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6年开始养黑虫,算是萌新,一直用叫罐养着,晚上到家了听听叫,收拾收拾,喂喂食就很满足。记的第一对儿罐子是从十里河赵老师那里买的一名家茶老腰鼓,喜欢的不得了,后来慢慢就迷上收集叫罐。
经自己查的资料,黑虫用叫罐养的方法追溯历史可能也就最多四五十年,而那会儿的玩家,现在大多年事已高,也不太会在网络交流,所以关于老叫罐的信息少之又少,老罐子流通也不太多,并且作为实用器这么多年的磕磕碰碰,好品相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淘老罐子也算是一个乐趣。
随着入手罐子的增加,慢慢发现一个问题,几十年前或十几年前的某一师父的罐子,从泥质选择、砸底材质,罐子重量,敲击的声音等等(本人知识不足,不懂什么具体泥质和是不是柴窑烧制,只能从最肤浅的表面分析)和现在还卖着的这位大师的罐子已完全不同!如果不是罐下面的款儿,不是那个什么店铺授权书,根本没法想象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可现在网络交易活跃的,还都是这样五颜六色、烧的跟瓷器一样增光瓦亮,沉甸甸,敲起来刚音儿十足的盖着师傅名字的罐子,文案也多是大师,天津罐,精细,出叫好什么的。
不想说什么孰好孰坏,玩龄久一些的前辈应该心里都有称。一个只剩人名章儿的罐子,是否还有这位师傅曾经对叫罐的热爱与坚持呢?#叫罐##油葫芦#


经自己查的资料,黑虫用叫罐养的方法追溯历史可能也就最多四五十年,而那会儿的玩家,现在大多年事已高,也不太会在网络交流,所以关于老叫罐的信息少之又少,老罐子流通也不太多,并且作为实用器这么多年的磕磕碰碰,好品相的也寥寥无几。所以淘老罐子也算是一个乐趣。
随着入手罐子的增加,慢慢发现一个问题,几十年前或十几年前的某一师父的罐子,从泥质选择、砸底材质,罐子重量,敲击的声音等等(本人知识不足,不懂什么具体泥质和是不是柴窑烧制,只能从最肤浅的表面分析)和现在还卖着的这位大师的罐子已完全不同!如果不是罐下面的款儿,不是那个什么店铺授权书,根本没法想象是同一个人的作品。可现在网络交易活跃的,还都是这样五颜六色、烧的跟瓷器一样增光瓦亮,沉甸甸,敲起来刚音儿十足的盖着师傅名字的罐子,文案也多是大师,天津罐,精细,出叫好什么的。
不想说什么孰好孰坏,玩龄久一些的前辈应该心里都有称。一个只剩人名章儿的罐子,是否还有这位师傅曾经对叫罐的热爱与坚持呢?#叫罐##油葫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