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459贴子:2,992,162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子之迂也。试〔直〕言之。
过程一物。三十辐共一毂,——制作过程也。当其无,——过程之成功矣。有轮之用也,——有轮焉,以致於有〔过程〕轮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制作过程也。当其无,——过程之成功矣。有埏器之用也,——有埏器焉,以致於有〔过程〕埏器之用也。凿户牗,——制作过程也。当其无,——过程成功矣。有室之用也,——有室焉,以至於有〔过程〕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制作过程形成人工物及其有用性,制作过程成功後,此物进入实际使用过程。
以此。请批评指教为盼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21 13:23回复
    老子一般是以浅显的事情,引出他要讲的观点。前面是铺垫,后面是观点。楼主应该通过汇总一般的事情,抽血象出真正的观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21 18:21
    收起回复
      万物生与有,有生与无。自然万物的有无、虚实存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诸多具体事物也存在有无、虚实两方面属性。老子阐述这段话说明虚实这两方面属性不可分割、孤立地看待。因为这两方面属性共同发生作用才能构成事物的特性、用途。


      IP属地:福建4楼2021-11-22 09:40
      收起回复
        具体可以参考下我在其它论坛的译注
        http://bbs.tianya.cn/post-666-48954-1.shtml


        IP属地:福建5楼2021-11-22 09:42
        收起回复
          徐公子胜治的小说《太上章》中有一个章回《传灯》形象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IP属地:上海6楼2021-11-22 14:25
          回复
            若山点了点头,似是自言自语道:“世上原先并没有灯,直至有人创造了它,然后才有了一种名叫灯的东西。但无论人们清不清楚什么是灯,将碟子、草茎、火麻籽这么用,它就会出现,然后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字,比如叫做灯。也就是说,在世上根本没有灯之前,其实灯已经存在了,只看人们知不知道它,又能不能发现它、点亮它。如此看来,这世上的万事万物在没出现之前,其实都早有其存在的道理,否则它们就不会出现。万事万物之间的玄妙、无论我们知不知道、知道多少,它就一直在那里。”——摘自徐公子胜治《太上章》之《传灯》


            IP属地:上海7楼2021-11-22 14:31
            收起回复
              【将碟子、草茎、火麻籽这么用,它就会出现,然后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字,比如叫做灯】就是【造灯】,
              【在世上根本没有灯之前】就是【当其无】,
              【其实灯已经存在了】就是【有灯之用】。


              IP属地:上海8楼2021-11-22 14:36
              收起回复
                灯被造出来之后,就是【有之以为利】。利,既得者也。
                灯虽然还没有被造出来,但是造灯的能力却已经存在了,就是【无之以为用】。用,可施行也。


                IP属地:上海9楼2021-11-22 14:43
                回复
                  由此也可明白《坛经》所说【本自具足,能生万法】。
                  【本自具足】的【能】就是隐而不显的【用】。
                  一旦施行了这个【可施行也】的【用】,就成为了既得之【利】。


                  IP属地:上海10楼2021-11-22 14:52
                  回复
                    二楼层主的观点正确。
                    作者本章的观点就是教育大丈夫学生,虚怀空容,犹如橐龠,方能包容万物,成为治世有用之才: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仍然是帝王术。其他注解皆错。实心无空,就没有车、屋、器、帝才等用处和利益了。
                    此外,至今为止,此章的注解儒解全错。


                    IP属地:北京11楼2021-11-22 15:53
                    收起回复
                      谢谢指正。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11-22 16:04
                      收起回复
                        0、当其无
                        *「三十辐共一毂矣,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矣,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矣,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而·以
                        而跟以或有異,实难区以别矣。
                        埏埴而为器。*埏埴以为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有之而为利,无之而为用。
                        2、为
                        为器,为利,为用。这种为是同一个东西。他是认为嗎。绝对不是。
                        他是始·先与後这种(类时序)连动(而·以)的句法後者,或是动作跟结果复合体中的结果。古句法打包到现代词法。
                        3、利用
                        所谓利用一词,最长的展开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用。利-的贡献,关乎用处。以此。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11-22 17: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