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原贴地址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20/10/8250148_822859909.shtml
长沙城内,湘江穿城而过,千百年来的泥沙堆积在江心形成了一座长约5公里的江心岛,它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橘子洲。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渐被世界列强们撬开,处于中国腹地的湖南也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大批来自异域的身影:英、日、美、俄、德等国的官员、商人、传教士和医生纷纷在橘子洲上建立起领事馆和洋楼别墅,橘子洲一时成为洋人的乐园。老哈特曼自然也很喜欢这座美丽的小岛,于是他在这里买下一块地并盖起房子。
而对于两个小家伙来说,这座四面环水的小岛无疑是充满欢乐的伊甸园,会给他们的幼年带来更多的奇妙经历。事实上,哈特曼对于生活最早记忆就是集中在树木阴郁的江心岛上。这里有很多天然的草场,未受破坏的美景和僻静的小河湾。后来哈特曼在成年后依旧十分怀念在橘子洲那段短暂而美好的幼年时光,但是这种东方特有的田园生活注定不会长久。
图1的两层屋子是橘子洲上老哈的诊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e17e61aa5dcd100cd9cf829428a47be/4fb1f21373f082024f7fdd2816fbfbedaa641b36.jpg?tbpicau=2025-03-01-05_86183a9f3e4e08d046ac30ae45ccbbe2)
图2看镜头的小孩就是哈特曼,坐椅子上的是赵妈。老哈,小哈他妈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adc596a8cea15ce41eee00186023a25/d42b0c2eb9389b507625d7bdc035e5dde5116e05.jpg?tbpicau=2025-03-01-05_419de5753f686025fe1b1333e903155d)
图3蹲着的是哈特曼,黑衣的是赵妈的儿子,哈特曼管他叫赵哥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c7c01e41eb5c9ea62f303ebe53bb622/b61d15d12f2eb938a3b74d1d90628535e7dd6f05.jpg?tbpicau=2025-03-01-05_36a491ece3ae08a13d6b6f9c6b644291)
埃里希·哈特曼和弟弟自1924年9月随母亲来到长沙,到1928年离开,在中国一共呆了近4年时间。在这期间,哈特曼兄弟俩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幼年时光,同时还有一位中国人让其难以忘怀,那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湖南保姆赵妈。埃里希后来回忆说,赵妈是一位相当能干的女人,不仅负责打理他家的家务活儿,很多时候还要照顾他们兄弟两人。赵妈的脸上随时都洋溢着热情的微笑,她有一个儿子,比埃里希·哈特曼大三岁,赵妈上班时他也呆在诊所成为哈特曼兄弟俩的玩伴,他们都叫他赵哥。当埃里希·哈特曼在1928年离开中国的时候,他的汉语比德语说得还好。刚刚回国的哈特曼德语说得结结巴巴,却能用长沙的俚语骂人。
PS:1925年的秋天,当年幼的哈特曼小朋友在橘子洲奔跑的时候,一位下巴有颗痣的湖南青年,也在这个岛上挥毫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两个历史人物这一刻近在咫尺,随后又各自天涯。小哈跟妈回德国,这位青年也走向了井冈山。
道无缘?跨越半个地球的偶遇,道有缘?不知是否互道一声,你好。
橘子洲依然怡静,也许,在等待着下一组历史人物的出现。
长沙城内,湘江穿城而过,千百年来的泥沙堆积在江心形成了一座长约5公里的江心岛,它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橘子洲。随着中国的国门逐渐被世界列强们撬开,处于中国腹地的湖南也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大批来自异域的身影:英、日、美、俄、德等国的官员、商人、传教士和医生纷纷在橘子洲上建立起领事馆和洋楼别墅,橘子洲一时成为洋人的乐园。老哈特曼自然也很喜欢这座美丽的小岛,于是他在这里买下一块地并盖起房子。
而对于两个小家伙来说,这座四面环水的小岛无疑是充满欢乐的伊甸园,会给他们的幼年带来更多的奇妙经历。事实上,哈特曼对于生活最早记忆就是集中在树木阴郁的江心岛上。这里有很多天然的草场,未受破坏的美景和僻静的小河湾。后来哈特曼在成年后依旧十分怀念在橘子洲那段短暂而美好的幼年时光,但是这种东方特有的田园生活注定不会长久。
图1的两层屋子是橘子洲上老哈的诊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e17e61aa5dcd100cd9cf829428a47be/4fb1f21373f082024f7fdd2816fbfbedaa641b36.jpg?tbpicau=2025-03-01-05_86183a9f3e4e08d046ac30ae45ccbbe2)
图2看镜头的小孩就是哈特曼,坐椅子上的是赵妈。老哈,小哈他妈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adc596a8cea15ce41eee00186023a25/d42b0c2eb9389b507625d7bdc035e5dde5116e05.jpg?tbpicau=2025-03-01-05_419de5753f686025fe1b1333e903155d)
图3蹲着的是哈特曼,黑衣的是赵妈的儿子,哈特曼管他叫赵哥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c7c01e41eb5c9ea62f303ebe53bb622/b61d15d12f2eb938a3b74d1d90628535e7dd6f05.jpg?tbpicau=2025-03-01-05_36a491ece3ae08a13d6b6f9c6b644291)
埃里希·哈特曼和弟弟自1924年9月随母亲来到长沙,到1928年离开,在中国一共呆了近4年时间。在这期间,哈特曼兄弟俩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幼年时光,同时还有一位中国人让其难以忘怀,那就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湖南保姆赵妈。埃里希后来回忆说,赵妈是一位相当能干的女人,不仅负责打理他家的家务活儿,很多时候还要照顾他们兄弟两人。赵妈的脸上随时都洋溢着热情的微笑,她有一个儿子,比埃里希·哈特曼大三岁,赵妈上班时他也呆在诊所成为哈特曼兄弟俩的玩伴,他们都叫他赵哥。当埃里希·哈特曼在1928年离开中国的时候,他的汉语比德语说得还好。刚刚回国的哈特曼德语说得结结巴巴,却能用长沙的俚语骂人。
PS:1925年的秋天,当年幼的哈特曼小朋友在橘子洲奔跑的时候,一位下巴有颗痣的湖南青年,也在这个岛上挥毫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两个历史人物这一刻近在咫尺,随后又各自天涯。小哈跟妈回德国,这位青年也走向了井冈山。
道无缘?跨越半个地球的偶遇,道有缘?不知是否互道一声,你好。
橘子洲依然怡静,也许,在等待着下一组历史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