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铁楼吧 关注:9贴子:36
  • 3回复贴,共1

夏振业的传说

收藏回复

  • 115.52.205.*
夏振业的传说
夏振业,河南新野兴隆观街北夏铁楼村人氏,生活在清政府垮台、日寇侵略中国的战乱年代。在那动荡的岁月里,夏振业以其特有的机智和胆识,由普通农民逐步成为一方绅士,可谓庞振坤第二。
身为地方绅士的夏振业,敢做敢为、豪爽仗义。他在传统戏剧的推广发展、勇为乡邻排解纠纷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人无完人”,做好事的同时,他也曾为谋一己之私有诸多不端行为,人们对其“才华”颇有微词。因而在人们的传说中,他多是“泼皮无赖”形象。
传说,夏振业出生时家境平平。他13岁时,家里送他到新野歪子一个紧靠白河的戏班学习唱戏。由于他天资聪颖,又能吃苦耐劳,进步很快,学不到两个月,唱念作打,惟妙惟肖。班主见他是块唱戏的料,便刻意培养,恩宠有加,经常给他“吃小灶”,专门给他传授一些看门绝技。学戏一年多,夏振业便成为戏班的“台柱子”,生、旦、净、末、丑样样拿手。
随着年龄的增长,夏振业认识到:跟着戏班唱戏只能填饱肚子,经常四处奔波,挣不了几个钱,终究不能出人头地。而且“戏子”当时也属“下九流”的行当,就向待他慈父般的班主提出回家改行。班主觉得他这样极具戏曲天赋的人才,放弃戏曲实在可惜,就竭力劝阻,并提出:愿意将两套道具中的其中一套,无偿赠送于他,让他回家也办个戏班子。
夏振业回到家乡后,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招齐了演员,聘请了乐师,成立了自己的戏班,为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此,夏振业以唱戏为业,逐渐发迹,成为一方绅士。他在为乡邻排忧解难方面,也有不少趣闻。
传说有一年,兴隆观街东边的李八村有户人家,在三十里屯做生意时被当地同行诬陷。三十里屯这家人把李八村人告到了南阳县政府。县政府决定三天后在瓦店乡公所设公堂审理此案。
三十里屯这人,很是富庶,也有些关系。为了挤走李八人的生意,早已上上下下都买通了,连瓦店乡公所的“站班”人也受了他的好处。李八村这家得知这一切,很是着急,便央求夏振业帮忙把这事摆平。
夏振业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思索片刻,对央求他的人说:“你放心吧!我生办法让他三十里屯的人主动撤诉!”
李八人甚是担忧:“你有把握吗?”
夏振业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
案子开审前一天,夏振业来到瓦店乡公所。乡公所有人认识他就是夏铁楼那个“土绅士”,并不把他放在眼里,问他有什么事。
夏振业微微一笑:“借电话一用。”
那时乡公所机关已安装了手摇电话机。夏振业摇了电话,道:“请接南阳县政府,找刘县长。”
电话通了,别看夏振业和当时的县长素不相识,但他凭借多年演戏的功力,他竟与县长聊开了:
“老弟呀,前天在南阳,咱们本来约好下馆子的。可是我左等右等直到晌午错,也不见老弟你的影子!你老弟当球个县长真恁忙么?”
电话那头的县长,一时也想不起前天是否曾与人有约,只得敷衍道:“……啊……对不起啊!确实太忙了。”
夏振业将计就计:
“那……晚一天你就得请老哥我了!我把你嫂子带上,你也带上弟妹,好好拍拍。可别再忘了!啊……哈哈……啊!还有一个事……明天你不是要来瓦店审案么,李八可是咱一哥们儿哪!我不便到场,你关照一下……哦,行行行……到时候再说吧!就这样了啊!南阳见!南阳见……”
在场的乡公所人听了这番话,脸色大变,他们心说:乖乖啊!看不出这家伙和县长怪熟呢!三十里屯这钱,是万万使不得的。
夏振业前脚刚走,他们派人后脚就赶到三十里屯,劝三十里屯下午就到南阳撤了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夏振业的名声,从此也就传开了.



1楼2010-05-03 21:30回复
    我来夏铁楼吧串个门


    禁言 |2楼2010-05-13 13:16
    回复
      我来夏铁楼吧串个门


      禁言 |3楼2010-05-13 16:35
      回复
        夏氏家族的骄傲!


        禁言 |4楼2010-06-09 07: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