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贴吧也有段时间了,对于吧里的吧友也大体有了个了解。各色吧友争来吵去,基本上也代表了《红楼梦》读者的全体。大体说来,《红楼梦》的读者也有一个维度问题,不同维度的书友都按自己的维度理解《红楼梦》,争论在所难免。下面笔者试着把吧友归归类,或许大伙看了之后,火气会有所消散。或许具体到个别吧友很难归入某一维度,这个应该可以理解,本来人都是比较精灵古怪的,跳维降维都不是难事,高维也不一定就比低维高明,正确。也欢迎大家留言建维。
第一维度的读者读《红楼梦》跟看普通小说没区别,旨在猎奇,他们一般觉得《红楼梦》啰嗦乏味,人物病态偏执,实在搞不通《红楼梦》为什么会被捧得这么高。这一维度的书友大多不会来贴吧,阴差阳错喜欢上《红楼梦》的书友也是有的,他们混迹在贴吧里发帖争论的焦点一般在于到底是林妹妹可爱还是宝姐姐宜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惜发标语,喊口号,‘人参公鸡’更是家常便饭。在贴吧里看到类似话题,我一般是绕道飘过。
第二个维度的读者有了一定的文学造诣,《红楼梦》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人物刻画,叙事层次都是他们品评的重点,这类书友以蒙侧批,畸笏叟为典型代表。贴吧里这类维度的书友本来也经常发帖,其重点往往在于人物分析,诗词解读,让人读来心生艳羡。然而随着索隐派的升温,这类帖子这段时间好像不太常见了。
第三个维度的读者多是某些专业人士。这类书友在各大门户网站,电视节目中比较常见。他们往往抓取《红楼梦》中的某个或者某一系列的情节来开讲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建筑艺术,国学。。。等等重大课题。这类书友基本上很少有时间来贴吧,但是其作品还是能隔三差五的经由各种渠道闯入红迷的视野。
第四个维度的读者对明清史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人基本上看懂了《红楼梦》是一把‘风月宝鉴’的本质。也能够把《红楼梦》中的一些细节,尤其是一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细节,跟历史上某些史实联系起来。基于他们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了解的程度,这些书友分成了明末派和清初派。个别比较奇葩的书友能把《红楼梦》挂钩到宋徽宗,我只能说他是到了‘痴’的境界。民国时期由于离清朝比较近,明史还处于被涂抹的面目全非的时期,所以清初派暂时占据了上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末史逐渐清晰起来,于是明末派逐渐被确立了起来。戚蓼生基本上在这个维度。
第五个维度的读者是‘红学’专业人士。这批人要么是某派红学大师的传人,要么是某名人故居的工作人员,同乡。这批人对《红楼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解读,写出来的帖子也颇多闪光之处,让人读来有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效果,颇受教诲。
第六个维度的读者则对明末清初时期的知识分子阶层比较了解,像傅山,吴梅村,孔尚任,洪升,梁清标,钱谦益,冒襄,龚鼎孽,张岱,陈维崧等等人物的生平,著述,交游,履历,政治立场都有所耳闻。对当时的社会风尚,舆论导向,热点事件,价值导向也基本清楚。这个维度的书友发帖基本上集中在论证《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上,因为这个问题最终决定了这本书到底应该怎么解读。
第七个维度的读者已经确定了作者是谁,并对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冒襄为例,这类读者一般已经读过《影梅庵忆语》,乃至通读了《冒辟疆全集》,也参阅的同时代的吴梅村,钱谦益,孔尚任,张岱,陈维崧,方以智,余怀等的部分著述,这类书友发帖基本上已经不屑于争论《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的某个情节究竟映射了什么史实,《红楼梦》创作,出版年代这类的问题了。他们的帖子侧重于解读《红楼梦》整书,或者某一具体情节,人物的,创作动机,原型,价值取向和诉求。
