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吧 关注:42贴子:633
  • 0回复贴,共1

现代汉语中对于普通话的定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普通话是中国汉族各方言地区和各民族之间的交际用语,同时现在汉语普通话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是一种国际交际语。
普通话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语音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要统一语音,必须要以一个地方的方言作为标准,不能是虚拟出来或者各种拼凑起来的语音,也不能就以整个北方话地域的语音为标准,各个地方方言的分钱还是相当大的,所以要规定以一个地点方言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作为标准的北京语音本身,要排除一些特殊的土音成分。如北京土话把“和”读成“旱”、“害”,“我和他”、“他和我”读成“我旱他”、他害我”。
普通话既然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那么每个汉字的北京读音就应该是确定的。但由于各种原因,有一些字在北京话中的读音并不一致。如“波浪”,会读成polang ;“跳跃”会读成tiaoyaI。想这样的异读字北京话中有好几百个,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已对一部分字的读音进行审定,确定其一种读音为规范。在北京语音中,轻声和儿话特别多,也都进行了调查和规范。

2.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最广,使用但是人口最多,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要舍弃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例如四川的“抄手”(馄饨),山西、陕西一带的“婆姨”(老婆),北京话“老爷儿”(太阳)、“丫子”(脚)等等这些词。地方色彩太浓厚,没有必要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语词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的词。如:诞辰、沙发、咖啡等。
词汇的规范化,还要注意抵制生造词。抵制并不是反对,相反造新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造新词完全是任意拼凑,我们必须予以抵制。

3.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所谓“典范的著作”,是指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著作。这种著作在语言规范的巩固和发展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毛泽东、鲁迅以及现代许多著名作家的著作。
所谓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是说既是白话文,有时现代的。因为早期的白话文作品,有些地方已不合现代语法规范了。
语法规范还必须是典范的现在白话文著作中“一般用例”,也就是最有普遍性的用例。因此我们就得舍弃其中特殊的用例,而接受一般的用例。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共同语。说好普通话对学习汉语和社会化进程有重要的意义。


IP属地:海南1楼2021-11-30 11: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