针对不同年龄设计的专业护眼灯是关键。
爱德华医生在这方面做的不仅是要符合国家照明要求,而且还要为孩子眼视力健康提出更高要求,做出更多贡献。
学习行为改变
孩童学习行为要讲究劳逸结合,根据JAMA「2015年: 光照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因果关系」以及NIH 「2017年学习时间与视力」的报告结论:学习45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以达到眼睛休息和恢复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让眼睛去接触自然光,这对近视防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自然光中含有大量对身体和眼睛有益的红光。

低功率NIR红光护理
根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研究表明,每天3分钟接受红外波中特定的NIR光波照射,能有效抑制并修复视网膜粒线体的受损与老化,对视力有明显的延缓作用,尤其是蓝光所造成的损害。
对眼睛视觉细胞来说,红光的主要作用就如「维他命」能促进新陈代谢、细胞自我修复和电感讯息传递。而且它的安全性参考了IEC 62471标准即10mW/cm和NASA标准即2mW/cm等,就目前来看,国内外还没有近红外对视力产生伤害的案例。

在本次年会的眼视光专场“爱德华医生护眼灯专题”讲座最后,卢思伯先生表示,促进“补充红光维他命”融入日常照明,并协助设立相关行业标准,有效开展针对孩子们的预防性光能疗法,做好近视防控,帮助更多孩子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爱德华医生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和企业责任。
在本次专场的“爱德华医生护眼灯专题”时段,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李仕明副教授与爱德华医生卢思伯总经理,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光节律协同化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近视防控新概念:近红外红光与日常照明运用》主题,从光照及红光对近视防控的作用,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光节律协同化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李仕明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眼耳医院访问学者。擅长常见眼病如屈光不正、青光眼、白内障和高度近视的临床诊治。长期从事儿童近视的防治研究工作,致力于探索儿童近视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和发生机制,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个儿童近视队列研究“安阳儿童眼病研究”,对临床常见近视干预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循证医学研究评估,被纳入美国2018年最新版的眼科临床指南。

(李仕明副教授)
在专题会中,李仕明副教授从光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人对光的协调适应性出发,讲述了光的发热和化学作用,以及光节律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中间还提到牛顿的趣闻轶事:牛顿当年为了研究眼睛与光的关系,曾长时间直视太阳,差点致盲,在暗室里三天才恢复视力。
之后牛顿又在笔记里写道:“我用一把钻顶住眼眶骨头和眼睛之间,尽可能地接近眼球处。将钻子的尖端挤压眼球的后面,使我的眼球突出,就会看到好一些白的、黑的和有颜色的光环……”
李仕明副教授对这种研究精神表达了诚挚的敬意。
近视致病原因和防控手段
李仕明副教授讲到,近视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导致,其中又以环境因素为甚。在环境因素中,近距离工作时间过长、户外活动时间少、光照环境差都会导致近视发生,所以防控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发生
这些年,通过对大量近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户外活动是抑制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保护因素,根据他在安阳的近视流调和其他相关调研,显示户外活动少的儿童比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儿童更易发生近视。
户外活动能预防近视发生,延缓近视进展,尤其是对于前者,具有重要作用。究其原因是户外活动能接触太阳光,合成维生素D,眼睛远眺放松,可以起到调节周边焦离和瞳孔焦深等作用。
光照环境
光照环境主要是指室内照明环境。李仕明副教授讲述了目前读写台灯的相关要求,包括照度要达到国A、国AA级,夜晚色温不宜高于4000K,噪声不大于25dB,所有发光部件的表面亮度不大于2000cd/m2 ,频率不低于1250 HZ,且显色指数不小于80等,同时也要警惕眩光对眼睛的危害。
随后他就光节律对屈光的影响,进一步分层讲述了相关的专业研究实验,提出光节律对屈光发育和健康的影响以及重大意义。

近视防控新概念:近红外红光与日常照明运用
爱德华医生总经理卢思伯先生表示,病理性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但从假性近视到病理性近视中间有很长时间能够利用,父母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建立“视力需要被护理”和“预防胜于治疗”的正确观念,做好孩童的近视防控工作。

(卢思伯先生)
科学研究发现,4-12岁的孩子屈光发育快,自我独立意识也开始觉醒,是近视防控的黄金时期。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展开预防性光能疗法,要从“打造”、“改变”、“补充”三个维度打造,以达到对孩子进行有效近视防控的效果。
打造健康照明学习环境
根据《2020年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近视率达到65%,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之一便是青少年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照明环境中。
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大量学生开展线上教学,在人群、家庭、生活条件、气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想要打造健康的照明环境,普通台灯可能无法胜任,因为不同年龄段孩童的眼睛对光的感知度均不同,选择针对不同年龄设计的专业护眼灯是关键。
爱德华医生在这方面做的不仅是要符合国家照明要求,而且还要为孩子眼视力健康提出更高要求,做出更多贡献。
学习行为改变
孩童学习行为要讲究劳逸结合,根据JAMA「2015年: 光照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因果关系」以及NIH 「2017年学习时间与视力」的报告结论:学习45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以达到眼睛休息和恢复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课外活动,让眼睛去接触自然光,这对近视防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自然光中含有大量对身体和眼睛有益的红光。

低功率NIR红光护理
根据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眼科研究所研究表明,每天3分钟接受红外波中特定的NIR光波照射,能有效抑制并修复视网膜粒线体的受损与老化,对视力有明显的延缓作用,尤其是蓝光所造成的损害。
对眼睛视觉细胞来说,红光的主要作用就如「维他命」能促进新陈代谢、细胞自我修复和电感讯息传递。而且它的安全性参考了IEC 62471标准即10mW/cm和NASA标准即2mW/cm等,就目前来看,国内外还没有近红外对视力产生伤害的案例。

在本次年会的眼视光专场“爱德华医生护眼灯专题”讲座最后,卢思伯先生表示,促进“补充红光维他命”融入日常照明,并协助设立相关行业标准,有效开展针对孩子们的预防性光能疗法,做好近视防控,帮助更多孩子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是爱德华医生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和企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