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买一本书而想到的一些事情
-----------------------------------
由题目可知,事情自然是从我自当当上买了一本书说起.。[尽管不是狼的书,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也知道,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三〇三〇,十〇桃〇>,作者是唐XXX。]
原先知道这书实体化走的是磨铁,我还是很为唐XXX而欣慰。沈浩波的公司还是不错的,起码不会胡乱吓搞
青春文学在图书市场是块饱和度相当高的大蛋糕。
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私人文化公司在做。先由公司与作者签订作品专属合同和使用许可合同,公司购买到一个书号,再与相熟的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印刷、上架这些也一律是由文化公司来操作,而青春文学最大的销售途径就是网络。
由此可见,文化公司在其中是充当了一个导爷的角色。
这是我第一次购买内地的青春文学类书籍。
拿到书,说实话,我很惊讶,也很失望。
从纸张,到印刷,到排版,手摸眼看就会有一个初步印象。。。那就是,非常之糟糕。
不多解释,好的正文印刷纸张,是洁白有光泽的,手感细腻;优秀的排版会尽量做到避闪开每行最末端的标点,彩色印刷套印边缘清晰,黑白层次明显,字迹深浅度一致……
这不是假书,更不是盗版不是同人印刷品,而是本经二百八出版了的,是本上架销售的书。
翻开版权页,就更是吓人。
居然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并且版权页上全无印数。
文化公司做这种青春文学类的,一般来说,是3千本。(台湾那边1000本)
卖了这么久,我到现在如今才买,居然还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那么可想而知,签下版税合同的作者本人在结稿酬的时候,是多么的被文化公司坑骗了。
公司隐瞒印数,这也只是江湖小伎俩中一招而已。
公司总是有很多手段在合同中用不明显的手法来诓骗和克扣稿酬的,虚报印数仅仅是最基本浅显的。
这里需要做个解释:
一本书,后面标注的定价是直接涉及到版税方式拿稿酬的作者收入的[而从创作开始到最后拿到稿酬,周期长之又常,有良心的公司还会在文稿完成定下出版时给与百分三十的预付稿酬,但完全结帐需要等到图书上市开始销售后三个月,因为资金回笼的问题]。
印数是版权页上标注的印刷数量,版税是支付稿酬的一种方式,按照某个百分比乘以印数乘以定价所得。
文化公司把书给一级销售商,如当当卓越新华书店,一般是按照定价的4.5到5.5折走的。
而作者的版税合同,签在5个百分点到10个百分点。有NB神通的能签到15个的,但基本上不是吃青春文学饭的[貌似GJM签到15个,不过他是吃SHI的。]台湾的版税比大陆高一点点,但上的税更多更重,而且基本上没发避税,所以算来下其实差不多,而且台湾不会在印数上作手脚,因为就那么点点地小销量,隐瞒了就变成零了。
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设计公司,弄出来的比较像样的封面是收人民币1000到2000左右。台湾的价格底一些,人民币折完税之后800吧!
一个书号,2、3万。台湾的我不清楚。
印刷、排版这边的价格我不清楚,肯定必须直接和纸张质量以及排版优劣程度有关系。
话说到这个程度,其中的利润请大家自己去体会。
而作者真正的收益更是请大家自己去做比较。
上面稀里哗啦的赘述做了一大堆。
我想说明的问题只有一个:作者看似是在赚钱,其实是赚不到什么钱的;靠这个养家糊口的人并非是作者,或者说作者根本无法靠这笔收入来养家糊口[钱非常少,周期又过于漫长]。
出书,并非是每个作者的最初写文目的,但却是所有作者都期待的一个美好心愿。
买书,并非是每个读者都要履行的义务,但却是表示对作者喜爱的一种支持方式。
记得很久以前和狼聊过一次。
我问她如此惨淡,为什么还会继续坚持网路创作。
她说:可以直接看到大家的反馈,交流,这样很幸福。
我从挺早开始就在看狼的文了,确切来说,边躲边爱,无非爱恨,无处可寻,一直都在鲜潜水,马甲用了就扔,遇到高考什么人生大事就停下来,事情过了之后,还会回去看文。
那时候西〇很风光,晋〇还不知为何物,榕〇也还在,露〇〇也不像现在这样注册困难。
慢慢地,发现自己曾经喜欢过的那批作者一个一个的从那里消失,蝙蝠转了方向,VEGA留下个惊天巨坑,风起涟漪正式告别。
很多听都没听说过的作者在各自的位置上红火着。
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个口味怀旧的猥琐老头子,慨叹于DM市场狭窄,生存艰难。
也意识到,我喜欢的作者就剩下这一个人了——蓝淋。
08年我再次回到鲜的时候,忍不住注册现在的这个ID,跑进了蓝吧里,写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然后自己又有事很忙,消失了。
10年的这个春天,我又回到鲜网了,特地给朋友打了电话问发生什么事情,听她说了很久,才明白过来。
我没有立场表示什么,然而……
算起来,狼快写了将近十年了。
当一个偶尔弄两篇小同人小评论的追文的人,我都是不合格的。
对于,作为写文的狼来说,十年是什么意义?
