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浙江此前的调查当中,超过九成的人使用小额信用贷款等作为日常花销的主要来源,有78.69%的人欠款金额在0-5000元,有14.75%的人欠款数额在5000-10000元,在使用小额借款的人中,有26.23%的人认为便于消费,解决燃眉之急,也有16.39%的人表示,自己在消费信贷上感到生活负担加重了。
更有身陷消费贷款走上极端的情况出现。种种现象,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险峰老师语重心长地提醒青年人要警惕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贷款行为。应摒弃虚荣、攀比、盲从的不良心态,仔细权衡物品购买是否合理,制定合理的消费和还款计划,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我们在此也向年轻人发出倡议:
一、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生活中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从,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二、掌握金融信贷知识,提高辨别能力。面对各种打着“零利息”、“零首付”名号等吸引眼球的贷款信息,要掌握基本的金融信贷知识,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
三、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信任推销的贷款产品,尤其警惕熟人推销;不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网贷,无论是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好的朋友,都要维护自身权益。
四、主动拒绝非法网贷,弘扬青春正能量。要树立防范网络诈骗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贷,主动拒绝非法网贷。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自觉抵制不良网贷,尽力杜绝由此产生的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和虚荣消费,时刻树立理性消费观。做理性消费的“明白人”。
更有身陷消费贷款走上极端的情况出现。种种现象,值得我们提高警惕。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险峰老师语重心长地提醒青年人要警惕因过度消费而产生的贷款行为。应摒弃虚荣、攀比、盲从的不良心态,仔细权衡物品购买是否合理,制定合理的消费和还款计划,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我们在此也向年轻人发出倡议:
一、树立理性消费观点,切勿盲目攀比。生活中不羡慕、不嫉妒、不攀比、不盲从,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减少情绪化消费、跟风消费,拒绝过度消费、超前消费;
二、掌握金融信贷知识,提高辨别能力。面对各种打着“零利息”、“零首付”名号等吸引眼球的贷款信息,要掌握基本的金融信贷知识,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表面假象误导从而陷入困境。
三、强化自我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要提高警惕,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信任推销的贷款产品,尤其警惕熟人推销;不使用个人信息替他人进行网贷,无论是承诺提供好处的陌生人,还是关系好的朋友,都要维护自身权益。
四、主动拒绝非法网贷,弘扬青春正能量。要树立防范网络诈骗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贷,主动拒绝非法网贷。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你我做起,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自觉抵制不良网贷,尽力杜绝由此产生的冲动消费、过度消费和虚荣消费,时刻树立理性消费观。做理性消费的“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