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51,491贴子:669,079

关于隋唐长安太极殿“工字殿”的一点文献陈述和梳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2-04 16:41回复
    可能是作为太极前殿的配套宫殿,后殿略显低调,几乎湮没于历史,不过还是能从文献当中寻得一些蛛丝马迹。先来看看几位学者是怎么说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2-04 16:46
    回复
      中国社科院西安唐城考古队原队长马得志先生在《唐代长安宫廷史话》太极殿条下有云:“根据文献记载,太极殿本身还有前殿,后殿,东西两廊和内廊之设。前殿以听政、典礼,后殿则可以休息和召近臣议事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2-04 16:51
      回复
        新加坡一位研究唐长安城的学者王才强先生也把太极殿画成前后殿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2-04 16:55
        回复
          贾鸿源在《唐代洛阳宫城三朝布局检讨》一文中也有“……此一布局模式(指隋东都三堂制)和政务运作空间,已然不同于隋朝大兴城宫城居中,仅设大兴殿、大兴后殿南北二殿的规制”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2-04 17:02
          回复
            当然,任何学者的结论都有其个人观点,不能拿来作为论证一个事物的论据,既然已有多位学者持同一观点。咱们还得继续作进一步的考证,由于太极殿没有考古发掘,只能从文献记载和其他一些佐证资料来推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2-04 17:05
            回复
              《旧唐书·代宗纪》:“大历六年,获白兔于太极殿之内廊。”
              《隋书.文四子传》载:九月壬子,车驾至自仁寿宫,翌日,御大兴殿……高祖因作色谓东宫官属曰“……昨夜欲得近厕,故在后房,恐有警急,还移就前殿”
              《玉海》卷一六三《唐宣光阁》:“苏颋为中书舍人,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思若涌泉”。类似记载亦见《册府元龟》卷五五一及《陔余丛考》等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2-04 17:25
              回复
                从以上文献来看,太极殿有内廊、后殿,后殿又有“后房”、“后阁”等便称。另外,太极殿经常被冠以“前殿”高频率出现于文献,如《隋书.高祖本纪》载:八月丁卯,梓宫至自仁寿宫,丙子,殡于大兴前殿。《唐语林》也有高祖既受隋禅,坐太极前殿。《新唐书.杨复恭传》也有“复恭常肩舆抵太极殿……而肩舆至前殿”。
                当然,这个“前殿”有两种可能性意思,第一种:指的是大朝前殿,大朝正殿;第二种:指的是一个建筑群的前面部分。同样作为隋唐时期的宫城正殿,隋东都乾阳殿或唐乾元殿、大明宫含元殿和宣政殿却很少被冠以“前殿”岀现于文献,唯独“太极前殿”经常出现于文献,由此可见,第二种解释的可能性更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2-04 17:42
                回复
                  其实,所有的文献基本都是简略的记述一些事件,很多事物都不会清楚明白的告诉你,要不是通过现代手段的考古揭示,谁也不会想到大明宫紫宸殿还分为前殿和内殿、洛阳宫瑶光殿原来是三殿并联。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以上关于太极殿的几条蛛丝马迹的记载的可信度就是成倍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2-04 17:49
                  回复
                    宋代的文献记载汴京大庆殿后殿有“郊祀斋宿于后阁”,不管是名称还是休息功能都类于隋唐长安太极后殿,可理解为继承关系,另外,以洛阳为西京,工字殿正殿没有继承洛阳原名,也没有另外想一个名字,而是重新启用“太极殿”,是不是有所暗示?还有,汴京第二进大殿置重门这种规制,在隋唐太极宫两仪殿前置朱明门和两仪门两道门也是早已有之。由此可见,北宋两都的宫城规制实则是兼取隋唐太极宫和洛阳宫两宫的一部分规制再结合自身时代的发展有所整合规划而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2-04 18:10
                    回复
                      关于“太极前殿”,驳难如下:
                      考《魏书》《北齐书》,自太和迁洛以来,凡行大仪于正衙皆曰“太极前殿”,而考古发掘上,洛阳元魏太极殿、邺南城魏齐太极殿本殿之后均未发现后殿痕迹,而是直接为内小寝显阳殿/昭阳殿/式乾殿所在殿院。
                      鉴于隋唐早期礼制解释与魏齐有强烈的继承性,且隋至唐初洛阳未发现“乾阳后殿”之痕迹,可以推测“太极前殿”之语仅为继承正衙于大仪辄称“xx前殿”的惯例,所谓“后阁”考虑“阁”之本义,如洛阳显阳殿(式乾殿)后廊房之制可能性亦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2-04 18:22
                      收起回复
                        最后,从曹魏洛阳开启轴线院落式单一宫城之始,由于政治活动礼仪运作空间之制,宫城正殿都不是一座孤立的大殿,魏晋洛阳宫城、东晋南朝建康宫城、北魏洛阳宫城、东魏北齐邺南城宫城都是正殿太极殿加东西堂制,隋大兴殿以前后殿加穿廊开启工字殿之制,隋东都洛阳则以正殿乾阳殿加文成、武安二殿重新沿用前朝的东西堂之制,宋、金、元则继承隋唐太极殿的“工字殿”。明清则把工字殿的穿廊演变为中殿,继续保持工字形态。这就是我们中国宫城正殿的演变轨迹,是不是很有意思?不过大明宫再一次除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2-04 18:29
                        收起回复
                          楼主这篇文太棒了,大明宫左右有钟鼓楼,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东西堂的延续?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4-15 19:14
                          收起回复
                            太极殿终于来了!三陛重轩的词义问题能否也详解一下?


                            IP属地:北京15楼2022-06-01 10:47
                            收起回复
                              来补点最近找的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代王先在东宫,乃奉迎居于太极后殿。”
                              初,骁果兵等苦于久在江都,咸思归叛。至是,炀帝知唐据有西京,过江计定,仍先分骁果往守会稽,诳之云往东吴催米,故化及等因之而作难。于是隋主崩问至,帝乃率文武群贤僚佐,从少帝举哀于大兴后殿。
                              以武德元年,岁在戊寅,五月甲子,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6-08 11: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