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吧 关注:4,496,812贴子:139,311,662

科普一下在各种ACG作品中少见的冷兵器: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镖人》中的双锏)
--------------------------------------------
虽然锏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仅出现于中国的传统冷兵器,但各种作品中却少有把锏作为武器的人物,所以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这种富有魅力的古兵器、以及澄清一些常见的误区,在这里科普一下锏这个受北方、西北游牧民族的影响出现的打击兵器。
非专业人士,有错误轻喷。
-------------------------------
先来讲讲锏的基本特征:
虽然武经总要等古籍里经常把锏画成一条长方体(如下图),但实际上根据目前的出土文物可以确认:

(《武经总要》)
锏是一种方正、有棱、厚重且锏身走势渐向锋收(前细后粗),最终成为锥形的打击类兵器,
握柄则有扁柄及圆柄两种,柄尾常系绳索于手腕防止脱手,因其形方而有四棱,得名为“简”。
《武经总要前集·器图》:“铁鞭、铁简两色:鞭,其形大小长短,随人力所腾用之。人有作四棱者,谓之铁简,言方棱似简形,皆鞭类也。”
其设计类似于钝器化的剑,也因此和剑一样是具有重心靠后、便于变招这一特性的武器之一,在后世发展出的技法中,可使出击、刺、点、格、劈、架、压等技术,
区别于重心靠前、因而具有更大的打击力但也难以做出精密的动作和变招的锤等武器;
鞭、锏的区别在于锏是棱柱、鞭是有节的圆柱,因此相较于锏,鞭的重量和制作难度都要高一些。
另外,锏的尖端也可做击刺用途,但锏身之棱通常不会开刃。

(宋锏)
此类兵器在晋代就已出现,如《新五代史》记载晋大将安重荣使大铁鞭,人称铁鞭郎君;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齐大将秦旭及其子秦葬亦善使双锏,屡立战功;

(辽代环首一字格四棱铁锏)
但若只论锏,其在中原地区军中的大量使用应是在辽、宋、金时期,并随着民族交融和宋兵器相互影响,
如金将乌延查刺,“力兼数人,勇果无敌”;“左右手持两大铁锏,锏重数十斤,人号为“铁锏万户”;
《宋史·任福传》载“〔任福〕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枪中左颊,绝其喉而死。”;
《宋史·张玉传》载,“(张玉)遇夏兵三万,有驰铁骑挑战者,玉单持铁简出斗,取其首及马,军中因号曰张铁简。” ;
《金佗稡编》中载,岳飞曾“二月,战于曹州,先臣被发,挥四刃铁简,直犯虏阵。士皆贾勇,无不一当百,大破之,追奔数十里。”。
又有,金正隆六年( 1161年),完颜亮征集全部军队攻宋,后方空虚。“ 契丹括里陷韩州,围信州,远近震骇”。查刺回师解信州围。括里撤军,查刺追击,“贼(契丹人)方就平野为阵,查剌身率锐士,以铁锏左右挥击之,无不僵仆……贼众大败”。
如金、辽,受到刀剑装具的影响,出现了扁柄、一字格锏、

或如于辽宁建昌喇嘛洞公社龟山出土的一铁锏。
“系锻制品,现状完整,但锈蚀较重。为一条长铁棍,中间起凸箍一周,将其分成前后两段。前段较短呈圆柱体,径围稍细;后段较长呈八棱柱体,径围略粗,末端平齐,带有一穿。通长79厘米,直径1.8~2.3厘米,穿孔直径0.4厘米。墓葬年代为辽天祚帝乾统二年至六年(1102--1106 )。”
(《辽宁建昌龟山一号辽墓》,《文物》1985年第3期。)
在明清时代、用锏者多为步战,锏亦随之变短、轻,变为圆柄;

