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名建筑师为一名普通的遇难生命捐建的纪念馆,却是这个时代最感人的建筑。
胡慧珊纪念馆位于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512地震馆”旁的一片小树林中,纪念馆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而主人翁胡慧珊则是一位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一班普通女生。由于馆主身份的“特殊”,这座简约的“灵房”成了大师生平最难得一见的作品:“正因为她的普通,我才更愿意使其特殊。你不能忽视这样的群体,她们不是名人,没有值得宣扬的光辉事迹,她们本该被人寄盼,却太容易被人忘却。”
纪念馆建立的灵感源自一场偶遇:刘家琨当时在震区现场遇到悲伤的胡慧珊父母后产生了这个想法并争得遇难者父母的同意,在最困难的选址问题上获得樊建川的支持,在他的汶川地震博物馆旁辟出了一片小树林建设这个普通但不平凡的纪念馆。
左侧为胡慧珊父母,右侧为刘家琨
胡慧珊幼时全家福
纪念馆采用救灾帐篷为原型,面积、体量、形态均近似于帐篷,外部红砖铺地,墙面采用民间最常用的抹灰砂浆,内部为女孩生前喜欢的粉红色,墙上布满女孩短促一生的遗物。从一个圆形天窗撒进的光线,使这个小小空间纯洁而娇艳。
这个纪念馆,是对一个普通女孩,也是对所有普通生命的珍视。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纪念馆建筑设计师刘家琨
自从这个纪念馆进入公众视线后,不同的评论、看法与理解纷至沓来。对此我不想过多的阐述自己的理解,只想说,任何一个事物,最困难、最有价值的是想法的诞生与实现的过程,犹如生命的创造与孕育之路,至于事物诞生以后的评论或看法,即使凭借再高深的理论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准,也都是事物的从属,是衍生品。无“头”何以评,无“足”何以论,任何评论家都应该感谢为他们提供饭碗的实干家。一起来看看这个普通的纪念馆吧。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不到5米长,3米多宽,中等个头的人踮起脚就能摸到屋顶。外形的冷酷与悲凉似乎在诉说天灾人祸,而粉红的内墙似乎是胡慧珊飘入天国的青春绮想。外面的静默和里面的娇艳构成了一种冲突,感染了很多人。
整个纪念馆的内壁都是粉色的,一种浅浅的、像新开的桃花一样的粉色。这是花季女孩们最喜欢的颜色之一。胡慧珊挚爱这一抹的腮红,有时甚至把嘴唇和指甲涂成这种颜色,用这种颜色装饰右脚的鞋子,或者涂抹最心爱的笔记本扉页。
胡慧姗生前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作家。室内空间及墙上陈列着胡慧姗短促一生中留下的少许纪念品:照片,书包,笔记本,外衣,羽毛球拍,小板凳,乳牙,脐带……这些物品被随意摆放在这间只有19平方米的纪念馆里,讲述着一场短暂的生命过程。和许多地震中的遇难者一样,胡慧姗充满梦想的岁月突然终止,原封不动地封存在这些遗物上。这里的内容没有悲壮热烈和宏大喧嚣,只是关于一个花季少女的追忆,以及一个悲伤绝望的家庭如何奋力继续生活。
尽管造价低,但早在决定修建胡慧姗纪念馆的时候,樊建川(建川博物馆馆长)就向刘家琨保证过它的“级别”。当时,樊建川指着旁边花了3000万元修建起来的汶川地震博物馆说,到时候,两个的级别是一样的——没有哪座纪念馆不应得到尊重,它们为所有普通生命而建。
胡慧珊纪念馆位于安仁建川博物馆聚落“512地震馆”旁的一片小树林中,纪念馆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刘家琨,而主人翁胡慧珊则是一位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一班普通女生。由于馆主身份的“特殊”,这座简约的“灵房”成了大师生平最难得一见的作品:“正因为她的普通,我才更愿意使其特殊。你不能忽视这样的群体,她们不是名人,没有值得宣扬的光辉事迹,她们本该被人寄盼,却太容易被人忘却。”
纪念馆建立的灵感源自一场偶遇:刘家琨当时在震区现场遇到悲伤的胡慧珊父母后产生了这个想法并争得遇难者父母的同意,在最困难的选址问题上获得樊建川的支持,在他的汶川地震博物馆旁辟出了一片小树林建设这个普通但不平凡的纪念馆。
左侧为胡慧珊父母,右侧为刘家琨
胡慧珊幼时全家福
纪念馆采用救灾帐篷为原型,面积、体量、形态均近似于帐篷,外部红砖铺地,墙面采用民间最常用的抹灰砂浆,内部为女孩生前喜欢的粉红色,墙上布满女孩短促一生的遗物。从一个圆形天窗撒进的光线,使这个小小空间纯洁而娇艳。
这个纪念馆,是对一个普通女孩,也是对所有普通生命的珍视。对普通生命的珍视是民族复兴的基础------纪念馆建筑设计师刘家琨
自从这个纪念馆进入公众视线后,不同的评论、看法与理解纷至沓来。对此我不想过多的阐述自己的理解,只想说,任何一个事物,最困难、最有价值的是想法的诞生与实现的过程,犹如生命的创造与孕育之路,至于事物诞生以后的评论或看法,即使凭借再高深的理论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准,也都是事物的从属,是衍生品。无“头”何以评,无“足”何以论,任何评论家都应该感谢为他们提供饭碗的实干家。一起来看看这个普通的纪念馆吧。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小的纪念馆,不到5米长,3米多宽,中等个头的人踮起脚就能摸到屋顶。外形的冷酷与悲凉似乎在诉说天灾人祸,而粉红的内墙似乎是胡慧珊飘入天国的青春绮想。外面的静默和里面的娇艳构成了一种冲突,感染了很多人。
整个纪念馆的内壁都是粉色的,一种浅浅的、像新开的桃花一样的粉色。这是花季女孩们最喜欢的颜色之一。胡慧珊挚爱这一抹的腮红,有时甚至把嘴唇和指甲涂成这种颜色,用这种颜色装饰右脚的鞋子,或者涂抹最心爱的笔记本扉页。
胡慧姗生前喜欢文学,梦想成为作家。室内空间及墙上陈列着胡慧姗短促一生中留下的少许纪念品:照片,书包,笔记本,外衣,羽毛球拍,小板凳,乳牙,脐带……这些物品被随意摆放在这间只有19平方米的纪念馆里,讲述着一场短暂的生命过程。和许多地震中的遇难者一样,胡慧姗充满梦想的岁月突然终止,原封不动地封存在这些遗物上。这里的内容没有悲壮热烈和宏大喧嚣,只是关于一个花季少女的追忆,以及一个悲伤绝望的家庭如何奋力继续生活。
尽管造价低,但早在决定修建胡慧姗纪念馆的时候,樊建川(建川博物馆馆长)就向刘家琨保证过它的“级别”。当时,樊建川指着旁边花了3000万元修建起来的汶川地震博物馆说,到时候,两个的级别是一样的——没有哪座纪念馆不应得到尊重,它们为所有普通生命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