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采茶戏吧 关注:22贴子:967

部分湖北黄梅县偏激人士,你们究竟对黄梅戏意欲何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黄梅戏,作为完整的独立剧种形式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地区,成长于安庆地区,兴盛于安庆地区。一提起黄梅戏,全国人民都会将黄梅戏与安徽联系在一起。可不知从何时而起,一些跳梁小丑出来到处散播:“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湖北黄梅县是黄梅戏的故乡”、“黄梅戏诞生于唐朝时期的黄梅县采茶歌”、“清朝乾隆时期的黄梅县人士邢绣娘是黄梅戏的创始人,被称为黄梅戏的皇太后”等等几近病态的痴人说梦似的的谬论如潮涌动。甚至部分湖北黄梅县人士不断到黄梅戏百科里修改黄梅戏词条,歪曲黄梅戏的历史并反复重申“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甚至连最起码的“安徽黄梅戏”字眼都被删除,以便让人将黄梅戏与安徽脱离感官联系,从而为黄梅戏成为“鄂剧”打好网络舆论基础。 针对这种不断对黄梅戏的真实历史进行挑衅与歪曲的丑恶行为,作为黄梅戏的故乡--安庆人,我不得不表示强烈的愤慨,并严厉斥责这些心术不正的某些湖北黄梅县人士:“你们究竟对黄梅戏意欲何为?”


1楼2010-05-08 14:42回复
        黄梅戏的真实历史不但得不到尊重,甚至连最起码的历史不去认真地认识反而不断被歪曲,这种行径犹如日(和谐)本法(和谐)西(和谐)斯歪曲、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甚至,从性质上来说,湖北黄梅县的行径更不如日本的丑恶行径--毕竟日本人还承认了他们发动了战争,只不过战争是一场“和平卫士”的战争,而湖北黄梅县方面,则是完完全全的小人心态似的的歪曲历史---犹如高丽(和谐)棒子,不需任何探索就可以直接编造和插播出“真实”的历史!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责任?湖北黄梅县方面从没有考虑过---因为他们不需要考虑,也因为需要考虑时他们又去畏惧考虑。他们只有一个充实的理由:“黄梅戏是黄梅县的戏,否则为什么不叫安庆戏”---面对这断极度无知的言论,全体日本A(和谐)V都笑了:“你咋不说我们日本的黄(和谐)色(和谐)电影也是起源于你们黄梅县---大家都姓黄!”
      
         针对这些无知、愚蠢而又狂妄自大的变态的行径,拿出任何证据来辩驳他们的小人心态都显得可笑,因为他们认死了--感官联系决定一切!因此,无论从现象与本质上,对于黄梅戏的真实历史来说,这不过是唯物主义的谬论,强盗逻辑才是真理!也因此,我们不需要从各种史料记载、专家著作以及黄梅戏的现实发展道路上去看待黄梅戏的故乡该归何地,就凭湖北黄梅县方面最可爱的“证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虚伪的严谨究竟是什么。


    2楼2010-05-08 15:0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B、该节目称黄梅戏来自黄梅挑花并与黄梅挑花息息相关。对此,其漏洞如下:
      1、湖北方面一直宣传安庆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采茶戏,可现在莫名其妙的又将黄梅戏的起源与黄梅挑花扯上关系。明眼人一目了然,这种行径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两种自私需求而已:即为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找到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宣传了自己的挑花艺术--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啊!
      2、有关“黄梅”戏(也即湖北方面的黄梅采茶戏)与挑花艺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并且黄梅挑花所织之物乃‘黄梅戏艺术’。不知这种思路从何处说起,若即如此,可想过安庆也有个望江挑花?望江挑花曾多次进入人(和谐)民大(和戏)会堂,向广大人(和谐)大(和谐)代表展示了挑花的精粹。同时也不可回避的事实是,黄梅戏鼻祖蔡忠贤的家乡正是望江县,已知的最早的黄梅戏班社也在望江县,如果按照黄梅县的强盗逻辑,安庆完全可以说:黄梅戏的历史发展与望江挑花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并且望江挑花所织之物乃“黄梅戏艺术”--因为在‘挑花’这个理由上,安庆比湖北黄梅县更有理有据。
      就节目中“黄梅挑花对‘黄梅戏’的起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言,我不得不大笑其愚蠢可笑:问你啊,你到底是肚子饿了才吃饭还是吃了饭才肚子饿的啊?!
      3、同时又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则是——在封建社会,女性是不可能成为戏伶的,作为挑花--女性的艺术怎么就和与女性扯不上关系的“黄梅戏”艺术搭上了“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关系了?可笑!
      


