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一拳吧 关注:81贴子:4,993
  • 2回复贴,共1

截拳道(JKD)革命性拳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5-05 12:12回复

         例如,李小龙以强劲有力的右手右脚居前的姿势去面对对手,这时由于在出击之前手脚便已接近了目标,故无论对手动作有多快,都会在半路遭迎击而落败。总之,我们在研习截拳道(JKD)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进行截拳道(JKD)训练的目的,就是借此迈向武道的极至。而所谓武道的极至,就是回复到高级的原始本能动作,亦即简单、自然、直接、强劲,就如李小龙1967年接受《黑带》杂志访问时所说:“在我开始学习武术之时,对我来说一拳就是一拳,一脚就是一脚。在我学习武术之后,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脚也不再是一脚。现在,当我真正了解了这门艺术之后,便又感觉到一拳仍仅仅是一拳,一脚也仅仅是一脚罢了。” 李小龙对整体劲力的运用
         整体发力也是截拳道(JKD)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不论何种形式的发力都是周身各部位相互协调运用的结果,是诸种力量的综合。例如,所谓拳打,表面上看是以拳为发力点,实质上仍然是周身整体的冲撞力,而不是手臂的局部收缩运动,故李小龙的打击威力非常巨大,作用于人体之后可给人一种“穿透感”,且震彻脏腑令人无法阻挡与抵抗。再者,截拳道(JKD)不是定点打人,而是在运动中创击对手,身无定势,手无定向,脚无定位,发力击人即可借用惯性将身体上的诸种合力与加速度合而为一,从而产生强大的毁灭性力量。      在截拳道(JKD)中,最忌手动而腰腿不动,因腰腿不动,手脚僵硬,攻击就没有足够的破坏力和杀伤力,周身亦不得灵活而至散乱。故李小龙强调手(或脚)一动,则腰、腿、脚、精神与内力均同时活动,并配合呼吸以形成一种浑身一体的整劲,从而产生极大的、可怕的打击力量。
      
    李小龙对本能的发挥运用
         李小龙一贯主张用本能的反应和直觉去完成攻防动作,而这也是对真实搏击惟一有效的应付方法。他曾经说过,当面对一个高速冲前的对手,你的脑海里可能有十种以上的应付方法,但在搏击的电火光石之瞬间,你能发挥出其中一种方法的效能吗?      所以,李小龙认为,惟一有效的方法,便是凭本能反应进行攻防。要知道搏击是残酷的,瞬息万变的,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该用何种招式,因此你必须依靠本能去应对。
         在截拳道(JKD)中,本能的动作可谓是最简捷、最正确、最直接与最具有效率的动作。在搏击中,你必须完全依靠本能的反应和直觉,这实际上也是平时训练所获得的能力产生的下意识反应。当然,对于一些传统名家来说,这可能是一种不入流的搏斗方式与理念。可是,正是这种被传统的拥护者不屑不顾的打斗方式,却远比什么招与什么式更能应付实战,除非那些鄙视“自然”、“创新”技法的人甘于接受惨败,否则,当他们在面对真正的实战时,或当他们在实战面前头破血流时,最后仍要使用这种技击方法。      因为在真正的实战或搏击中,你所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当然不会固定在某一位置上不动;也不会像师兄弟们在对拆时而让你先对峙观察,然后再策动攻防。也就是说,真正的对手是不会给你蓄势运劲或蹲身起步的时间的。因此,李小龙建议那些传统技法的研习者在与强手对抗时,应暂时抛开一切拳理与姿势是否正确的观念,而见势见机尽已所能与对手一搏到底。
         李小龙亦始终认为,武术是一门求真的艺术,在求真的道路上,无所谓正确与不正确,只须以个人的有效方法去探求和表达。况且,搏击之道绝非是限于一个人的好恶选择的,惟有每一时一刻在实践中去追寻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颇、歪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时,方可能至不败之境。当你的一切显意识的活动熄灭时,你才能达到无思无往、随心而发或随心所欲的潜意识活跃的本能进发的姿态。至此,你已无须理会用拳还是用脚,面对对手的攻防动作,只需简单的一举手、一捉足,便可给对手以致命性的创击。
      
    李小龙对精神武器的发挥与运用
         李小龙始终坚持认为,精神气势、实战技术、实战功力这三大要素是决定搏击胜败的关键因素,而精神气势又是其中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况且截拳道(JKD)是追求精神和肉体完全自由的修炼方法,其方法只求必司。换言之,打斗的成败取决于内在精神,惟有不虑不惧的搏击家,才能稳操胜券而如入无人之境。就李小龙的经验而言,咬紧牙关克服体能与意志上的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挥技术上的最大效用。在这里,纵使身心俱疲至极,但只要抱着必胜必成的决心全力赴战,则必能达到目的。
         李小龙亦认为自己是不能被击倒的,因他清楚地知道,若自己一旦倒下,则毅力和意志也会同时倒下。因此他在打斗时,身心都已升华至极,他认为纵使皮绽肉裂,也要致敌人于死地。对此,他会进攻、进攻、再进攻,直至对手倒地不起时为止。此外,李小龙还会像野兽般盯紧对手,而这种慑人的“兽性”和灼人的目光,曾多次令受创不深的对手不战而败或俯首称降。李小龙也常对报界说:“我即使倒地不起,也要带着胜利死去。”亦即“宁可死,不可败”。如此,取胜夺魁自是早已在预料之中。


    3楼2010-05-05 12:13
    回复


      4楼2010-05-05 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