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访贤
固镇县境内有个汾洪江林场,因位于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汾洪江发源于河南开封东边的上集贤村,下游南岸有个下集贤村(今瓦疃乡陈海村),与上集贤村遥相呼应。
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听说集贤村有位贤士,便千里迢迢来到此地。其实,他所要访求的贤士住在上集贤。伯牙思贤若渴,不顾旅途辛劳,立即从单海子前面的“马鞍山”下乘船而上。他平生最喜弹琴作曲。一路上抚琴吟诗,抒发思贤之深情。船靠上集贤村,正遇打柴的钟子期,二人相对而坐。伯牙沉思片刻,想象高山的姿态,抚琴弹曲。子期凝神静听,仿佛整个身心都融化到优美的旋律之中。首段过后,子期不禁赞道:“妙!妙!仿佛气势雄伟的泰山一样!”伯牙不动声色,又想象江河的气势,继续弹琴。琴声刚止,子期连声叹道:“真象浩浩荡荡的江河啊!”伯牙惊喜万分,万万想不到这个打柴人竟然懂得他那志在高山和流水的音律,断定他就是日夜思慕的贤士,遂结为知音,并请他一道出仕晋国,辅佐明君。然而子期性情恬淡,鄙视功名利禄,夜里竟不辞而别,顺江而下。伯牙醒来不见子期,急忙驾船追赶。行至香山(今瓦疃乡十里村内)闻知子期暴病身亡,就万分悲痛地前往凭吊。他坐在子期遗体旁,无限深情地弹奏那首《高山流水》知音曲,意欲凭借幽雅的琴声,唤回亡友的魂灵。一会儿,子期微微地睁开了双眼。岂料,一位不知趣的老妇人恰在不远处小解,由于那污秽之气的熏扰,子期又倏地闭上了眼睛,终不复生。伯牙痛感今生今世再也难遇子期这样的知音了,于是摔碎琴弦,祭别亡友,乘船西行,不久郁闷而死,还葬香山。其墓至今尚存,每逢月黑凄凉、夜深人静之时,仿佛还能听到伯牙那幽雅的琴声。
固镇县境内有个汾洪江林场,因位于古汾洪江故道而得名。汾洪江发源于河南开封东边的上集贤村,下游南岸有个下集贤村(今瓦疃乡陈海村),与上集贤村遥相呼应。
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听说集贤村有位贤士,便千里迢迢来到此地。其实,他所要访求的贤士住在上集贤。伯牙思贤若渴,不顾旅途辛劳,立即从单海子前面的“马鞍山”下乘船而上。他平生最喜弹琴作曲。一路上抚琴吟诗,抒发思贤之深情。船靠上集贤村,正遇打柴的钟子期,二人相对而坐。伯牙沉思片刻,想象高山的姿态,抚琴弹曲。子期凝神静听,仿佛整个身心都融化到优美的旋律之中。首段过后,子期不禁赞道:“妙!妙!仿佛气势雄伟的泰山一样!”伯牙不动声色,又想象江河的气势,继续弹琴。琴声刚止,子期连声叹道:“真象浩浩荡荡的江河啊!”伯牙惊喜万分,万万想不到这个打柴人竟然懂得他那志在高山和流水的音律,断定他就是日夜思慕的贤士,遂结为知音,并请他一道出仕晋国,辅佐明君。然而子期性情恬淡,鄙视功名利禄,夜里竟不辞而别,顺江而下。伯牙醒来不见子期,急忙驾船追赶。行至香山(今瓦疃乡十里村内)闻知子期暴病身亡,就万分悲痛地前往凭吊。他坐在子期遗体旁,无限深情地弹奏那首《高山流水》知音曲,意欲凭借幽雅的琴声,唤回亡友的魂灵。一会儿,子期微微地睁开了双眼。岂料,一位不知趣的老妇人恰在不远处小解,由于那污秽之气的熏扰,子期又倏地闭上了眼睛,终不复生。伯牙痛感今生今世再也难遇子期这样的知音了,于是摔碎琴弦,祭别亡友,乘船西行,不久郁闷而死,还葬香山。其墓至今尚存,每逢月黑凄凉、夜深人静之时,仿佛还能听到伯牙那幽雅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