      4楼2010-05-08 18:28
      回复
            E、该节目中,黄梅县“著名”http://著名神话小说家/周XX,义愤填膺的、歇斯底里的大喊道:“···戏因地名···”。其可笑之处如下:
        1、经过查询该神话小说家的百科,发现此人与戏曲艺术没任何关联,也就是说无论他的文学贡献有多高,但没权利在央视节目上大放厥词说黄梅戏不是起源于安庆地区。安庆地区的众多戏曲专家都还没发言呢!
        2、谁说戏一定要‘因地得名’?庐剧起源于庐山乎?婺剧起源于婺源乎?越剧起源于越南乎?汉剧起源于汉江乎?徽剧起源于徽州乎?···否也!片面强调“黄梅戏”与“黄梅县”的字面联系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把戏而已。在拿不出任何证据的前提上,就没权利在央视上胡搅蛮缠、扰乱群众视听。
        3、‘戏因地名’那也该是“黄梅腔”。在安庆历史从未出现过有关‘黄梅腔’的说法。如果周XX说:“中国大多数戏曲都是戏因地名(这句话本身就有严重的语法毛病)”,那我也可以说,戏因地名时,往往以“腔”字称之。如“怀腔”、“青阳腔”、“弋阳腔”、“秦腔”、“乐腔”、“陕西腔”、“川腔”、“潮州腔”等等。而以“调”字称呼的戏曲尚未发现以地名而命名。如:打渔调、采茶调、花鼓调、哭丧调、花灯调、彩灯调、黄梅调、二簧调、乱弹调、文曲调等等。也就是说,依据中国传统上对戏曲的命名的规律,安庆“黄梅调”乃是因物而命名,而非地名。
        


        7楼2010-05-08 20:51
        回复
            F、节目称,‘黄梅戏’是黄梅县逃水荒者带到安庆。可笑之处如下:
          1、黄梅县发大水的区域乃文曲调盛行之地,采茶戏仅在黄梅县北部山区流行。即便大水导致大片灾民流离失所并以唱歌调谋生,那唱的也是文曲调或其他的歌调,怎么可能一个并不流行采茶调的地区人民就唱着采茶调去卖唱?
          2、我就纳闷着,为什么灾民就喜欢往安庆方向流窜?难道黄冈地区、黄梅县北部地区以及‘鱼米之乡’九江地区就不容纳这些可怜的灾民?恐怕这也由不得他们,因为黄梅戏就是这样被灾民们唱到了安庆而没有唱到黄冈、九江甚至黄梅县本地。
          3、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一例有关灾民因逃荒而创造了一个剧种的事件。惟独黄梅县例外,而且还没有史料记载,仅凭后人推测,编写神话故事。
          4、经查阅安庆史志以及各县县志,每当黄梅县闹水荒,安庆地区也在闹水荒,甚至灾情更为严重。也正因为安庆地区自然灾害不断,人民才流离失所,散落各处。以今池州市、黄山市等地,均有大量安庆移民。就连九江都拥有大量因为灾害而逃到九江地区的安庆人。如,九江彭泽县,安庆地区移民占到了当地居民的40%以上。以与黄梅县隔江相望的江州镇,更有60%以上的居民来之安庆地区。
          安庆本土多灾多难,哪里容纳的上黄梅县人在此逍遥自在的唱“黄梅戏”?


          8楼2010-05-08 21:12
          回复
              H、该节目称,黄梅县人桂林西(时任安徽省书记)在安徽就职时主持将自己家乡
            戏‘黄梅戏’带到安庆并拍成电影【天仙配】,从此全国人都认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
            方戏。可怕的欺人之言被表达如下:
            前面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至少在道光早年安庆地区就已经有了黄梅调的史料记载。并
            且早期黄梅戏从业人员中,有成就、且有史料记载的黄梅戏老艺人,都是安庆地区的
            人。例如蔡仲贤(已知最早黄梅戏演员,生于1821年,望江县人),胡普伢(最早黄
            梅戏女演员 ,太湖县人)、洪海波(潜山县人)、叶炳池(东至县人)、咎双印(怀
            宁县人)、胡玉亭(望江县人)、龙昆玉(望江县人)、程积善(贵池县人)、查文艳
            (怀宁县人)、丁永泉(怀宁县人)、潘泽海(安庆市人)、严凤英(桐城罗岭人)
            等,他们之间都有师承关系。至于早期的黄梅调班社,也全在安庆地区(部分在现在安
            徽省池州市。)以1926年为例,黄梅戏艺人丁永泉在集贤关组建班社,年底在安庆城
            公开演出,后来还带着班社到上海演出。而张光友、琚光华、程积善等人带领的班社更
            是红遍八县,而且人员分工已经明确,班主、箱主、演员、文武场各司其职。
            


            10楼2010-05-08 22:06
            回复
                 J、该节目称,‘据说,黄梅县人无论婚丧嫁娶都邀请专业的黄梅戏剧团来演唱
              ···自古至今都是如此’疑问如下:
                 
              a、既然是‘据说’,你怎么非要弄得让全国电视观众把‘据说’当成是真的一样了?
              据说我是你祖宗,可不可以啊?
                 
