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被誉为最快进入体制内的方式。很多是对于这类的招录不是很熟悉,今天,就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大家解读一下人才引进。
一、什么是“人才引进”?
每当提及进入体制,最先想到的就一定是公务员。但事实上,大量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同样属于体制内的一员。像我们常说的公务员职业稳定、各种保障、朝九晚五的特征,在国有企事业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所以,进体制不一定只是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是进入体制之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近些年单位政策、福利比较好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拓宽自身的视野,将其纳入到考虑范围内。
那么,什么是“人才引进”呢?最简单的理解是,各个地市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机会,且在经济待遇、培养使用上具有一定政策优势的招聘活动。当然,千万不要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人才”,就以为自己真是不可或少的,现在绝大多数的“人才引进”只是给大家进体制提供了一条快车道而已,并不代表你是什么旷世奇才,一定要把心态持平,当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体制内员工就行了。
二、为什么说要考“人才引进”?
与定公务员考试相比,人才引进有这样一些特征:
1.机会众多。像公务员,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都是一年一度的招生考试。而人才引进由于是地级市或区县自行组织,次数要远远多出许多,被录用概率大大增加。
2.节奏紧快。公务员考试从发布公告、报名、笔试、面试......一直到签约录用,时间周期较长,一套流程下来,大半年过去了。人才引进相对而言就更加灵活,不少地方都是采用面谈+面试的形式,当场签约,慢的基本1个月左右能走完流程,省时省力。
3.待遇给力。比如2022烟台“菁英计划”,除正常工资津贴外,每年发放3.6万生活补贴,在烟台买房的话,还有一次性20万的购房补贴。这样的待遇不输当地的公务员,甚至比很多地市的公务员待遇更高。
还有两点也值得强调:
4. 解约灵活。有同学在考选调时被A省拟录用,后又想解约去B省或部委,从去年开始,各省加强了管理,解约变得非常困难;但人才引进由于给的是事业编或国企编,管理上相对公务员会更加的宽松,一旦想解约去其它省份,难度较小。
5. 流动灵活。公务员一旦被录用,有5年服务期限制,期间不允许辞职,否则辞退;而事业编或国企则要宽松的多,中途想换工作也好、考其他地方的公务员也好,和单位协商后一般都可解除聘用合同。
三、报名条件及总体流程
由于各地人才引进众多,招录条件、流程肯定不会完全相同,也只能做个大致介绍,准确的信息以相应的招录公告为准。
报名条件:从学校层面看,一般以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QS排名前100-200的海外高校为主;从学历层面看,一般以硕士、博士为主,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本科生也有报名资格;从资格层面看,以当年应届毕业生为主,部分地区也招录2年择业期毕业生或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专业层面看,人才引进一般有较为明确的专业需求,传统的法经中马新、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热门新型专业机会较多,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亦有希望。
具体流程为:现场报名(网络报名)-资格审核(除审核基本条件外,也看个人综合素质,一般会刷人)-面试、面谈(结构化面试居多,面谈亦穿插其中)-体检-政审-签约。相比选调,人才引进较少见设置笔试环节,节奏相对短平快。
四、信息渠道
人才引进一般由各市或区县自行组织,那么全国也那么多市县,如何第一时间知道相关地区的引进信息呢?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渠道:
1.学校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譬如山东地市的,就可以关注【山东鼎成人才引进】公众号,实时发布最新的招考咨询,其次,“人才引进”主要是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那么招聘信息一定会发到学校的就业宣传渠道上,如果自己学校的就业信息公开做的一般,推荐大家关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就业信息平台,这些高校在用人单位对接、信息发布工作上做的都非常好,信息量很足,可以确保大家能够及时收到相关信息。
2.靶向关注、定期查看。如果你的就业目标相对固定,比如就想参加青岛市的人才引进,那么你可以定期(一周2-3次)翻看青岛市、青岛市下属各个区的政府网、人事信息网等网站,只要该地有这一项目,一定会在这些渠道进行公开发布。
3.向学院就业办辅导员、往届师兄师姐以及通过知乎等平台进行精准咨询。一定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嫌麻烦,好的工作都是磨出来、麻烦出来的,没有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就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五、写在最后 总结来讲,人才引进是除定向选调以外,针对应届毕业生性价比相当不错的一次进入体制内的机会,各位即将面临就业季的师弟师妹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什么是“人才引进”?
