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个问大家准备玩跳舞机玩到多大年龄的帖子,作为82年出生的我,突然产生一些感触。
想想看,俺今年已经28岁了,刚刚把老婆娶过门(小小得意一下哈,俺老婆就是玩跳舞机认识的,177cm的老婆比俺高出好大一截,呵呵),俺舞龄也不过1年多,现在又基本常年在国外工作,说来都没有什么机会玩跳舞机,不过每次回家的一个月除了最重要的陪老婆外,惦记不忘的就是跳舞机。
因为跳舞机也是一种电玩游戏,我们不妨从电玩游戏开始谈起。
先说说我们80年代前期出生的这个群体的现状,周围我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同事大多感觉都很成熟而且很现实了,多数人被现实生活压得很无奈,内心感到疲惫空虚,昔日一起骑车去龙泉山上野炊,一起抢着玩电子游戏,一起到郊外沙河河沟(那时的沙河还比较干净,周围都是田坝)游泳的朋友聚在一起话题不是工作、现实浮躁的人际关系、房子车子就是一些八卦新闻,只有很少有人探讨一下自己的充实爱好,很少有人走在一起探讨探讨国际象棋、攀岩、游泳、垂钓这些,就更不说几个天文爱好者争论一晚上的宇宙大爆炸了……,扯远了,呵呵。跳舞机和电玩给我带来的感觉就是一直感觉活得非常年轻,而且很有动力,我一个同龄朋友,上学的时候就在玩格斗,研究连击,从最早的《八人街霸》、到后来的《铁拳》、《侍魂》再到后来的《拳皇系列》,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基本上任何到一个游戏厅,随便选款格斗游戏,随便选个角色,只要操作杆和键是灵的,一个币打几个小时丢翻数十人是常事,每次他一出现总是凑很大一堆人上去围观,可惜到我们这个年龄这种热情的人不多了,大多都变得非常世俗了。
我读书那个年代,要成绩好才能有一台FC,也就是俗称的任天堂八位机,机子要好几百,游戏卡更是数十上百一盘,那时父母的工资不过3、400元一个月,我们都是换着卡来借着玩,而且要周末作业完成了才能痛快地玩一个下午,那时一天零用钱也就5角,街机一个币都是2角5,和老板关系好可以撑点币来玩。所以对游戏很有激情也很珍惜。回想起来,以前的《冒险岛一代》,《外星战将》,《恶魔城》,《魔界村》……这些游戏真的非常BT,居然能练到一次通关,《七宝奇谋》居然一格一格探索把宝物找完;街机上的《三国》、《名将》和《恐龙岛》这些翻版更是不在话下,《小飞侠》通关可以重来,经常一个币打好几个小时,还有很多像《雷龙》一样的飞行射击类游戏,尤其是很多87、88年左右的飞行射击类游戏,如《Gemini Wings》,《沙罗曼蛇实况Q版街机版》也硬是先看着别人打,总结经验打翻版的,经常一个币打到后面几局时,机子旁围一堆人看,那种成就感真的很难形容,说实话,现在用模拟器再去打这些游戏,要想翻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兴趣的90后弟弟妹妹们可以下几个模拟器试试那些游戏,想象一下没有修改器,不能接关,一天不吃不喝(零食)就能玩2个币,绝对就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了。
慢慢地,昔日热血的费头子些也长大了,旁边的一个个玩伴也慢慢变得现实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花十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堆游戏软件,而真正把很多有内涵的游戏研究透的人并不多,打个比方,《最终幻想》越到后面画面越来越华丽,内涵却越来越垃圾,而真正把巅峰时期的最终幻想7、8、9研究透彻的玩家并不多,而现在的绝大部分小孩也是不玩这类游戏的,
再来看看90年代后出生的群体的现状,几乎90%的90后要偷菜,要玩《劲舞团》,要玩这样那样的网游,却很少有小孩静下心来玩通PS2的《零》系列,研究透彻一款《波斯王子》,把《盟军敢死队》这样的游戏玩通关的。很多90后就是在这种宽裕的环境中长大的,跳舞机也是首次出现在90年代末,物质相对丰富却一下失去了一个选择的方向,这时的游戏其实已经成了一种追随所谓大众潮流的工具,很多学生上去玩跳舞机也是秀秀潮流,在我们那时想方设法用一个币把《快打旋风》打通关的小孩现在几乎没有了,没有这种热情去挑战一款游戏,当然就很难出现几个真正的跳舞机高手。同样年龄阶段的对比,在90年代能一个币把《彩京》系列飞机翻版的人绝对比现在能通过小蜜蜂的人多,甚至有人牛到玩《1945》不发一颗子弹,完全靠躲子弹通关。
