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虹润公司圆梦助学金发放仪式。(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客户端福州1月20日电 题:圆梦助学,托起寒门学子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苏杰
在闽北山区顺昌县,多年来活跃着一个专门资助寒门学子的品牌——“圆梦助学”行动,它由顺昌县政协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牵头发起,联合统筹民政、妇联、教育局、团县委等各方资金和资源,专为全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雪中送炭。仅在2021年,“圆梦助学”就资助了132名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总金额达124.9万元,使这批同学自信地走进大学校门。
低保户学子考上“双一流”大学获2万多元资助
小张来自顺昌县郑坊镇,从小父母离异,他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患有颈椎病,无法就业,长期靠一个月5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他们无房,长期借住在小张舅舅位于元坑水泥厂的宿舍里。小张求学路上一直受到好心人的帮助,厦门一位姓吴的好心人每年资助小张1000元,英语老师每年资助他3000元。因为是低保户家庭,小张每年获得政府6500元的教育费用支持。
顺昌县慈善总会成立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小张学习很努力,2021年高考以615分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贫寒学生考上“双一流”大学,高兴之余却为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发了愁。关键时候,“圆梦助学”行动向他伸出了援手,顺昌县政协领导和虹润公司负责人一起到家走访,实地察看他家的贫困状况,经过评估,把他列为特等资助对象,一次性资助2.3万元,这其中包含了富闽基金、省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福万通等各方面的资金和爱心。小张顺利入读中南大学后,专门向县政协负责人打来电话:“感谢你们的帮助,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就学!”小张母亲告诉记者:“很多人关心我们,我叫孩子一定要懂得感恩,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事情。”
“圆梦助学”助他们圆梦
1990年出生的曹传思来自一个特困家庭,父亲生病无劳动能力,母亲身体也不好。他回忆说,自己7岁砍柴,十几岁就和姐姐一起种田,真实地尝过挨饿的滋味,一贫如洗的家里床铺是用水果纸箱与木板拼搭起来的。
暖心的是,在曹传思求学的道路上一直有好心人伸出援手。他回忆道,上初一时,郑坊乡乡长与他结对帮扶,学校也关照他,让他先读书再想办法解决学费。高中阶段,县委组织部门又结对帮扶他。2009年他考上了闽南师范大学,当时来自南平市纪委的下派村支书主动上门访贫问苦,热心帮助他。当年,“圆梦助学”行动把他列为特等资助对象,多项援助资金叠加,一共支持他6000元,这笔钱让他维持到大二。曹传思也非常努力,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他还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坚持做家教,勤工俭学,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为期2年的“三支一扶”计划,2015年考上浦城地税成为公务员,后调到南平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税务局工作。如今,他已结婚成家,并在职攻读省委党校研究生。
受过“圆梦助学”行动资助的大学生祖佩瑶已经成为顺昌实验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受访者供图)
1992年出生的祖佩瑶青春靓丽,性格开朗,现在是顺昌实验小学的英语老师,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说:“我性格比较阳光,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在我求学路上‘圆梦助学’雪中送炭,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也要回报社会。”
祖佩瑶来自顺昌县谢屯村,那曾经是一个贫困村,所以全村的大学生都受到过“圆梦助学”行动资助。祖佩瑶还清晰地记得,2012年她考上了闽南师范大学,县政协一位领导带她赴省里办理了省政协助学项目,“圆梦助学”又另支持了一笔助学金,两者合计8000元。“大学期间,我靠做家教挣学费和生活费,每个暑假都要挣六七千元,把下个学期的生活费挣够了再回家休息,一个暑假只休息10天左右。” 祖佩瑶的努力和拼搏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加上大学四年申请的助学贷款2万元,她凭借自己的力量顺利完成学业。
针对顺昌县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从2004年开始,由顺昌县政协、虹润公司牵头,协调统筹县教育局、工商联、团县委、妇联、民政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一共34家单位实施“圆梦助学”行动,重点为考上大学的大一新生解决入学面对的经济难题。每学年初,县教育局便组织高三学生填报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高考结束后,即安排各乡镇(街道)组织人员走村入户核实学生家庭情况,初定困难等级;高考录取结果一揭晓,县政协、虹润公司及部分县领导分别带队,分组到学生家庭再走访核实,了解学生录取学校、复核家庭困难情况,对初定困难等级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确定困难等级及资助金额。如今,“圆梦助学”已成为当地服务民生、支持教育的一个品牌,得到全社会的肯定与赞誉。据统计,该助学活动迄今累计争取各类资助项目321个、资金1511.22万元,实际资助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困难学生3919人。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帮助许许多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并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蔚然成风