我们来了又去,狼一直在那里
-----------------------------------
由题目可知,事情自然是从我自当当上买了一本书说起.。[尽管不是狼的书,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也知道,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三〇三〇,十〇桃〇>,作者是唐XXX。]
原先知道这书实体化走的是磨铁,我还是很为唐XXX而欣慰。沈浩波的公司还是不错的,起码不会胡乱吓搞
青春文学在图书市场是块饱和度相当高的大蛋糕。
现在,绝大多数都是私人文化公司在做。先由公司与作者签订作品专属合同和使用许可合同,公司购买到一个书号,再与相熟的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印刷、上架这些也一律是由文化公司来操作,而青春文学最大的销售途径就是网络。
由此可见,文化公司在其中是充当了一个导爷的角色。
这是我第一次购买内地的青春文学类书籍。
拿到书,说实话,我很惊讶,也很失望。
从纸张,到印刷,到排版,手摸眼看就会有一个初步印象。。。那就是,非常之糟糕。
不多解释,好的正文印刷纸张,是洁白有光泽的,手感细腻;优秀的排版会尽量做到避闪开每行最末端的标点,彩色印刷套印边缘清晰,黑白层次明显,字迹深浅度一致……
这不是假书,更不是盗版不是同人印刷品,而是本经二百八出版了的,是本上架销售的书。
翻开版权页,就更是吓人。
居然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并且版权页上全无印数。
文化公司做这种青春文学类的,一般来说,是3千本。(台湾那边1000本)
卖了这么久,我到现在如今才买,居然还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那么可想而知,签下版税合同的作者本人在结稿酬的时候,是多么的被文化公司坑骗了。
公司隐瞒印数,这也只是江湖小伎俩中一招而已。
公司总是有很多手段在合同中用不明显的手法来诓骗和克扣稿酬的,虚报印数仅仅是最基本浅显的。
这里需要做个解释:
一本书,后面标注的定价是直接涉及到版税方式拿稿酬的作者收入的[而从创作开始到最后拿到稿酬,周期长之又常,有良心的公司还会在文稿完成定下出版时给与百分三十的预付稿酬,但完全结帐需要等到图书上市开始销售后三个月,因为资金回笼的问题]。
印数是版权页上标注的印刷数量,版税是支付稿酬的一种方式,按照某个百分比乘以印数乘以定价所得。
文化公司把书给一级销售商,如当当卓越新华书店,一般是按照定价的4.5到5.5折走的。
而作者的版税合同,签在5个百分点到10个百分点。有NB神通的能签到15个的,但基本上不是吃青春文学饭的[貌似GJM签到15个,不过他是吃SHI的。]台湾的版税比大陆高一点点,但上的税更多更重,而且基本上没发避税,所以算来下其实差不多,而且台湾不会在印数上作手脚,因为就那么点点地小销量,隐瞒了就变成零了。
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设计公司,弄出来的比较像样的封面是收人民币1000到2000左右。台湾的价格底一些,人民币折完税之后800吧!
一个书号,2、3万。台湾的我不清楚。
印刷、排版这边的价格我不清楚,肯定必须直接和纸张质量以及排版优劣程度有关系。
话说到这个程度,其中的利润请大家自己去体会。
而作者真正的收益更是请大家自己去做比较。
上面稀里哗啦的赘述做了一大堆。
我想说明的问题只有一个:作者看似是在赚钱,其实是赚不到什么钱的;靠这个养家糊口的人并非是作者,或者说作者根本无法靠这笔收入来养家糊口[钱非常少,周期又过于漫长]。
出书,并非是每个作者的最初写文目的,但却是所有作者都期待的一个美好心愿。
买书,并非是每个读者都要履行的义务,但却是表示对作者喜爱的一种支持方式。
记得很久以前和狼聊过一次。
我问她如此惨淡,为什么还会继续坚持网路创作。
她说:可以直接看到大家的反馈,交流,这样很幸福。
我从挺早开始就在看狼的文了,确切来说,边躲边爱,无非爱恨,无处可寻,一直都在鲜潜水,马甲用了就扔,遇到高考什么人生大事就停下来,事情过了之后,还会回去看文。
那时候西〇很风光,晋〇还不知为何物,榕〇也还在,露〇〇也不像现在这样注册困难。
慢慢地,发现自己曾经喜欢过的那批作者一个一个的从那里消失,蝙蝠转了方向,VEGA留下个惊天巨坑,风起涟漪正式告别。
很多听都没听说过的作者在各自的位置上红火着。
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个口味怀旧的猥琐老头子,慨叹于DM市场狭窄,生存艰难。
也意识到,我喜欢的作者就剩下这一个人了——蓝淋。
08年我再次回到鲜的时候,忍不住注册现在的这个ID,跑进了蓝吧里,写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然后自己又有事很忙,消失了。
10年的这个春天,我又回到鲜网了,特地给朋友打了电话问发生什么事情,听她说了很久,才明白过来。
我没有立场表示什么,然而……
算起来,狼快写了将近十年了。
当一个偶尔弄两篇小同人小评论的追文的人,我都是不合格的。
对于,作为写文的狼来说,十年是什么意义?
我们来了又去,狼一直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