(明代全装铁锏)
另,清《皇朝礼器图式》载:
“绿营双锏,炼铁为之,左右双持,通长各二尺七寸一分五厘。锏长各二尺一寸,圭首方棱,銎为铁盘,厚一分五厘,重各一斤六两有奇。柄各长六寸,围三寸,木质髹朱,末钻以铁。”
即此锏用精铁制造,左右手各持一柄。通长2.715尺,锏身长2.1尺,前锋平视呈圭首形,锏身周围起四棱,横截面呈正方形。按柄的銎前方连接着护手盘,厚1.5分。
重量各在1斤6两(合820.6克)以上。木柄各长6寸, 径围(周长)3寸,表面髹红色漆,柄末装有铁冒。

再介绍一下目前最有名的锏之一————李纲锏:

福建金鸡山发现, 并于1985年入藏福建省博物馆,由宋代抗金名将李纲使用过的兵器。按其形制可称之为“三棱锏”,锏身为前细后丰的三棱铁棒,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顶端尖锐。
手柄中间稍粗、两头略细,手柄与锏身之间有格,柄端有凸出的椭圆形首。三棱锏的质量比四棱锏轻便,锐棱的劈打,杀伤力在一般钝器打击之上;尖锐的前端具备前刺的功能,可见是一件多功能的打击兵器。
通长94.2厘米,锏身长74.1厘米,柄长20.1厘米,重3.6千克。锏身一面有错金篆书铭文七字:“靖康元年李纲制”。靖康元年为1126 年。配有圆形红木套鞘,长76厘米,表面阴刻银饰花草、蝙蝠、古磬垂缨络等图案;中间箍有两道带提耳的铜箍,可以像刀剑一样佩带在腰间;鞘末包有球形铜珌。
-------------------------
说到锏的重量,仅凭常识就能知道,百度百科上所说的“数十公斤”显然不足为道
俗话说得好,“百步无轻担”,战阵搏杀更需耐久,兵器若是过重显然最为有害。
一些相传极重的名将的兵器,亦多为著者的编造和夸大,并被某些不察的史家采入史传。
《金史乌延查刺传》记:“查刺左右手持两大铁简,简重数十斤。”
又如《明史●刘蜒传》记,蜒所用镔铁大刀,“重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皆不足据。
《新唐书张兴传》记,张兴膂力过人,所用陌刀“重十五斤”(按唐代一斤比今稍重),是符合实际的一例。
大致勇力非常者,所用兵刃也不过十来公斤而已。
至于锏,由出土文物可知,其重量从最轻的一斤多、再到三到五斤,乃至最重的七斤二两皆有存在,少有更重者。
-------------------
顺便也分享一下自购的一对锏,虽然是现代的仿古制品、但质量还是不错

单只重约三斤七两,我自认也算是力气过人,舞起来还是有些吃力
拿一下家里七升半的水桶,就知道数十公斤到底有多重了


IP属地:内蒙古1楼2021-12-27 11:04回复
    测试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12-27 11:05
    收起回复
      那这么说,无双里的太史慈用的不是锏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2-27 12:33
      收起回复
        发出来了?我太感动了草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12-27 12:39
        收起回复
          单手武器三四斤就算很重的了
          七斤已经算力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2-27 12:39
          收起回复
            我手持钢鞭将你打,打死你这活忘八


            IP属地:湖北8楼2021-12-27 12:51
            收起回复
              首楼长了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2-27 12:52
              收起回复
                很好很好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2-27 12:58
                回复
                  怎么重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2-27 13:18
                  收起回复
                    第1次认识锏还是徐克狄仁杰系列里的亢龙锏,虽然通过共振破坏兵器的能力有点玄乎,但外形上是真的高贵和帅气。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2-27 13:26
                    收起回复
                      漫画里面锏有点像尺。。。。你拍的锏又像双手剑。有没有实物+参照物对比的那种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12-27 13:34
                      收起回复
                        我第一次看到应该是狄仁杰电影里那把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12-27 13:37
                        回复
                          小浣熊水浒卡见过这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12-27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