第十个维度,这个维度应该是脂砚斋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书友与作者共同经历,苦恼,领悟过人生遭际,基本上与作者心意相近。
第N个维度,这个维度应该是作者的潜意识,作者十年增删,临终也未能完成全书,可见作者本身也在不断的升维过程之中。
第一维度的读者读《红楼梦》跟看普通小说没区别,旨在猎奇,他们一般觉得《红楼梦》啰嗦乏味,人物病态偏执,实在搞不通《红楼梦》为什么会被捧得这么高。这一维度的书友大多不会来贴吧,阴差阳错喜欢上《红楼梦》的书友也是有的,他们混迹在贴吧里发帖争论的焦点一般在于到底是林妹妹可爱还是宝姐姐宜妻。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不惜发标语,喊口号,‘人参公鸡’更是家常便饭。在贴吧里看到类似话题,我一般是绕道飘过。
第二个维度的读者有了一定的文学造诣,《红楼梦》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人物刻画,叙事层次都是他们品评的重点,这类书友以蒙侧批,畸笏叟为典型代表。贴吧里这类维度的书友本来也经常发帖,其重点往往在于人物分析,诗词解读,让人读来心生艳羡。然而随着索隐派的升温,这类帖子这段时间好像不太常见了。
第三个维度的读者多是某些专业人士。这类书友在各大门户网站,电视节目中比较常见。他们往往抓取《红楼梦》中的某个或者某一系列的情节来开讲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建筑艺术,国学。。。等等重大课题。这类书友基本上很少有时间来贴吧,但是其作品还是能隔三差五的经由各种渠道闯入红迷的视野。
第四个维度的读者对明清史有一定的了解,这些人基本上看懂了《红楼梦》是一把‘风月宝鉴’的本质。也能够把《红楼梦》中的一些细节,尤其是一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细节,跟历史上某些史实联系起来。基于他们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了解的程度,这些书友分成了明末派和清初派。个别比较奇葩的书友能把《红楼梦》挂钩到宋徽宗,我只能说他是到了‘痴’的境界。民国时期由于离清朝比较近,明史还处于被涂抹的面目全非的时期,所以清初派暂时占据了上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末史逐渐清晰起来,于是明末派逐渐被确立了起来。戚蓼生基本上在这个维度。
第五个维度的读者是‘红学’专业人士。这批人要么是某派红学大师的传人,要么是某名人故居的工作人员,同乡。这批人对《红楼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解读,写出来的帖子也颇多闪光之处,让人读来有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效果,颇受教诲。
第六个维度的读者则对明末清初时期的知识分子阶层比较了解,像傅山,吴梅村,孔尚任,洪升,梁清标,钱谦益,冒襄,龚鼎孽,张岱,陈维崧等等人物的生平,著述,交游,履历,政治立场都有所耳闻。对当时的社会风尚,舆论导向,热点事件,价值导向也基本清楚。这个维度的书友发帖基本上集中在论证《红楼梦》的作者究竟是谁的问题上,因为这个问题最终决定了这本书到底应该怎么解读。
第七个维度的读者已经确定了作者是谁,并对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冒襄为例,这类读者一般已经读过《影梅庵忆语》,乃至通读了《冒辟疆全集》,也参阅的同时代的吴梅村,钱谦益,孔尚任,张岱,陈维崧,方以智,余怀等的部分著述,这类书友发帖基本上已经不屑于争论《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的某个情节究竟映射了什么史实,《红楼梦》创作,出版年代这类的问题了。他们的帖子侧重于解读《红楼梦》整书,或者某一具体情节,人物的,创作动机,原型,价值取向和诉求。
第十个维度,这个维度应该是脂砚斋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上,书友与作者共同经历,苦恼,领悟过人生遭际,基本上与作者心意相近。
第N个维度,这个维度应该是作者的潜意识,作者十年增删,临终也未能完成全书,可见作者本身也在不断的升维过程之中。