福建省人大代表、顺昌县政协常委、顺昌慈善总会会长、福建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善平是顺昌县“圆梦助学”行动的发起人之一,他捐资助学已有24年历史,累计慈善捐款近两千万元,先后资助近两千名困难大学生。他担任顺昌县慈善总会会长5年来,对“圆梦助学”更是上心。“近些年来,我每年捐助80多万元,资助一百多名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并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林善平告诉记者,每年都把受助学子召集到公司,告诉他们“穷则思变、立志成才,努力学习、夯实基础,找准坐标、决定方向,情系家乡、薪火相传”。
顺昌县慈善总会会长林善平走访低保户。(受访者供图)
毛克升是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县慈善总会监事长,原来他计划从2021年开始,每年拿出30万元,资助60名低保户高中生。但县慈善总会在走访县教育局、县一中、二中时发现,社会力量对低保户高中生的帮扶已经非常到位,每个低保户高中生都能得到足额的帮助,再对低保户高中生进行帮扶意义不大。为了把这笔善款用在刀刃上,毛克升决定转用于关爱低保户的“暖心”公益行动。该公益行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三年,是由县慈善总会、虹润公司与县民政局共同发起,通过社会力量每年募集善款100多万元(其中每年由虹润公司出资30万元),主要用途:一是对60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进行生活补助;二是根据低保户的大病医疗支出比例对他们进行再补助。此前,毛克升已扶持了元坑镇的29个困难家庭,其中14个系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资助每个家庭400元,年终还要走访慰问。“当然,我觉得我最大的作用还是就业扶贫,目前升升木业吸纳元坑镇周边1050人就业,一年发放工资六千多万元。”毛克升自豪地说。
年过七旬的企业家卢璋年轻时曾在顺昌县下乡插队,对顺昌很有感情,视其为“第二故乡”,他不仅在顺昌投资开设工厂、农场,而且乐善好施,热心慈善事业。从2010年开始,他牵头组织成立了顺昌教育促进会,由他负责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卢璋每年捐资1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市场有冷暖,企业经营有起落,他的企业也曾连续三四年亏损,但他一直坚守初衷,坚持捐款目标不动摇。2021年,顺昌县委、县政府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成立了顺昌县思贤教育基金会,筹措善款近两千万元,原顺昌教育促进会的资金也一起并入,主要用于奖励考上名牌大学的尖子生及教书育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该基金会与“圆梦助学”行动错位运行,共同促进顺昌教育事业发展。
新华社客户端福州1月20日电 题:圆梦助学,托起寒门学子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苏杰
在闽北山区顺昌县,多年来活跃着一个专门资助寒门学子的品牌——“圆梦助学”行动,它由顺昌县政协和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牵头发起,联合统筹民政、妇联、教育局、团县委等各方资金和资源,专为全县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雪中送炭。仅在2021年,“圆梦助学”就资助了132名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总金额达124.9万元,使这批同学自信地走进大学校门。
低保户学子考上“双一流”大学获2万多元资助
小张来自顺昌县郑坊镇,从小父母离异,他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患有颈椎病,无法就业,长期靠一个月5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他们无房,长期借住在小张舅舅位于元坑水泥厂的宿舍里。小张求学路上一直受到好心人的帮助,厦门一位姓吴的好心人每年资助小张1000元,英语老师每年资助他3000元。因为是低保户家庭,小张每年获得政府6500元的教育费用支持。
顺昌县慈善总会成立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小张学习很努力,2021年高考以615分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贫寒学生考上“双一流”大学,高兴之余却为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发了愁。关键时候,“圆梦助学”行动向他伸出了援手,顺昌县政协领导和虹润公司负责人一起到家走访,实地察看他家的贫困状况,经过评估,把他列为特等资助对象,一次性资助2.3万元,这其中包含了富闽基金、省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福万通等各方面的资金和爱心。小张顺利入读中南大学后,专门向县政协负责人打来电话:“感谢你们的帮助,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就学!”小张母亲告诉记者:“很多人关心我们,我叫孩子一定要懂得感恩,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多做事情。”
“圆梦助学”助他们圆梦
1990年出生的曹传思来自一个特困家庭,父亲生病无劳动能力,母亲身体也不好。他回忆说,自己7岁砍柴,十几岁就和姐姐一起种田,真实地尝过挨饿的滋味,一贫如洗的家里床铺是用水果纸箱与木板拼搭起来的。
