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档案室吧 关注:16贴子:1,397
  • 1回复贴,共1

严师易遇 仁师难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方长洲

 
   有这样一则关于“铁棒与钥匙”的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把学生比作这把“坚实的大锁”,那么开启学生这把“大锁”的钥匙大致有两种,即“严师”和“仁师”。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严师出高徒”。这里的“严”,应严中有宽,严中有爱,严中有道,严中有度。如果一味将“严师出高徒”奉为圭臬,那就可能导致简单粗暴,甚至走向极端。这种“严师”不能开“锁”,只能坏“锁”。 

  在学校教育中,也不乏这样的“严师”。如果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考试成绩不佳,或违反班规校纪,或未按要求去做,有些“严师”就会“严”字当头,“凶”字为先,甚至对学生恶语相向,拳脚并举。 

  这种“严师”挥舞“铁棒”用力撬“锁”的结果,不仅损学生“体肤”,更伤其“心骨”。事实上,学生也只能在口头上听从,表面上服从,行动上盲从。而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将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学生已开启的心扉随之关闭,未开启的心扉更加封闭。其实,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宣告结束。 

  严师易遇,仁师难得。做一名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仁师”,就是要懂得尊重、理解、关爱,通晓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就是要“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保护幼小的心灵”;就是要针对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变“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正如上述寓言所揭示的哲理那样:每一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再硬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将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感动别人。 

  愿每位教师都做“一把细腻的钥匙”,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这把“大锁”。


1楼2006-01-09 11:39回复
    • 113.142.209.*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只是考虑教师的因素,难道不知道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结果吗?


    2楼2009-05-18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