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吧 关注:175,164贴子:4,334,059
  • 3回复贴,共1

欢迎光临康戈武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w=%E5%BA%B7%E6%88%88%E6%AD%A6&fr=tb0_search&ie=utf-8
    很高兴能成为本吧吧主!
        作为康老师的学生,来管理本吧,深感荣兴!
        偶然搜到本吧,发现是用老师的名字注册的,老师本人并不知晓,也感诧异。经过商讨,老师决定不以追究!愿意以此作为以武会友的平台,向武林前辈学习,和武林同好互通有无、相互交流。
本吧宗旨——以武会友。
本吧目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本吧倡导——文明用语,科学行文。
本吧纪律——凡无中生有、恶语伤人的贴子一律删除,发贴3次被删者将被永久封ID。



1楼2010-05-12 23:50回复
    太极拳是以《易经》立论的。《易经》包含神农的《连山易》、黄帝的《归藏易》和《周易》。今天我们所说的《易经》,其实只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且《周易》有“易更三圣”的说法,即由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孔子传述。传统的学术观念认为《连山易》、《归藏易》没有传下来,所谓的《连山易》,那是神农时代所用的《易经》,它以艮卦为首,艮卦代表“山”,意思是“如山之出云”;《归藏易》则是黄帝时代所用的《易经》,它以坤卦为主,坤卦是纯阴,认为一切阳能“归藏”到纯阴的境界里去。至于“伏羲画八卦”,“画”并不等于“发明”,只不过是“记载”、“记录”而已,它以乾卦开始,是周文王整理出来的经典。除此之外,几千年流行下来的法则也并不一样,尤其今天卜卦或者阴阳家用到的六十四卦的次序,同《周易》六十四卦所排列的次序就不一样。那么卜卦、阴阳家用的又是什么《易经》?《连山易》、《归藏易》的《易经》是否真的就连影子都找不到?据(2009年东方出版社编,南怀瑾先生讲述)《我说参同契》说,这些卜卦用到的六十四卦的次序,以及《河图洛书》等等,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宋朝时邵康节著有一部很难看懂的书——《皇极经世》,是用《易经》的“数理”推理法则,断定过去未来历史千万年的事情。邵康节是当时讲卦的第一名人,能算过去、未来,不仅帮我们中华民族算过,而且连世界的命运差不多也算过了。据说邵康节的这些卦图是鹤林寺(座落于川西名城邛崃市西郊风景秀美的白鹤山中)的一个法名叫寿涯的和尚传给他的,这在学术界是个疑案。“取坎填离”的修持功夫,除了(曹洞宗)寿涯禅师保留了,还有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陈抟【(871~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不是出家人,是修持的在家人,也就是混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修持功夫,同样也就是《连山易》、《归藏易》的遗留。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出现了有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康节为谥号,字尧夫。)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张载(1020——1077)字子厚,继承陈抟的“宇宙一气论”,提出了“太虚即气论”,两者契合,成为宋代唯物论的先源。不难看出,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I


    2楼2013-10-12 22:07
    回复
      太极拳是以《易经》立论的。《易经》包含神农的《连山易》、黄帝的《归藏易》和《周易》。今天我们所说的《易经》,其实只是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且《周易》有“易更三圣”的说法,即由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孔子传述。传统的学术观念认为《连山易》、《归藏易》没有传下来,所谓的《连山易》,那是神农时代所用的《易经》,它以艮卦为首,艮卦代表“山”,意思是“如山之出云”;《归藏易》则是黄帝时代所用的《易经》,它以坤卦为主,坤卦是纯阴,认为一切阳能“归藏”到纯阴的境界里去。至于“伏羲画八卦”,“画”并不等于“发明”,只不过是“记载”、“记录”而已,它以乾卦开始,是周文王整理出来的经典。除此之外,几千年流行下来的法则也并不一样,尤其今天卜卦或者阴阳家用到的六十四卦的次序,同《周易》六十四卦所排列的次序就不一样。那么卜卦、阴阳家用的又是什么《易经》?《连山易》、《归藏易》的《易经》是否真的就连影子都找不到?据(2009年东方出版社编,南怀瑾先生讲述)《我说参同契》说,这些卜卦用到的六十四卦的次序,以及《河图洛书》等等,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宋朝时邵康节著有一部很难看懂的书——《皇极经世》,是用《易经》的“数理”推理法则,断定过去未来历史千万年的事情。邵康节是当时讲卦的第一名人,能算过去、未来,不仅帮我们中华民族算过,而且连世界的命运差不多也算过了。据说邵康节的这些卦图是鹤林寺(座落于川西名城邛崃市西郊风景秀美的白鹤山中)的一个法名叫寿涯的和尚传给他的,这在学术界是个疑案。“取坎填离”的修持功夫,除了(曹洞宗)寿涯禅师保留了,还有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陈抟。陈抟【(871~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不是出家人,是修持的在家人,也就是混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修持功夫,同样也就是《连山易》、《归藏易》的遗留。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出现了有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康节为谥号,字尧夫。)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张载(1020——1077)字子厚,继承陈抟的“宇宙一气论”,提出了“太虚即气论”,两者契合,成为宋代唯物论的先源。不难看出,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I


      3楼2013-10-12 22:09
      回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4楼2014-05-04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