              b、‘黄梅县人无论婚丧嫁娶都邀请专业的黄梅戏剧团来演唱’,怎么我所问过的黄
              梅县人都说没这回事啊?湖北黄梅县有几个人喜欢黄梅戏了?我告诉你,在安庆--就
              说在九江的安庆人吧,那才是真正的婚丧嫁娶都唱黄梅戏--自己唱--是一种土调黄梅
              调!
                 
              c、‘自古至今都是如此’,问你啊,黄梅戏在黄梅县有多久的历史啊?60年都还没
              有吧?哪来的‘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K、该节目称,黄梅县人捐款唱黄梅戏。想问啊,你不是唱戏之风很盛吗,干嘛还要百
              姓’捐钱啊?因为你根本就没戏!
                L、该节目称,黄梅县‘村村都有戏,且天天都有几处戏。’可为什么节目中的百姓们
              为什么还说自己还要跑上个20来里路看戏呢?---因为‘村村都没戏’,你才愿意跑上
              个20来里!
              


              12楼2010-05-08 22:52
              回复
                  N、该节目不是中央电视拍摄的,而是由黄梅县自导自演,然后“委托”央视播放!理由如下:
                    a、该节目是在央视【走遍中国之安庆篇--走进黄梅故里】之后拍摄的。很明显这
                是特意针对之前的【走遍中国之安庆篇--走进黄梅故里】节目,以为黄梅戏成为黄梅
                县的文化遗产打好口实。
                    b、该节目本来是谈论黄梅戏的起源之‘争’的,既然是讲两地对黄梅戏起源问题
                的纷争,那应该到两地去采访,听取各自的论据,然后在道出节目的观点。结果整个节
                目都在黄梅县采访,听取黄梅县人的片面之言-----好像这个节目是专门介绍‘黄梅故
                乡——黄梅县’一样!
                  
                c、整个节目的记者拿的采访话筒居然不是央视的话筒,而是县级的话筒——太奇怪
                了!这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是‘挂羊头卖狗肉——造假’!自己人冒充央视
                记者,妄自菲薄的虚伪的掩饰自己!
                   
                d、采访记者的声音酷似屠夫!这根本不是央视记者!还有,记者出了一个漏洞:记
                者在用屠夫似的声音采访完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后,下一个受访的黄梅县人的声音居
                然和记者的声音一模一样!
                


                14楼2010-05-08 23: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O、该节目称,黄梅戏的传统剧目(36大戏,72小戏)全来自黄梅采茶戏。
                  1、到解放前,黄梅戏的实际传统剧目是接近200个,这全由安庆地区的黄梅调艺人
                  作。
                  2、我不知黄梅县人说出这样话的时候有没有问问徽剧、青阳腔和昆曲的戏曲专家们?
                  P、整个节目都把安庆看成是一个文化矮子,没有认识到安庆能够诞生黄梅戏的必然
                  性!
                  安庆四大徽班创京剧你可听说过?京剧鼻祖程长庚、京剧武派宗师杨小楼、杨月楼是安
                  庆人你可知?自有史料记载以来黄梅调艺人都是安庆人以及当代黄梅戏著名艺人几乎是
                  安徽人,你可知?
                  Q、该节目全篇几乎刻意躲避“黄梅采茶戏”的字眼,显然是刻意让人忽视黄梅采茶戏
                  与安庆黄梅戏的区别。


                  15楼2010-05-08 23:12
                  回复
                    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
                    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们即统一又对立。一
                    是因为两者处于一定的客观联系中,但这种联系是在事物的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而产生质
                    的飞跃的产物。对立是因为他们即表观在概念上的对立,又表现在概念本质上的对立。
                    因此质变不是量变的简单相加,它们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物质!而黄梅采
                    茶戏与黄梅戏正是这种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在它们不是同一物,而是两个
                    有着本质区别的剧种。统一在于它们之间仅有点所说的历史渊源!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
                    ,世界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因此在长期处于大一统的中国,出现各种剧种
                    的相互联系是科学的必然。比如就说起源于安庆的徽剧吧,她直接导致了中国50多个
                    剧种的诞生--包括湖北第一大剧种汉剧。因此徽剧被称为‘中国戏剧之父’。如果照
                    湖北人刻意的将客观联系无端夸大,那岂不是说,安庆是中国50多个剧种的起源地?
                    


                    16楼2010-05-08 23:17
                    回复
                      专业!!!


                      17楼2010-05-09 02:36
                      回复
                        • 122.232.9.*
                        太专业了。湖北人可耻!


                        18楼2010-05-09 14:08
                        回复
                          楼主辛苦了。
                          看看中央电视台
                          看看合肥,你们自己的省院的大腕们怎么说的?
                          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强于安庆地区!


                          IP属地:湖北19楼2010-05-10 19:29
                          回复

                            这块牌子挂在 【中国●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剧院】的档案室


                            IP属地:湖北20楼2010-05-10 19: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 58.55.163.*
                              文风不必文革,水落终将石出。鄂客曰,黄梅戏萌芽于黄梅,发展并且壮大于安庆。


                              21楼2010-05-15 17: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