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子写诗
—— 梁鹤秀
宋代哲宗年间(公元1086—1100年),有个宗室子弟很爱写诗,他曾经写过一首五律《即事》,诗云:“日暖看三织,风高斗两厢。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泼听琵梧凤,馒抛接建章。归来屋里坐,打死又何妨。”
从形式来看,这首诗基本符合五言律诗的声律要求,但五言律诗更讲究意境,而不是罗列日常琐事。宋宗子以为写诗只要符合格律就能成其为诗,就罗列了一大堆事情,一句一事,短短的四十个字,竟然叙述了八件事,难怪正在实施灸疗的宋哲宗皇帝听到这首诗,竟笑得不能继续灼艾了。我们不妨听听宋宗子对自己的这首五律是如何解释的。
据宋宗子自我解释,他是看到有三只蜘蛛在屋檐下织网,所以写了“日暖看三织”,又看到有两只麻雀相斗于两厢廊之间,就写了“风高斗两厢”。再看到死青蛙肚子翻出来好似一个“出”字,蚯蚓死了状如“之”字,于是有了“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之句。正在吃泼饭,听到邻居弹奏琵琶曲《凤栖梧》,是“泼听琵梧凤”之意。吃馒头未毕,听看门人传报有建章秀才来访,扔下馒头赶紧去接待,是“馒抛接建章”之意。接客归来回屋坐下,见室内门上画的钟馗打鬼图,就信口而说“归来屋里坐,打死又何妨。”
这样的一首诗,若不是他自我解释,能看懂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人。全诗一味罗列,毫无意境可言,更谈不上虚实相间、深浅互衬、跌宕起伏了。今日作诗者,切不可学宋宗子的写诗方法。
—— 梁鹤秀
宋代哲宗年间(公元1086—1100年),有个宗室子弟很爱写诗,他曾经写过一首五律《即事》,诗云:“日暖看三织,风高斗两厢。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泼听琵梧凤,馒抛接建章。归来屋里坐,打死又何妨。”
从形式来看,这首诗基本符合五言律诗的声律要求,但五言律诗更讲究意境,而不是罗列日常琐事。宋宗子以为写诗只要符合格律就能成其为诗,就罗列了一大堆事情,一句一事,短短的四十个字,竟然叙述了八件事,难怪正在实施灸疗的宋哲宗皇帝听到这首诗,竟笑得不能继续灼艾了。我们不妨听听宋宗子对自己的这首五律是如何解释的。
据宋宗子自我解释,他是看到有三只蜘蛛在屋檐下织网,所以写了“日暖看三织”,又看到有两只麻雀相斗于两厢廊之间,就写了“风高斗两厢”。再看到死青蛙肚子翻出来好似一个“出”字,蚯蚓死了状如“之”字,于是有了“蛙翻白出阔,蚓死紫之长”之句。正在吃泼饭,听到邻居弹奏琵琶曲《凤栖梧》,是“泼听琵梧凤”之意。吃馒头未毕,听看门人传报有建章秀才来访,扔下馒头赶紧去接待,是“馒抛接建章”之意。接客归来回屋坐下,见室内门上画的钟馗打鬼图,就信口而说“归来屋里坐,打死又何妨。”
这样的一首诗,若不是他自我解释,能看懂的人恐怕没有几个人。全诗一味罗列,毫无意境可言,更谈不上虚实相间、深浅互衬、跌宕起伏了。今日作诗者,切不可学宋宗子的写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