想想看,俺今年已经28岁了,刚刚把老婆娶过门(小小得意一下哈,俺老婆就是玩跳舞机认识的,177cm的老婆比俺高出好大一截,呵呵),俺舞龄也不过1年多,现在又基本常年在国外工作,说来都没有什么机会玩跳舞机,不过每次回家的一个月除了最重要的陪老婆外,惦记不忘的就是跳舞机。
因为跳舞机也是一种电玩游戏,我们不妨从电玩游戏开始谈起。
先说说我们80年代前期出生的这个群体的现状,周围我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同事大多感觉都很成熟而且很现实了,多数人被现实生活压得很无奈,内心感到疲惫空虚,昔日一起骑车去龙泉山上野炊,一起抢着玩电子游戏,一起到郊外沙河河沟(那时的沙河还比较干净,周围都是田坝)游泳的朋友聚在一起话题不是工作、现实浮躁的人际关系、房子车子就是一些八卦新闻,只有很少有人探讨一下自己的充实爱好,很少有人走在一起探讨探讨国际象棋、攀岩、游泳、垂钓这些,就更不说几个天文爱好者争论一晚上的宇宙大爆炸了……,扯远了,呵呵。跳舞机和电玩给我带来的感觉就是一直感觉活得非常年轻,而且很有动力,我一个同龄朋友,上学的时候就在玩格斗,研究连击,从最早的《八人街霸》、到后来的《铁拳》、《侍魂》再到后来的《拳皇系列》,直到现在也是这样,基本上任何到一个游戏厅,随便选款格斗游戏,随便选个角色,只要操作杆和键是灵的,一个币打几个小时丢翻数十人是常事,每次他一出现总是凑很大一堆人上去围观,可惜到我们这个年龄这种热情的人不多了,大多都变得非常世俗了。
我读书那个年代,要成绩好才能有一台FC,也就是俗称的任天堂八位机,机子要好几百,游戏卡更是数十上百一盘,那时父母的工资不过3、400元一个月,我们都是换着卡来借着玩,而且要周末作业完成了才能痛快地玩一个下午,那时一天零用钱也就5角,街机一个币都是2角5,和老板关系好可以撑点币来玩。所以对游戏很有激情也很珍惜。回想起来,以前的《冒险岛一代》,《外星战将》,《恶魔城》,《魔界村》……这些游戏真的非常BT,居然能练到一次通关,《七宝奇谋》居然一格一格探索把宝物找完;街机上的《三国》、《名将》和《恐龙岛》这些翻版更是不在话下,《小飞侠》通关可以重来,经常一个币打好几个小时,还有很多像《雷龙》一样的飞行射击类游戏,尤其是很多87、88年左右的飞行射击类游戏,如《Gemini Wings》,《沙罗曼蛇实况Q版街机版》也硬是先看着别人打,总结经验打翻版的,经常一个币打到后面几局时,机子旁围一堆人看,那种成就感真的很难形容,说实话,现在用模拟器再去打这些游戏,要想翻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兴趣的90后弟弟妹妹们可以下几个模拟器试试那些游戏,想象一下没有修改器,不能接关,一天不吃不喝(零食)就能玩2个币,绝对就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了。
慢慢地,昔日热血的费头子些也长大了,旁边的一个个玩伴也慢慢变得现实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花十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堆游戏软件,而真正把很多有内涵的游戏研究透的人并不多,打个比方,《最终幻想》越到后面画面越来越华丽,内涵却越来越垃圾,而真正把巅峰时期的最终幻想7、8、9研究透彻的玩家并不多,而现在的绝大部分小孩也是不玩这类游戏的,
再来看看90年代后出生的群体的现状,几乎90%的90后要偷菜,要玩《劲舞团》,要玩这样那样的网游,却很少有小孩静下心来玩通PS2的《零》系列,研究透彻一款《波斯王子》,把《盟军敢死队》这样的游戏玩通关的。很多90后就是在这种宽裕的环境中长大的,跳舞机也是首次出现在90年代末,物质相对丰富却一下失去了一个选择的方向,这时的游戏其实已经成了一种追随所谓大众潮流的工具,很多学生上去玩跳舞机也是秀秀潮流,在我们那时想方设法用一个币把《快打旋风》打通关的小孩现在几乎没有了,没有这种热情去挑战一款游戏,当然就很难出现几个真正的跳舞机高手。同样年龄阶段的对比,在90年代能一个币把《彩京》系列飞机翻版的人绝对比现在能通过小蜜蜂的人多,甚至有人牛到玩《1945》不发一颗子弹,完全靠躲子弹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