每当提及进入体制,最先想到的就一定是公务员。但事实上,大量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同样属于体制内的一员。像我们常说的公务员职业稳定、各种保障、朝九晚五的特征,在国有企事业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所以,进体制不一定只是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是进入体制之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近些年单位政策、福利比较好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拓宽自身的视野,将其纳入到考虑范围内。
那么,什么是“人才引进”呢?最简单的理解是,各个地市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机会,且在经济待遇、培养使用上具有一定政策优势的招聘活动。当然,千万不要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人才”,就以为自己真是不可或少的,现在绝大多数的“人才引进”只是给大家进体制提供了一条快车道而已,并不代表你是什么旷世奇才,一定要把心态持平,当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体制内员工就行了。
二、为什么说要考“人才引进”?
与定公务员考试相比,人才引进有这样一些特征:
1.机会众多。像公务员,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都是一年一度的招生考试。而人才引进由于是地级市或区县自行组织,次数要远远多出许多,被录用概率大大增加。
2.节奏紧快。公务员考试从发布公告、报名、笔试、面试......一直到签约录用,时间周期较长,一套流程下来,大半年过去了。人才引进相对而言就更加灵活,不少地方都是采用面谈+面试的形式,当场签约,慢的基本1个月左右能走完流程,省时省力。
3.待遇给力。比如2022烟台“菁英计划”,除正常工资津贴外,每年发放3.6万生活补贴,在烟台买房的话,还有一次性20万的购房补贴。这样的待遇不输当地的公务员,甚至比很多地市的公务员待遇更高。
还有两点也值得强调:
4. 解约灵活。有同学在考选调时被A省拟录用,后又想解约去B省或部委,从去年开始,各省加强了管理,解约变得非常困难;但人才引进由于给的是事业编或国企编,管理上相对公务员会更加的宽松,一旦想解约去其它省份,难度较小。
5. 流动灵活。公务员一旦被录用,有5年服务期限制,期间不允许辞职,否则辞退;而事业编或国企则要宽松的多,中途想换工作也好、考其他地方的公务员也好,和单位协商后一般都可解除聘用合同。
三、报名条件及总体流程
由于各地人才引进众多,招录条件、流程肯定不会完全相同,也只能做个大致介绍,准确的信息以相应的招录公告为准。
报名条件:从学校层面看,一般以双一流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QS排名前100-200的海外高校为主;从学历层面看,一般以硕士、博士为主,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本科生也有报名资格;从资格层面看,以当年应届毕业生为主,部分地区也招录2年择业期毕业生或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从专业层面看,人才引进一般有较为明确的专业需求,传统的法经中马新、以及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热门新型专业机会较多,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亦有希望。
具体流程为:现场报名(网络报名)-资格审核(除审核基本条件外,也看个人综合素质,一般会刷人)-面试、面谈(结构化面试居多,面谈亦穿插其中)-体检-政审-签约。相比选调,人才引进较少见设置笔试环节,节奏相对短平快。
四、信息渠道
人才引进一般由各市或区县自行组织,那么全国也那么多市县,如何第一时间知道相关地区的引进信息呢?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三个渠道:
1.学校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譬如山东地市的,就可以关注【山东鼎成人才引进】公众号,实时发布最新的招考咨询,其次,“人才引进”主要是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那么招聘信息一定会发到学校的就业宣传渠道上,如果自己学校的就业信息公开做的一般,推荐大家关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就业信息平台,这些高校在用人单位对接、信息发布工作上做的都非常好,信息量很足,可以确保大家能够及时收到相关信息。
2.靶向关注、定期查看。如果你的就业目标相对固定,比如就想参加青岛市的人才引进,那么你可以定期(一周2-3次)翻看青岛市、青岛市下属各个区的政府网、人事信息网等网站,只要该地有这一项目,一定会在这些渠道进行公开发布。
3.向学院就业办辅导员、往届师兄师姐以及通过知乎等平台进行精准咨询。一定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嫌麻烦,好的工作都是磨出来、麻烦出来的,没有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就不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五、写在最后 总结来讲,人才引进是除定向选调以外,针对应届毕业生性价比相当不错的一次进入体制内的机会,各位即将面临就业季的师弟师妹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