暖心的是,在曹传思求学的道路上一直有好心人伸出援手。他回忆道,上初一时,郑坊乡乡长与他结对帮扶,学校也关照他,让他先读书再想办法解决学费。高中阶段,县委组织部门又结对帮扶他。2009年他考上了闽南师范大学,当时来自南平市纪委的下派村支书主动上门访贫问苦,热心帮助他。当年,“圆梦助学”行动把他列为特等资助对象,多项援助资金叠加,一共支持他6000元,这笔钱让他维持到大二。曹传思也非常努力,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他还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坚持做家教,勤工俭学,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为期2年的“三支一扶”计划,2015年考上浦城地税成为公务员,后调到南平市工业园区管委会税务局工作。如今,他已结婚成家,并在职攻读省委党校研究生。
受过“圆梦助学”行动资助的大学生祖佩瑶已经成为顺昌实验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受访者供图)
1992年出生的祖佩瑶青春靓丽,性格开朗,现在是顺昌实验小学的英语老师,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说:“我性格比较阳光,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在我求学路上‘圆梦助学’雪中送炭,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也要回报社会。”
祖佩瑶来自顺昌县谢屯村,那曾经是一个贫困村,所以全村的大学生都受到过“圆梦助学”行动资助。祖佩瑶还清晰地记得,2012年她考上了闽南师范大学,县政协一位领导带她赴省里办理了省政协助学项目,“圆梦助学”又另支持了一笔助学金,两者合计8000元。“大学期间,我靠做家教挣学费和生活费,每个暑假都要挣六七千元,把下个学期的生活费挣够了再回家休息,一个暑假只休息10天左右。” 祖佩瑶的努力和拼搏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加上大学四年申请的助学贷款2万元,她凭借自己的力量顺利完成学业。
针对顺昌县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从2004年开始,由顺昌县政协、虹润公司牵头,协调统筹县教育局、工商联、团县委、妇联、民政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一共34家单位实施“圆梦助学”行动,重点为考上大学的大一新生解决入学面对的经济难题。每学年初,县教育局便组织高三学生填报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高考结束后,即安排各乡镇(街道)组织人员走村入户核实学生家庭情况,初定困难等级;高考录取结果一揭晓,县政协、虹润公司及部分县领导分别带队,分组到学生家庭再走访核实,了解学生录取学校、复核家庭困难情况,对初定困难等级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确定困难等级及资助金额。如今,“圆梦助学”已成为当地服务民生、支持教育的一个品牌,得到全社会的肯定与赞誉。据统计,该助学活动迄今累计争取各类资助项目321个、资金1511.22万元,实际资助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困难学生3919人。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帮助许许多多的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并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捐资助学、扶贫济困蔚然成风
福建省人大代表、顺昌县政协常委、顺昌慈善总会会长、福建虹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善平是顺昌县“圆梦助学”行动的发起人之一,他捐资助学已有24年历史,累计慈善捐款近两千万元,先后资助近两千名困难大学生。他担任顺昌县慈善总会会长5年来,对“圆梦助学”更是上心。“近些年来,我每年捐助80多万元,资助一百多名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并对他们进行励志教育。”林善平告诉记者,每年都把受助学子召集到公司,告诉他们“穷则思变、立志成才,努力学习、夯实基础,找准坐标、决定方向,情系家乡、薪火相传”。
顺昌县慈善总会会长林善平走访低保户。(受访者供图)
毛克升是顺昌县升升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县慈善总会监事长,原来他计划从2021年开始,每年拿出30万元,资助60名低保户高中生。但县慈善总会在走访县教育局、县一中、二中时发现,社会力量对低保户高中生的帮扶已经非常到位,每个低保户高中生都能得到足额的帮助,再对低保户高中生进行帮扶意义不大。为了把这笔善款用在刀刃上,毛克升决定转用于关爱低保户的“暖心”公益行动。该公益行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三年,是由县慈善总会、虹润公司与县民政局共同发起,通过社会力量每年募集善款100多万元(其中每年由虹润公司出资30万元),主要用途:一是对60岁以上的低保户老人进行生活补助;二是根据低保户的大病医疗支出比例对他们进行再补助。此前,毛克升已扶持了元坑镇的29个困难家庭,其中14个系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月资助每个家庭400元,年终还要走访慰问。“当然,我觉得我最大的作用还是就业扶贫,目前升升木业吸纳元坑镇周边1050人就业,一年发放工资六千多万元。”毛克升自豪地说。
年过七旬的企业家卢璋年轻时曾在顺昌县下乡插队,对顺昌很有感情,视其为“第二故乡”,他不仅在顺昌投资开设工厂、农场,而且乐善好施,热心慈善事业。从2010年开始,他牵头组织成立了顺昌教育促进会,由他负责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卢璋每年捐资100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市场有冷暖,企业经营有起落,他的企业也曾连续三四年亏损,但他一直坚守初衷,坚持捐款目标不动摇。2021年,顺昌县委、县政府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成立了顺昌县思贤教育基金会,筹措善款近两千万元,原顺昌教育促进会的资金也一起并入,主要用于奖励考上名牌大学的尖子生及教书育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该基金会与“圆梦助学”行动错位运行,共同促进顺昌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